网站首页

我要去:
  • 提交资料,让咨询顾问主动联系您!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意向国家:
  • 目前学历:
免费留学计划
免费评估适合专业

报考指南

您的位置: > 学校动态

学校动态

在线咨询

美国汉学家包华石做客清华 解读文化冲突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4-01-14 16:38:03点击量:

5月9日晚,清华大学国学院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课程“文化冲突的新解读”在清华大学文北楼开讲。主讲人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美术史家包华石教授全程用中文做了题为《文化冲突与文化政治》的演讲。

5月9日晚,清华大学国学院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课程“文化冲突的新解读”在清华大学文北楼开讲。主讲人美国著名汉学家和美术史家包华石教授全程用中文做了题为《文化冲突与文化政治》的演讲。

  包华石认为,文化政治有3个特征:它本身是辩证性的,是一国知识分子对另一国文化反应的一个产品;它平常是辩护性的,是面对他国提出挑战的反应;它一般是策略性的,为了辩护想象中的民族性。

图为包华石演讲。

  包华石以17世纪传教士李明为例,展示了其常用的诡辩形式。包华石认为,西塞罗式的修辞学对于欧洲人的文化政治的影响颇大。从后来的历史发展看,18世纪的欧洲知识分子所重视的文明特点越来越向当时的中国靠拢。

  随后,包华石论述了18世纪欧洲文化政治的特征,详细阐明了孟德斯鸠发展出的3种新谬论。首先是将别人坏的特殊情况一般化;其次是不比事实比精神;最后是18世纪的知识分子喜欢用模棱两可的话,含糊其辞。

  最后,包华石论述了20世纪的文化政治,尤其是讲了冷战时期美国汉学的4个前提——文化具有本质性、欧洲优越论、文化冲突和竞争的必然性和文化目的论。包华石分别对这4个前提进行了批驳。他认为,文化不具有本质性,而是流变的;欧洲并非总是先进;文化之间除了竞争,也有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仅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也可以共赢;历史并没有具体的终点,“西方终将胜利”之说也站不住脚。为了对这些前提进行辩护,西方学者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诡辩方式,如“不是百分之百完美”、“时间错误”、“井底之蛙”等,包华石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清华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进行了评议。刘东认为,包华石自我反省的治学精神和“从前往后看历史”的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文化冲突的新解读”课程共有8讲,是清华国学院主办的“王国维纪念讲座”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