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中国政法大学出国留学预科
 
 
预约报名登记
 
学生姓名: *
身份证号:

预报项目:

*
联系电话: *
 
 
 
 
 
 

北京百年生活回顾之服饰篇:等级森严

 今年,开放的北京即将迎来奥运会,在此,我们推出这组《北京城市生活百年回顾(1900—2000)》系列稿件,希望能为海外读者的北京记忆或者北京印象增添一些来自历史的风情。 undefined undefined

    服饰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物品,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标志了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与文化思潮。

    1644年清兵入关后,曾在全国实行极为严厉的剃发政策,满族的服饰风俗借助军事与政治的力量,在神州大地迅速传播开来。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装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清代男子的服装,以袍、褂、袄、衫、裤为主。皇室、百官和黎民百姓在袍服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摆开衩的数目上。皇室用四衩,官员开两衩,百姓不开衩。服饰的穿用时间和场合也有严格的规定,如五品以上官员穿貂裘,必须于每年的冬至月(农历十一月)初一统一换穿,俗称“翻褂子”。每年农历三月百官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要由礼部奏请,皇帝降旨一律换戴。

    长袍马褂为清代男子最常用的服饰之一,与之搭配的是布靴和瓜皮帽。满族青年女子着旗装,其坎肩为一字式,中年妇女着旗袍。汉族妇女的服装组配,一般是袄、褂、裙和披风。诗书礼仪之家,小姑娘长到13岁必须穿裙子。只穿裤不穿裙者,一般是侍婢和乡下劳动妇女,此外,妓女是不穿裙子的,只穿裤子,这是良家妇女与青楼女子在服饰上的根本区别。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法图强”,大量中国青年留学欧美和日本,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学技术大量传到中国。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行动。1898年,光绪皇帝实行“新政”。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变法主张中,就包括改变传统服装和满式发型的内容,即所谓“断发易服”。变法失败了,服饰改革也就流产了。有人甚至认为,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没有首先剪辫子。在他们心里,服饰的变化是革命的开始。

    留学生到了国外,很快剪掉了辫子,穿起了洋装。直到宣统三年十月辛亥(1911年12月7日),清政府终于松了口:“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剪发。”此时武昌起义已经发生,中华民国元年也即将到来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校地址:研究生院: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本科生校区: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咨询电话:400-6767-050 010-59792290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留学预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预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出国留学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