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海外精彩 > 文化传承

于丹的真情告白:我为什么要再讲《论语》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8

 一年以后,于丹教授再上《百家讲坛》,再次感悟《论语》,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她为什么要再讲《论语》感悟?她是如何理解《论语》以及古代经典的?她又是如何面对批评的?

于丹  

    于丹再讲《论语》感悟的内心真实感受

    事隔一年,今年春节再开讲《〈论语〉感悟》。跟2006年10月播出的《〈论语〉心得》相比,心情真的有很大变化了。

    第一次讲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先讲一个故事吧。我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说,大概在二百多年前,有一个数学系的大学生,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他很聪明,学习也很用功,老师就给他吃偏饭,每天给他多留三道题,让他回去自己做。这孩子就天天习以为常地做题。 undefined undefined

    有一天,他把三道题做完以后发现书里头还夹着一张小条,也是一道题,只许用直尺和圆规做出一个正十七边形来。他想,这大概是老师多给他留了一道题。他就开始做题。

    这道题挺难的,他整整熬了一夜,直到天亮才做出来。他就拿着作业,晃荡晃荡回学校交卷。他把作业往老师那儿一放,老师一看就开始哆嗦,问他,这题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

    他说,是啊,这题挺难做的,我花了一宿。老师说,这道题是一道两千多年前的题啊,阿基米德没做出来,牛顿也没做出来,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这辈子把它做出来,所以我走到哪儿都在书里夹着这张纸条,但我到现在也没做出来。我不小心把它掉到你那儿了,你居然就把它做出来了。

    老师一说完,这个学生就快被吓哭了。学生说,要是老师告诉我这是一道两千多年来都没做出来的题,那我肯定也做不出来。

    这个学生就是后来被称为数学王子的高斯,高斯也是因为这道题而一举成名。

    我当然没有高斯那个才华,但是我觉得,当时万卫老师扔给我这张纸条,让我讲《论语》,我确实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一道题,不然我肯定不敢拿。我想我第一次开讲,有一半因素是被万卫老师蒙来的。

    这次再讲《论语》比上次的压力大得多了。因为第一次讲《论语》的时候,没想过要讲第二次,我就随手把好讲的内容差不多都讲完了,这一回再来七讲,发现剩下的都不大好讲,压力很大。应该说,这一次我准备得比第一次更认真,更细致,内在的逻辑性更强,材料更丰富。 

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论语》心得(第二部)(4DVD) 

    于丹为什么再讲《论语》感悟

    从我自己的状态上来讲,我觉得压力很大,不太想再讲。这一次,用《论语》里的一句话说,叫“临事而惧”。真是懂得害怕了。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第一次讲得很不系统,《论语》中有太多重要的东西还没有讲到。比如孝敬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和诚信之道等,我想,这些都属于我们今天社会里面的一些核心价值,应该从经典中把它们梳理出来。所以,最后我就决定接着讲《论语》了。

    这种“惧”,我觉得有很多方面。

    第一个方面,再讲《论语》是一种责任。

    第二个方面,这次开讲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也惧现在的这种生活状态。我从一个很安静的大学老师,到现在各个地方请我的人都是让我去讲国学,讲孔子,讲庄子。这些内容都是我喜欢的,但是人的时间、精力就是那么多,我一直讲这些,那我的专业又该怎么办呢?毕竟我还要给[FS:PAGE]学生上课,我自己还要再进修,那么时间上就会越来越冲突。在我内心,所有这些都是惧的理由。

    不过,孔子说到“临事而惧”这四个字的时候,后面还有四个字,叫做“好谋而成”。也就是说,你遇到一件事,有点害怕,说明你心里在乎,你认真对待了,但不能怕得连这事都不做了。你要好好用你的智慧,全心投入,认真谋划,最后把它做成了。由“惧”而到“成”,这个“惧”才有价值。如果“惧”到放弃,它就没
  

上一篇: 中科院原研究员:不要高估中文的国际地位
下一篇:一位编写汉语教材的芬兰人:让汉语学习变快乐起来

出国留学程序

1:出国留学申请
留学资格 申请指导
资料准备 留学贷款
出国留学签证
签证新闻 签证介绍
护照办理 签证申请资料
签证Q&A 面试技巧
2:出国书信写作
留学申请信 个人简历
申诉信 读书计划
推荐信 证明材料
联络与催询书信
3:出国行前准备
公证认证 体检
换汇 行李
出入境 乘机

出国留学指南 版权所有,本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声明和抄袭侵权 网站地图

河南省新乡市向阳路2号 电话:03733515338

Copyright (C) 2009 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 ICP证 04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