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7日公布的一项年度调查显示,全美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跌至25年来最低点,不少学生坦言自己压力“像山一样大”。
■跌至低点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从1985年开始调查全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每年发布报告。由于调查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心理学界公认这项研究结果可信度较高。
研究人员调查今年全美279所4年制高等院校的20多万名大一新生,27日发布报告。报告显示,51.9%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平均水平,比2010年减少3.4个百分点,而1985年为63.6%。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负责人约翰·普赖尔认为,这一比例跌至25年来最低点,“令人非常担忧”。
普赖尔告诉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这显示越来越多大一新生不能恰当应对新的社会环境和学术环境所致压力。他担心,无法有效排解压力可能会导致学生作出错误判断,例如不能科学安排时间、沾染酗酒等恶习。
■自我加压
哈佛大学新生管理人员托马斯·丁曼说,他负责管理1675名大一新生,发现这些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劲头、“忙得不得了”,但同时因此而承受巨大压力。
“不少学生入学时怀着较高期望,满心想要获得成功,认为自己应该尽量少犯错”,以免浪费掉机会。
调查显示,18%男生承认自己经常因压力感到不堪重负,而女生比例为39%。在寻求校方心理咨询服务的学生中,至少六成为女生。
“男生往往不愿意谈自己的感受或表达自己正承受压力,而女生较容易说出自己过得不太好,”东密歇根大学心理咨询人员佩里·弗朗西斯告诉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作为发泄,)男生可能会跑出去,弄坏一些东西或干些傻事,包括毁坏财物。女生就不是这样。”
■关联衰退
调查发现,经济衰退与学生心理状态存在关联。
例如,一些学生因父母失业而面临较大财务压力,暑假想打份短工却发现企业招聘岗位减少。如果申请不到足够的奖学金或助学金,这些学生可能不得不贷款上学。然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又令他们担心,毕业后还不起贷款不说,甚至连生活也可能没着落。
按照南俄勒冈大学管理人员贾森·埃贝尔的说法,“学生们知道,就算拿到本科学位,他们仍可能找不到一份薪酬多于法定最低工资的工作。因此,不少人在十五六岁时便想着要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18岁的肖恩·马克斯是德雷克塞尔大学一名大一新生。高三时,他每周六晚上待在家里准备材料以申请奖学金。如今,他努力保持好成绩,以免奖学金“泡汤”。
“我们的整体精神状态就是这样……专注学业,必须进步,必须拿到奖学金,必须申请各项资助,”马克斯说,“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恰当排解压力,肯定会感到压力太大。”
本文章关键词:留学预科,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美国留学预科, 英国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