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一个想法,只要勤奋,必能成功,对于子女的学业,以为经常督促他们做好功课,努力应付考试便够了。殊不知环境的变迁,不单成年人要努力适应,儿童和青少年也都有他们的困难。家长常有错觉,以为子女很容易便可与本地文化融和,事实并不是这样。小移民生活在双重文化之下,要同时应付两种不同的要求,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土生一代也有这样的问题。新的学校环境也会带来新的焦虑和不安,父母以为子女学会英文便可解决一切,往往忽略了他们面对的真正问题。
计划移民海外的人士在起行前都会做一番准备功夫,例必先向亲友打听目的地的生活环境,有些会多学技艺以利谋生,又或者定下一套发展大计,最简单的也会买齐应用品,香港移民的行李更是以货柜为单位。成年人在准备这一切之时,很少想到子女的升学问题,他们相信美国的教育只会比现居地好,不会出什么差错。到步后家长忙于工作,随便找一间学校,便算是放下心头大石,继续为口奔驰。中国人有一个想法,只要勤奋,必能成功,对于子女的学业,以为经常督促他们做好功课,努力应付考试便够了。殊不知环境的变迁,不单成年人要努力适应,儿童和青少年也都有他们的困难。家长常有错觉,以为子女很容易便可与本地文化融和,事实并不是这样。小移民生活在双重文化之下,要同时应付两种不同的要求,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土生一代也有这样的问题。新的学校环境也会带来新的焦虑和不安,父母以为子女学会英文便可解决一切,往往忽略了他们面对的真正问题。
移民学生的成功路并非全是康庄大道。亚裔在美国有模范少数族裔之称,每年的西屋科学奖或其他全国的有名学术比赛,经常会见到华裔学生名列前茅,但在这些成功例子的背后,可以找到更多失败的例子。移民家长喜欢以子女的成就在亲友面前夸耀,如子女进入加大柏克莱分校或哥伦比亚大学,便四处宣传,连市场卖鱼的老三都知道。家里出了位医生或律师,父母也仿似身价急升百倍。家长圈中流行互相比较子女的成就,所以新移民父母很快便知道那一间是名校,谁家的儿子哪间中学或大学念书,听到成功的例子,回家便督促子女也要走一样的路。可是,大家都忘记了中国人是家丑不外传,成功的例子自然是无胫而走,却没有家长愿意外人知道自己的子女中途辍学,考不上名校或甚至加入帮派、未婚怀孕等。
移民家长对待子女学业的方法,多少有些像是将小孩子丢进水里,然后呼喝叫他自己学习游泳。可能父母以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殊不知移民学生要成功,需付出比其他人更大的努力。
1. 克服语言障碍
Overcoming Language Problem
所谓语言障碍是指因为言语不通,在生活和学习上引起的困难和不便,当事人的心理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学前年龄的儿童移民后所遇到的语言问题较小,原因是学前儿童正处于言语能力刚发展的阶段,他们不存在双语问题,听到什么便学什么,可以说是自然的拥有双语能力。问题较大的是年龄稍长,已在小学高年级中学的青少年,如果他们在原居地的学校没有很多学英文的机会,又或者没有学好英文,来美后要在全英语的学校上课定感到吃力。那些原来成绩优异的学生,顿时失去优越感,他们所受到的打击最厉害。
美国一些公立学区有一套录取移民学生的特别程序。移民新生要先接受一个简单的测验,目的是评估其英语程度适合编派到哪一年级,英文能力不足的学生,往往会因此而降级,在原居地念高中三的,可能要从高中一读起。少部份学区设有过渡期双语班,让那些英文程度不符合最低要求的新生,先行加强英语训练,成绩合格才安排进入普通学校。这种编班法对新移民学生是不公平的,而且也使他们对美国学校有负面的印象。单纯以英文程度来将学生降级,影响了他们在其他科目方面的发展,造成自卑,失去自信心。虽在若干年后有些学生可以迎头赶上,但也有些因此而自暴自弃。至于过渡期双语班,学生较容易适应,但多少有一种受隔离的感觉。
在转入普通学校后,新移民学生会有较多机会被安插到双语班内,假如学校有双语班的话。双语班的成效如何,前文已指出仍有很大的争议,其负面影响家长不可不察,如有些双语班学生受到同学的白眼,学生本身也有自卑感。办得不好的双语班,学生非但英语学不好,连其他学科成绩也受拖累。没有双语班的学校,移民学生便唯有靠个人独力下苦功。
语言障碍令移民学生在编班上失利,与同学和教师交往亦有困难,使他们不能完全参与学校生活,英语不少的学生很少参加课后活动,也倾向与同自己背景相若的移民同学一起,间接形成种族隔离。克服英语障碍,是移民学生要闯的第一关,要是闯不过,将来的在学业方面的发展便受到很大的局限。在以英语为主的社会生活,本身已是一个学习英语最理想的环境,学好英语应不会是难事,关键是最初一两年的心理困扰。能否将自卑和逃避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家长的支持和谅解起关键性作用。家人的支持,可令子女恢复求学的自信,以及减轻他们在新学习环境中所受的压力。
目前华裔移民藉兄弟姐妹关系而来美者占人数最多,这类移民多是一家集体移民,当中许多是正在求学阶段的青少年,极需要在学习语言上得到帮助。美国反移民倾向的强烈程度与日俱增,独尊英语的法案层出不穷,对移民学生将有不良的影响。大概是因为华裔家庭普遍重视教育,华裔学生的辍学率是各少数族裔中最低的,可是近年已见有上升的趋势,防患于未然,家长不可不察。
2. 保持双语
Retaining Bilingual Skill
幼年来美的儿童在长成后渐渐以英语代替华语,部份移民家长不重视保持子女的双语能力,认为来到美国最重要的当然是学好英文,因而不刻意要求子女在家说中文,以至他们成长后只能听得懂简单的中文,甚至局限于父母所说的方言。这一代华人不能写和阅读中文,又不习惯或不能以中文交谈,到底对他们有没有不良的影响呢?
表面上没有。美国是说英语的国家,不懂英语带来的问题更多一些。但我们应该看远一点。全球经济在二十一世纪将以亚洲为中心,美国经济要维持生命力,也必须发展亚洲市场,越来越多的美国商人到中国,展望未来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华裔占有文化上优势,将是美国企业发展中国市场所急需的人材。华裔年青管理和专业人员受聘或自资到中国发展者渐众,在可见的未来,美国华裔的发展不会局限于美国本土,保持双语能力将对他们的工作更加有利。
此外,让子女保持双语对两代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说台山话的父母与说英语的子女对话看似十分有趣,但实际上他们很多时也没有真正的沟通。儿子听明白父母在说什么,但不愿多谈便以英语支吾以对,父亲听不明白也只好作罢。移民父母与子女的语言障碍,使他们没法履行父母应有的责任,对子女的学业及在校生活完全一无所知。保持与父母有正常的沟通,将使青少年在遇到困难时会向父母求助,家庭成为他们应付困难的支柱。父母失去了与子女对话的能力,也等同失去了他们。
3.对抗美国青少年文化
Countering
语言的障碍是移民学生第一要面对的,第二个难关是学会如何在美国的通俗文化中自处。青少年期的特征是肯定自我价值,他们不再是依赖父母的小孩子,他们要得到同辈的认同和接纳,在群体中找到自我的地位和价值。这时期的青少年最容易受到同辈的影响,且由于价值观念未完全建立,行为准则含糊,容易走入歧途。不论移民或非移民都会遇到上述青少年期的心理阶段,但移民学生会多一重困扰,就是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
许多移民学生中途辍学或无心向学,是受到时下美国青少年学生的"恶习"影响。在中国人的标准看来是恶习,但在美国的标准可能只是青少年的游戏。在中国家庭对子女的行为诸多限制,但美国社会和学校又给予青少年无比的自由,他们发现其实没有什么不能做的,他们愿意尝试任何新事物,视家长的教导为陈旧的中国思想,与他们追求美国化背道而驰。如此时家长未能有效地与子女沟通,给予正确的指导,没有自制能力的青少年很容易便迷失在所谓美国文化之中。
家长尤须注意当子女踏入初中之后,青少年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中国人的传统当然禁止幼年的子女谈情说爱,但美国学生文化不一样,初中和高中正是他们开始结识异性朋友的时期,没有异性朋友即是说自己没有吸引力,会受到同学的嘲笑,教师也不会阻止青少年谈恋爱,这仿佛是学校文化的一部份。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少年期谈恋爱必定有害少年恋人走在一起也不一定便会做坏事,但美国社会对性的渲染,很容易令少年人超越纯友谊界线,其后果轻则可能是沉迷情欲无心向学,重者可能未婚怀孕,感染性病或爱滋病。过早恋爱是美国青少年辍学的首要原因之一。
另外家长也需注意预防青少年酗酒、吸毒、吸烟。与这些物品一样有"毒"的是电视,美国学生花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还要多。电视传播的色情和暴力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行为,而单纯从在电视机前数小时不动已是相当不健康。专家认为长时间观看电视会影响视力、造成语言能力退步、分析能力下降。
一些华裔家长曾认为华裔学生都是品学兼优的,这些不良风气不会影响他们。这只是自欺欺人之说。凭什么相信华裔学生可以免疫呢?许多忙于生计的家长不觉察儿女的这种转变,在发现他们行为不合自己的要求时,便用命令的方式教训他们,结果是两代之间的隔阂不断加深,使问题恶化。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 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