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质素直接影响学生所受的教育,选择学校对移民学生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危机重重,又以大城市学区的问题较为严重,而初抵步的移民多集中在如三藩市、纽约或洛矶等大城市,教育条件已受"先天"的限制故在选择学校时必须加倍小心。
父母移民美国除了要做到之前提到的三点,还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4.找一间好学校
Finding a
学校的质素直接影响学生所受的教育,选择学校对移民学生尤为重要。美国教育危机重重,又以大城市学区的问题较为严重,而初抵步的移民多集中在如三藩市、纽约或洛矶等大城市,教育条件已受"先天"的限制故在选择学校时必须加倍小心。
通常刚抵步的移民学生都由学区分派学校,没有多大的选择。学区会按学生的英语程度分配学校,这使一些学区造成新移民集中在某几间学校。移民和少数族裔集中的城市学校有一些共通点,就是一般学生程度参差,学业成绩低落,教师要求宽松,易受治安和帮派困扰,学生人数过多,学校设备陈旧等等。这并不是移民和少数族裔学生的问题,而是美国公校没有为教育移民做好准备,教师不明白不同族裔学生的需求,但双语教师仍然相当缺乏,一些移民集中的学校又因经费和师资问题而无法开办双语班,学校亦甚少与少数族裔学生的家长联系,凡此种种,均不利移民学生的发展。
因此,倘发现学校条件不理想,如属公立学校,应立即着手申请转校,家长也可选择送子女到有声誉的私校,但不要以为私校便能解决所有问题,私校也有不同的课程,学校质素同亦有高低之别。
5.太轻松不是好事
Beware if your Children Find them Easy
刚谈到英语能力不足学生遇到的困难,而另一个极端则是移民学生感到美国学校太轻松。常听得初移民来的学生说,除了英文不能与本地学生相比之外,其他科目实在太容易了,尤其是数学科,更有时光倒流之感。美国教师在家课量方面要求低,学生经常没家课可做,考试亦是如此,没有一点压力。这使许多移民学生有如得到大解脱一般,一改以往的学习态度。以往在香港或台湾被教师压得喘不过气,一个接一个的公开考试是每个学生都不能逃避的,现在这些压迫一下子都变成为历史陈迹。
其实这是个大陷井。美国学生读书压力少是要付出代价的,压力越少的学校学生得益越少,成绩杰出公校或私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高,压力不比亚洲地区的学校轻,可惜这类学校在美国只占少数。人性本懒,学校又不鞭策学生,有多少会自动自觉上进便颇成疑问。家长需觉察到这种改变,不要以为学校必定会督促学生学习,两地标准的不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发生这情况,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另选一间更具挑战性的学校。
6.家长不要太苛刻
Parent: Don't Be too Strict
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华裔家长注重教育是好事情,在如此松懈的美国学校,家长的督促可补学校的不足,但矫枉过正,又会造成反效果。
因为种种条件所限,第一代移民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虽然愿意艰苦奋斗,但能打进主流社会的仅属少数,寄下篱下和受到排斥的感觉十分强烈。但他们有一个光明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子女能受最好的教育,将来可以在社会上从事有地位的职业,傲视同侪,不必再走自己的旧路。所以在学业上华裔家长倾向开出最严厉的要求。一些家长认为B级成绩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多数A级也不够,还要每一科都是A级才感满意。华裔学生才算是合格。家长要求子女实现自己的理想,有时没有想到这是否也是子女的愿望。
关于子女的学业,过松过紧都不是好事,家长需要很小心的取得平衡。要求太过苛刻反而打击了自信心,他们会问为何已经符合学校要求的成绩,在父母眼中仍然不够好。有些青少年因而会产生反叛行为,偏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美国社会对少数族裔确有歧视存在,华裔要在主流社会中取得与白人同等的成就是要会出额外的努力,但家长不必因此而在求学阶段便压逼子女也要做到最好。多给一点正面的鼓励,接受有时不甚理想的成绩,让子女有喘息的空间。从失败中学习上进,他们反而更能成熟地面对日后的挑战。
数年前有一位朋友找我,说他的儿子差一分不能考上全市最有名的公立高中,他知道我认识一些教育委员,希望我替他从中说说好话,看看学区可否考虑他儿子是新移民,能得到这成绩已十分难得,网开一面破格录取。听这位朋友所言,他对儿子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而儿子也相当努力,来美不到一年便能追上此间的程度。可惜,高中取录是以前一年的分数作准,那时他独生子刚来不久,成绩不如现在,因而以一分之差未获取录,仅获分派到全市名列第二的高中。
朋友对此耿耿于怀,说夫妇俩好几天睡不着,精神大受打击,总在想有什么方法可以补救。差一分进不了名校是有点可惜,但我想这孩子心里可能会因为弄得全家人也愁云惨雾而感到自责,而父母这时只忙着为学位奔走,没注意到自己这般紧张,会否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本来经努力得到这骄人成绩,应是受到奖励和庆祝才是,何苦如此呢?进不了名校,儿子便从此没有前途吗?
7.不可能都是医生、律师
Not Everyone Turns Out to be Lawyer or Doctor
如何才算是学有所成,华裔家长有一种狭隘的想法,总是希望子女将来的职业带上一个"师"字衔,什么工程师、医师、建筑师或会计师(教师不包括在内),所以自小便鼓励他们向理工科发展,念大学时必定要专业科系。但人各有志,天资与性向都不一样,父母不可能为儿女选择职业,只需从旁协助他们找到合适自己兴趣和能力的科系,强逼他们选择某一科系,反而局限了他们的发展。
美国的亚裔给人的印象是只能做技术方面的工作,但创造力和管理能力不足。亚裔年青一代应是全方位的发展,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无论儿女选择学习艺术或文学,家长都不应感到失望。常看到一些青年人很痛苦的念父母要他们读的科系,自己却完全没有读书乐,也对将来的事业提不起劲。认识一位朋友,他原是医院的放射治疗师,其后他放弃多年所学,从事花圃园林工作,可说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惜先前浪费了的岁月已追不回来。
何谓成功决不能以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来决定的,俗语谓行行出状元,能尽量发展潜能,学有所成,不论哪一科系都算是成功。朋友的儿子中学毕业说要念戏剧,受到父母的强烈阻止,理由是中国人在美国绝对不会成为大明星,甚至连当小演员的机会也可能没有,念戏剧等于白白浪费金钱和时间。我不同意朋友的看法,美国最可贵之处是自由,个人发展的机会受到良好的保护,不像亚洲一些国家,进大学的机会受到限制,甚至连选科也没有自由。在美国应让下一代发挥所长,谁也不能预知他们将来的成就。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 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