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了解当地情况的并且能够被信任的人”,一定需要留学吗?显然不一定。而且表面看来留学的时间段如果较长,可能甚至对于“了解当地情况”会有负面作用,
要成为一个“一个了解当地情况的并且能够被信任的人”,一定需要留学吗?显然不一定。而且表面看来留学的时间段如果较长,可能甚至对于“了解当地情况”会有负面作用,因为过长时间离开本国的留学生脱离中国情况太久了。我在工作中确实也碰到过在海外生活很长时间后回国的中国籍经理,他们对于中国的很多方面其实已经不太了解,这个造成在日常工作和沟通中,他们的这种脱节感成了一定程度的弱势。因此,对于准留学生和已经留学的学生,应该要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心理定位:要在将来有好的工作竞争力,首先应该使自己具备适用于各种人才的通用素质:诚信,努力,坚韧和善良。这些是Local Realities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应该把留学过程视同为一个大的挑战,在这个挑战中,去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并且获得足够的“国际化”能力。
对于目前正在考虑为孩子做留学计划的父母我也特别需要提醒:如果孩子的问题是在诚信,努力,坚韧和善良方面,那么留学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这些基本素质的培养需要在更早的时候完成。如果你已经处在一个不是“更早”的时期中,而且似乎只有留学这一条路了(例如:高考不利后考虑留学),那么我认为你们还有最后一次机会:那就是不要再纠结于是不是能送孩子去读名校了!而是花多一点的时间为孩子找一个适合他的学习的环境,找一个他们能够去学习的“国际化”的软素质的地方。我的一位同事选择送她女儿去读美国一所文理学院(Liberal Arts)而不是排名学校,我认为是非常明智的选择,我相信事实也会证明,这样的孩子回来,他们接触的海外文化要真实深刻的多。如果我们把一个在“诚信,努力,坚韧,善良”方面出问题的,不能完成他们责任和任务的孩子送去了某一所海外名校,你认为他们能完成这个大任务的几率有多高?我甚至觉得有些情况下把他们送去农村体验辛苦,并且学会为自己的生活和将来负责可能比送他们去留学更好。
我的一些家长朋友常常会讨论,“我应该早点送孩子出去留学,还是晚点”。似乎早点晚点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我的个人观点比较鲜明:低龄留学适合的定位是将来在海外发展:融入比较早,海外适应的几率较高,也就是Global Imperative素质会比较高,但是脱离中国的几率也较高,Local Reality方面就比较弱了;高中以后去留学回国发展的融入性更好些,因为在高中前,孩子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充分了解中国社会,和社会的行事方式,并且形成一定的人身观。中国社会常说的人脉也在这个时期会形成一定的基础。是否在高中时期留学,只能说因人而异,视学生的成熟度而定。
本文章关键词:澳洲留学,澳洲留学预科,出国留学,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