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生期间决定出国留学到最后留学能够成功,其间大约经历了五六年的等待时间。这期间,基本上没有放松自己出国留学的打算。所以,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刻意安排的一些前期工作也就没有因此而耽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出国留学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应该来说,个中酸甜苦辣之后的若干心得当然不少,也值得彻底总结一下,以飨大家。
一、撰写此文的若干理由
除了时间上有保证之外,决定撰写此文的理由还有很多。如下几种是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因素:
(一)因为感恩,出于良心。这期间,得到了许多知道名字不知道名字、谋过面和未谋过面的热心人的无私帮助。所以,为了感恩,我也将自己的一些点滴和其间的酸甜苦辣贡献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后来者有所裨益。
(二)因为特殊,值得一道。每个人的案例都有和他人的不同之处,我的案例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很多。本人的特殊之处主要有:1、本人读的是文科,文科在国外读博士可谓不多,但艰难却不少;2、我的工作经历比较丰富,参加过教学多次,课题研究多次,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短期出国培训两次,都在欧洲;3、学业成绩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在中上水平,国内平均分82分以上。4、本人签证前已经结婚差不多满两年,没有孩子,希望携妻子一起赴澳大利亚留学,她不读书,属陪读性质。
(三)因为少有,弥补缺无。在网络上交流经验的各位来看,大多是在国外攻读学士或者硕士,还有攻读语言的。而相关的国外博士论坛则比较少,尤其文科的博士更是寥寥无几。但是这类群体也在国内目前的境况下更需要得到提升,进一步为国为家效力。所以,为了弥补这方面的资料缺少,也为了鼓励更多的类似群体加入到讨论群当中来,以便给后来者一个指路明灯,所以有了撰写此文的想法。
二、申请学校的若干体会
在资金上有所保证之后,自己就开始了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步,那就是申请学校的各项工作展开。依托上海的优势,自己参加过一些出国留学的专场展览,也上网搜索了一些学校。当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和自己学过和做过的事情结合起来,将自己将来努力去学习和奋斗的事业或者兴趣作为一个不可放弃的目标进行学校和导师的选择。
(一)申请学校的大致流程
申请学校的大概流程可以通过如下表格反映一二。
1 、 2005.1-2 联系导师 导师表示有强烈意向,并要求按照学校程序进行申请。
2 、2005.2 索取材料 院秘书将相关材料邮寄出来,仔细研究。
3 、2005.2-4 准备材料 包括学位证书、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学习计划、申请奖学金的材料等
4 、2005.4.15 申请材料寄出 进行等待
5 、2005.4.26 得到offer 无奖学金的
6 、2005.9.1 得到scholarship 免四年学费
7 、2005.11.5 得到living allowance 生活补贴
(二)留学选择若干误区的避免
选择学校和导师千万不能来的盲目,否则害人害己。这里需要避免如下几个误区:
1、名校误区。名校固然很好,但是名校不一定适合任何人。如果你自己并不十分出色,如果你的专业领域在该名校并不出色,你最好放弃选择名校的想法。因为你获取奖学金的机会将大大缩减。因为名校该专业不突出,你学习获得知识和提升的机会也会大打折扣。
2、名导误区。导师有名固然好,但是应该选择最适合你的导师,也就是说,该导师应该是在该领域内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的,这里要说的是,对文科来讲,导师的社会交际不可忽略。这或许是你今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果你通过交流得知,该导师一年当中被邀请作为演讲嘉宾满天飞的话,那他的社会资源肯定不少。当然如果该导师还是一本行业内的杂志的主编的话,就更值得考虑了。
3、国家或区域误区。国家不能吊在一个国家上,区域不能特定在一个区域内。最关键的是最适合你学习的国家和区域在哪。也就是说,最适合你的未来导师究竟在哪。
(三)奖学金申请分析
出国留学,尤其是读博士,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都必须申请奖学金,否则出国留学只能给他国贡献外汇。可以说,没有奖学金的博士学习是不值得的,因为你今后回收投资也是几乎不可能的。这是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考虑,因为大家知道,这个社会雇员和雇主的信息是不对称的,雇员具有信息优势,雇主则处于信息劣势。所以,雇员和雇员之间就有可能存在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为了避免该道德风险,就需要每个雇员采取能够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信号发送方式。该信号发送之一就是教育投资,但是教育投资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基于每个人的情况会有所不同。学费就是每位需要投入的成本之一,并且是相对巨大的,所以每个人出于经济人的考虑,应该尽量将该成本降低到最少或没有。而申请奖学金就是降低学费成本的最直接方式。
总的来讲,申请奖学金需要注意如下相关因素。这些因素所占比例只供参考,不一定具有十足的科学性:
因素 说明 比例
就读学校 最好是国内名牌,但是一般学校也不必太在意。毕竟国内的名校在国外看来也不过是一般般。 5%
学业成绩 平均分应该在80分以上;成绩单不能造假。 10%
研究经历 在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工作时间至少3年以上;做过访问学者或出国培训过;入过一些国内顶尖的协会;参加过一些国内国际的学术研讨会;做过一些相关的课题。 30%
研究成果 写过学士或硕士论文;发表过学术论文至少5篇以上;在国外刊物发表过英文论文更佳。 40%
推荐信 两名甚至三名有教授职称写的推荐信;教授应该是你的导师或者同事,和你共过事。 5%
未来导师 教授职称;系主任。 5%
其他 得到一些奖;和实践部门有过接触;自身一些比较特殊技能;认识一些国内国外相关领域有名的大牌专家学者。 5%
本文章关键词:征稿,稿作,作品,品:,:澳,澳洲,洲留,留学,学陪,陪读,读签,签证,证个,个案,案解,解读,读(,(一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