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还没有结束的留学故事。要讲这个故事,必须从头说起。我原就读于杭州第十四高级中学,在高三时产生了出国的想法。多亏母亲办事效率高,在不影响我准备高考的情况下,为我铺设好了出国的途径。在高考结束后,我选择了出国并且顺利得以实现。
在机场我笑着向父母道别,想让他们知道我的自信。说实话,我对这新的生活是充满期待的。没有过独自生活的经历,很想看看自己有多少本事。登机,下机,入关,取行李,找到接机人,一切都非常顺利。而和我同一趟航班且同一个学校的一个上海同学则碰到了一点小麻烦:行李找不到了。他花了很久才出来和我们会合,后来得知他是让工作人员帮他找才找到的。碰到麻烦要会求助,这对只身在外的学生很重要。
飞机是下午在伦敦着地的,而我到达埃克塞特时已是晚上9点。在一个学生志愿者帮我完成短暂的注册之后,她带我来到了我的寝室。我对寝室的评价是—— 豪华。六个人一个单位,共用厨房和餐厅。厨房设备很齐全:微波炉、烤箱、冰箱都有,餐厅也很大,就是电视机小的可怜,13寸的吧。每个人有自己的卧室,大约15平方米,有一张双人床。关键的是有自己的厕所(浴室),这令我惊喜。还有一点改变了我的观念,那就是这里男女生是住在一起的。比如我这里是2个男生4个女生,而中国大学都是分男生楼女生楼的。西方国家的开放可见一斑。
学习是我来这里的最主要目的,这一点我绝对不会忘记。在这里学习有很多可以说的东西,因为和中国差别很大。
首先是课业量,和中国高中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不是夸张。我读的是本科预科,一个礼拜总共22节课,每节50分钟,相当于是上3天半的课放3天半的假。而我高三时每天在校时间达14小时,周六无休。这种差距是巨大的,从表面上看带来的是轻松愉快,而实质上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学生习惯被束缚,学校老师家长无不逼迫,而一到这里这一切束缚都没了,就难以对时间进行充分利用。要知道本地人用了十八年积累的语言能力我们要用九个月来完成,这可不是桩简单的事。所以制定自己的时间表并且实行它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有自己的时间表,但是最近不太遵守了,快放假了嘛~家里人老问我忙不忙,我真是不忙。但是我有空的时间除了放松还是会看一些书,就当积累吧。
其次是教学方式。这里都是小班化教育,一个班12个人的样子。我的班里有4个中国人,其中两个是香港的。另外的来自世界各地,有乌克兰、黑山、葡萄牙、奥地利、越南、苏丹、尼日利亚等等,在这样的国际班里上课真的是一件蛮好玩的事。老师都很负责,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在这里定期会有一对一的个人辅导,可以帮我解决一些个人问题。这点我感觉很好,给我一种被重视的感觉。还有,老师真的是以鼓励学生为主的,我几乎没有听到老师批评过学生,但却总是听到赞扬的声音,比如“这点很好”,“恩,这个想法很对”之类的。
学习方式也很不一样。我原来都是为了高考而学,学习的内容是被框定的,正确与否也是有统一的标准。在这里读书却有很大的主动性,经常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还是错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在这里读书对电脑依赖很大,作业几乎都要求用电脑完成,学校通知都是用电子邮件的方式送达,和老师交流也常通过电子邮件。
这里的学习对诚信度要求很高,主要表现在对作业的真实性上。这也源于西方人对个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这里老师很早就和我们提出了剽窃作文的问题,在这里如果被发现论文有内容是抄来的,那下场是很惨的。我同班一个同学,外国人,作文来不及写,就“复制粘贴”了一篇,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让他重写,还在课堂上说:“我觉得这样做的人应该被挂到外面的树上,用枪打死。”我们都笑了,但是我们都明白他的意思。
买书的经历也值得一提。我本来想学校么肯定会发教科书给我们,谁知道这里没这回事。课本?自己去买。那就自己去买呗,结果一看价格傻眼了:一本700来页的经济书41磅,一本300来页的数学书25磅!两本书花掉我1000元人民币!老天,书是纸做的啊,又不是金子做的!但后来我慢慢了解到这是因为书是人写的,而人的劳动成果在这里是很值钱的。书、电脑软件、音像制品这些在这里都很贵,而且绝无盗版!那是违法的。包括电脑上下载电影也是违法的!在国内看书看电影盗版无处不在,网上下载更是方便。这种差距给我很深的感触,这是精神文明上的差距,对知识尊重上的差距。
独立生活了。我从小到大没有住过宿舍,一住就住到这么远。什么都要自己考虑,要自己照顾自己,是蛮锻炼人的。
我在这里吃什么是被问最多的问题,家里人老问我吃什么,我回答的都烦了。我就吃自己做的荷包蛋、三明治、意大利面,或者学校餐厅吃。自己做的东西素材是每个周末去超市买的,一个礼拜去一次,买足一周的口粮。学校食堂么有比萨、鸡腿、薯条、炒饭。我吃的很单调,主要是懒得弄,自己从不烧米饭。但是我蔬菜水果都吃,营养还是保证的。事实上我来英国之后两个月没吃米饭,因为学校食堂的饭没吃头,自己又懒得弄。我和朋友有一次去城里一家餐厅吃饭,那家店是做牛排的,我们就点,然后服务员说了很多话,我们很自信地说:yes、ok、fine,其实一句啊没听懂,想想真是好笑。
这里我衣服两件就够了,一件体恤衫一件外套,这样在室外不会冷,到了室内脱穿方便。每个礼拜去一趟洗衣房,除了内裤自己洗,其他都塞机器里,哈哈,然后烘干机一烘,就可以穿了,很方便。
娱乐方面比较无聊,英国人和其他西方人极其喜欢派对,迪斯科派对,每个礼拜五礼拜六都开,每次人满为患。我和同学们去过3、4次,我每次到个1点就逃了,这种跳舞的派对我真是人生第一次体会到,感觉到文化差异很大。。。外国人真开放。有时候也会去电影院看电影,虽然不能全听懂,但就当一边娱乐一边练听力。这里的电影院是大厅的,一场可以做几百个人,还是杭州的奥斯卡电影院好!打台球也上当了,本来很开心的,结果打球还要办会员,价钱又贵的要命,结果打了一个小时花了300块钱(人民币),我们俩都肉痛死了,都怪我们英语还不够好,没问清楚。我参加了大学的羽毛球社团,每个礼拜会去打一次羽毛球,这倒是蛮开心的,又可以见到更多的本地人,又可以娱乐健身。
我现在养成记账的习惯,每一天的每一笔支出都记下来,现在两个月了,开销一目了然,支出结构也很清楚。最重要的是,记账之后我懂的节约了,本来么买了就买了,很马虎的,现在就会考虑有没有必要,因为不想账本上数目太大。至于具体数目么,不便公开~
只身在外,交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没有朋友的话会很寂寞。我是觉得既然来了英国就要交英国的朋友,这样才能达到我让英语进步并且了解西方文化的目的。但是平时不太碰得到本地人,所以还是和同班的国际学生比较多在一起,因为那些欧洲人或非洲人英语普遍好过我们,然后我还有一个英国朋友和一个法国朋友,他们在读本科,偶尔会一起喝咖啡,他们也会请我们这些国际学生去他们家做客。我个人比较避免和中国人过多的在一起,不是我不爱国!只是觉得那样不够有效率。而我发现在这里占比例最大的中国人正是最喜欢结成小团体的,上课吃饭买东西都一起,这样其实对英语的训练十分不利。
写了很多东西,都是我这两个多月以来的经历和感想,但恐怕也只是留学生活的一小部分。总的来说,我在这里适应的很好,一切都很顺利。必须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其他关心我的家人朋友,还有感谢我自己! 2007年11月30日凌晨4点写下这篇文章,总结了来英伦2个月的生活,作为留念。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预科 英国留学预科 澳洲留学预科 加拿大留学预科 韩国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