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实行一套独特的质量保证体系,从提供给学生的服务与帮助到教师队伍的素质,每所学校、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都得接受政府严格的监督检查。该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估,让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各所学校在同一专业上的教学质量如何。因此,在选定学校和专业后,你就有理由相信将受到的教育从各方面来讲都会合乎自己的期望。
前言从香港回归第二年开始,港校便开始抢揽内地高考的尖子生。香港高等教育的高水平以及各项优惠措施,甚至更好的深造机会,都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大陆学子去读书。今天,一个曾经的高考状元就来讲述他从内地尖子生到香港优秀生,然后又到英国做交换生的非凡经历——
★口述人 孙贝贝 山西大同人,小学六年级时从武汉来到广州,中学就读于广东实验中学。2006年成为广东高考外语二类的总分“状元”,报读香港中文大学并进入奖学金基础班,获得50万港元的奖学金。现隶属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
刚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我的基本生活训练就是从迎新营开始的,在那里我有一种家的感觉。
我参加的迎新营是第五届了,虽然在10年前已经陆续有内地的学生赴港就读,但可能只是零星几个,所以在早些年,内地生联盟还没迅速发展起来,可最近这几年里,越来越多内地生到香港求学,于是就有人成立了迎新营,到目前为止,迎新营里已经有超过千名内地生了。
虽然我在广州生活了六年了,而粤港的饮食习惯又是如此接近,但在生活上我碰到的第一难题居然就是吃饭问题。在香港,吃青菜绝对是“高消费”,因为盘子里往往是肉多菜少,几乎吃遍学校里所有的餐厅,才找到了物美价廉的吃饭地方。我跟其他大多数内地生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我可以每两三个星期回家一趟。
奖学金够用略有节余
[旁白:香港中文大学校方为孙贝贝提供了50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但奖学金并不是一次性发放,而是每年发一次,并且成绩要达到学校的要求后才能拿到奖学金。不过,勤奋好学的贝贝每门功课都学得不错,奖学金自然都能到手,交完学费和住宿费后,贝贝每年还有两三万元可自由支配。她给自己定下了每天40~50元的饮食开支。一年过去,奖学金够用还略有节余。]
在香港高校里不设班级,也没有按专业组成的团体。同学只有宿舍近的、选的学科一样的,才能见到。
我跟香港的学生相处起来还是比较融洽,不过由于大家文化背景的不同,生活方式有差别,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跟内地生在一起。香港的学生没事喜欢去串门聊天,我没有这方面的习惯。闲暇时自己一个人待在宿舍里,偶尔弹弹钢琴。
香港虽然是购物天堂,但我基本没出去逛过街。如果真的要到外面去的话,我的最大需求就是买书,像经济学、会计学这些书都要200~300元一本。到了大二下学期,我会出去听听音乐会,逛逛博物馆。
全英文教学 语言关不轻松
[旁白: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在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香港中文大学与140多所著名海内外学府开展学生交流计划,目前这类交换生有400多名。每年约有三分之一左右到香港高校就读的内地学生会获得出国深造机会,这些学校包括普林斯顿、哈佛等。这样开放的环境是国内高校所无法比拟的。]
香港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又是中西方文化并存的中转站,在那里生活学习,眼界会比较宽,人生阅历也会不一样。但刚开始会有点不习惯全英文的教学,但老师一般都用很容易听明白的英语来表达,比较难适应的是课本也是全英文的,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基本能适应了。
在香港高校,内地学生4年要修完123个学分,根据难易和学习程度修读学科,每科成绩分为ABCD,最后将成绩分与学科分合成为成绩分,称为GPA。GPA能显示一个人的学习状况,却不会显示名次。满分是4分,我大一下学期成绩是3.8分,是一个令我自己感到挺满意的成绩了。
香港高校的社团活动是很丰富多彩的,但我想由于自己是从内地刚过去的学生,有些方面还是需要时间来磨合,所以在大一的阶段,我只参加了书院的网球队和社会服务工作队,其他时间还是专注于打好学习基础。大二开始我也会去参加Inter-nationalClub(团队形式竞争社团干事工作),主要负责给交换生组织活动。学校有许多交换生计划,申请的成功率是很高的。这个暑假,我与另外两位同学作为交换生到英国读暑期班,我想这对我英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旁白:孙贝贝前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想去国外过优雅生活,如今终于实现出国求学梦想。)
去香港求学只是第一步
[旁白:其实到香港高校读书,首先要强化英语学习,并保持良好心态。同时还要清楚知道,到香港高校求学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去香港只是第一步,之后还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诸如学业规划、环境适应、事业前景规划等挑战。]
我入学时是选择商学院的商务英语,不过,现在我已经申请转系,想读保险财务及精算学系。如果一直读到博士再出来工作也不是太好,可能会毕业后边工作边读书,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面对的就是就业,香港高校优秀的教育应该会有优质的就业保证,就业机会也大很多,这也是我所向往的。
背景资料 港校“抢走”逾千内地尖子
1998年,也就是香港回归第二年,香港高校就通过委托招生的方式开始在内地招生;2006年,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在内地的招生超过1300人。其中,招揽了十多名内地高考“状元”,广东14名高考“状元”中,就有6人被港校“抢走”。到了回归第十年,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为12所香港高校提供优质生源。
香港高校学费高昂,内地考生在香港完成4年学业一般的费用平均在40万至50万港元,大约是内地的10倍。香港各高校为了吸引内地优秀学生报考,纷纷抛出数目可观的奖学金政策。如香港大学每年共有约1000项不同类别的学术性奖学金、奖项,奖学金额达1亿港元,供所有港大本科生申请。香港中文大学设有1700项奖学金,2006年更是以每人50万港元奖学金揽才。
港校优势还在于可获永久居留权。内地学生在香港上4年大学后,若继续在香港工作3年就可拿到香港永久居留权了。事实上,这些优厚的条件吸引不少内地尖子生报名。
本文章关键词:英国留学预科 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