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获内部珍藏宝书
从小就梦想出国。大学三年级时,晓科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决定选择期望中的生活方式。而当时的留学信息有限,为了做更多的调研,晓科参加了一次教育展,结识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校方代表。在之后近1个月的选择过程中,晓科得到校方代表的许多一手信息,也对诺丁汉大学以及留学英国有了初步的概念。利用大四的业余时间,晓科参加了TOFEL考试,开始亲历亲为准备签证材料,还意外得到了朋友赠送的留学生中盛传的珍贵“宝书”———《留学英国指南》。
由于该书不对外出售,对于留学生来说更显得弥足珍贵。有了实用信息的指导,晓科很顺利地申请到了留学英国的签证。2001年8月21日,晓科前往英国。
“试听周”的痛苦抉择
即便自认英语水平不错,法律系毕业的晓科还是遇到了不少语言上的麻烦。首先,在学校的建议下,晓科参加了为期1个月的语言课程。过渡的那一个月,晓科结识了不少中国朋友,日子似乎过得略显轻松。而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却让晓科的生活、学习变得紧张起来。按照诺丁汉大学的惯例,学生可以有1-2周的试听机会。在这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学生可以根据课程表,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虽然听上去很“人性化”,可事实上,能否成功拿到学位,拿到什么学位,都与选课息息相关。如果选得课程偏难,无疑给自己的毕业增加难度;如果所选课程的导师是“杀手老师”,FAIL的风险也就大大提高。在那两个星期里,晓科谨慎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表,认真听课、到处打听消息、请教了不少前辈。可是,每位前辈都有不同的建议,每门课似乎都不能放弃。晓科决定听前辈的,幸运的是,一年后,晓科由衷地感谢那些曾为他出谋献策的师兄、学姐们。他没有碰见“杀手老师”,也没有难得倒他的课。
挤出被动的打工时间
对于一个在英国学法律的中国学生而言,能够抽出时间来打工,听上去简直是笑话。法律课的专业内容难度高,每天,每位学生都有看不完的案例,一个拉丁文的案例又要长达60多页,连睡觉都觉得奢侈,怎么还有时间来打工?晓科打工并非因为经济问题,而是为了挑战自己。在学校的就业办公室,他找到了一份在学校会务中心担任银器服务员的工作。在正式开始工作前,晓科还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从开会讨论到角色扮演、从礼仪规范到服装要求,都必须接受英国餐饮文化的熏陶。每当正式宴会举行之际,晓科就为所有客人斟满酒杯,开始英国当地的祝酒仪式。可是,晓科每周工作的次数不定,每次工作的时间也不相等,对于他的时间安排来说,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可他却认为:与其整天埋怨时间不够用,为何不干脆让自己变得更被动,这未必不失为一种善用时间的方式。在每天忙碌的学习、打工过程中,晓科反倒寻求到了法律系枯燥学习生活中的另一种平衡,既能有专业知识的积累,也有工作中理解当地文化意外收获的快乐。
完美无缺的欧洲游
一年后,晓科顺利毕业。在越来越多当地朋友、师兄学姐的建议下,晓科转道埃克塞特大学,计划考取英国律师资格证书。相对于第一年的硕士课程,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也正因为有了第一年的心理准备,晓科才得以再一次攻克求学路上的难关。在准备毕业论文前的两个月假期里,晓科用1个月的时间,为他与父母安排了一次完美的欧洲旅行计划。从父母出国的机票、达到欧洲后转乘的火车票,晓科都安排得尽善尽美。在英国好友的帮助下,13天的欧洲游行程没有花费任何住宿费,每到一处都有当地朋友的朋友、朋友的亲戚热情接待。在旅途中,晓科还遇见了他的“理想情人”———一位同样留英的中国学生。因为同在一个旅行团,让彼此看到了对方热情、开朗、善良的一面。2003年,晓科毕业回国,女友也跟随回国。现在,晓科正在忙碌于装修新房、筹备婚礼。
对于他来说,留学英国意味着什么?他的答案是:留学英国,好比一个里程碑,让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我想,将来我还会考博或是读MBA,也许还会从事其他的工作,但留学英国的经历对于我永远是那么重要。
本文章关键词:美国留学 英国留学 加拿大留学 澳洲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