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教授最大的风险不在于他们要转校,是你跟得了跟不了,人家要不要,有多少学生存着跟你一样的想法想「跟他」。关于跟得了跟不了,这个是非常难以掌握的,因为双方的个性可能不一样,沟通不见得都很完全,目标往往也不一致。怎么说,有些教授的个性并不是非常easy-going,有些甚至存有某些偏见或特殊人际交往上的习性,你有时得想想,你是否能够接受你们之间的相处,万一两方闹得不愉快怎么办,当然这唯有去了系上相处一两年,遇到某些双方利益上会有冲突的状况才能知道,但你得心理有准备,只「跟」一个教授风险是十分大的;当然也有运气非常好的,但人总是报喜不报忧, 大家只听到风光的一面,没有看到阴暗的一面。
其次、千万不要以为美国人「一定」会给你玩那套中国人间「师门」的游戏,美国文化是谈判,妥协,沟通,但现实。固然温情主义会存在,但温情不是随处都有,你也不见得是会得到温情的那个人,通常温情是建筑在双方利益共生的状况下,否则他为什么要对你温情,而同时你也要想到有很多人在竞逐温情,你不是唯一也不必然是他要付出温情的对象,不要被刚见面时或者像这种入学时的客套话、场面话所陶醉,如果你要温情,就要八面玲珑,就要刻意经营,否则你其实就是在碰运气,Again,运气不一定在你这边。
第三、要存有付出成本的打算,但同时当然也可以期待未来的收益,如Paper Coauthor, Scholarship, Intern Opportunity, Networking (学术的人际网络), 最终是找到美国一流学校的教职。但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那么善于人际关系经营的人。有些人天生会处理这种事,做起来完全不着痕迹,也很自然,那么这是最好也不过;有些人不太会处理,但有时硬要,则明显工于心计,那么其实我是认为不太好;有些人像我,主观上就否定这种价值,甚至有时还反其道而行,避免有处理这种情况的机会发生,自然我就不用有什么期待。
最后、大家往往走过来都会以自己走过的经验为准,合理化和正当化自己的选择。但讲白了,其实给的理由往往不是最重要的理由,而最重要的理由是潜藏在深处那些属于个人个性所趋使的因素,但那些太Personal,或者根本不Make Sense,甚或说出来不太光彩。事实上像我是很吊诡的人,表面上我好像有点aggressive,但我是最痛恨钻营的,所以我发自内心讨厌跟人家讲言不由衷的客气话,也讨厌一些锦上添花的举动,但有时这是必须的,不是吗?
总之、「跟教授」的风险明显是比较大,但报酬也相对丰硕。试想,如果他同意跟你Co-author发表期刊在APSR,AJPS,WP,IO,ISQ等期刊上,对他是易如反掌,对你是比登天难,如此双方培养良好的合作关系,你不管学问真的怎样,你就已经升级到世界级,而甩开其它同侪,当然是事半功倍。
本文章关键词:加拿,拿大,大申,申请,请,选,选校,校还,还是,是跟,跟导,导师,师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