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和世界科技革命浪潮,海淀一步步开创着中国科技产业的历史。1980年,陈春先首开先河,在这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进而形成了闻名中外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柳传志带领着联想从这里起航,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同时在这里正式成立;1999年,邓中翰从美国归来在这里创立了中星微,国务院同年做出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批复;2009年,伴随着越来越多高端人才的聚集,海淀迈出了中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步伐。
一部海淀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科技振兴发展的典型缩影,就是一部解放思想,冲破桎梏,释放人的创造性和创业活力的历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关村的崛起与各类人才在海淀的聚集相伴相生。
实施人才新政 给力区域引才
正在举全区之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海淀,时时在创新创造、处处在探索实践。股权激励试点、行政审批改革、科技金融创新……,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的同时,海淀正在用全新理念践行着人才特区建设的先行先试。
“海淀的高端人才引进试点工作,是促进创新要素聚集、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发展的重大尝试,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在人才工作机制上进行了大量创新与突破”,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人才引进试点中,海淀坚持以重点企业为主体,以高端人才为重点,探索建立起了以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为核心,以规范内控流程为根本,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工作新机制,建立了全新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业绩、能力、贡献、潜力等标准,通过企业评定、条件遴选、全面评价、综合认定等环节,建立了全新的人才引进评价机制,为核心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创造了条件。
启动人才引进试点一年多来,海淀已为251名地区高层次人才办妥了引进手续,看重业绩贡献、不唯学历职称,已成为海淀区人才引进的关键原则。一批从事国际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具有广泛国际联系的产业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集聚一批由高端人才领衔的创业投资、科技中介等创业服务团队将被重点引进。
人才引得来,还要留得住。为此海淀出台了《高层次人才聚集服务实施办法》,设立了每年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和引才单位(个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住房、就医等相关配套服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经相关部门认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对高层次人才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关键技术且市场前景好的高端项目来核心区创业的,经专家组评审,给予高端项目100万元至6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海淀还积极在人才储备与服务保障工作中进行创新,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猎头机构和高端人才服务机构入驻,并逐步在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培训基地,为优秀高层次人才提供专项培训和技术交流,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专场学术讲座和研修班。通过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预约服务和“一对一服务”等措施,海淀为人才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
聚集高端人才 创造前沿科技
“目前,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高端领军人才正在汇聚海淀创新创业,以入选前两批中央‘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例,其中创业类人才中,海淀占北京的五分之四、全国的七分之一。”海淀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智慧介绍说。在多项富有特色的人才新政实施下,海淀正在成为全球高端人才的“磁力场”。
5000多名曾游学哈佛、剑桥等名校的海外学子,如今已在这里实现了创新创业梦想;这里,还拥有北大、清华等各类高校80余所,每年毕业大学生近20万人;以中科院为代表的国家、市、区科研机构200余家,占全国三分之一的500多名两院院士,北京地区一半左右的科技活动人员和科学家、工程师……海淀凸显人才聚集优势。
一流人才的聚集创造出了一流的科技成果。近年来,海淀涌现出了一大批原创性、国际领先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和技术标准。每年有近25000件专利申请量,全国四分之一的技术合同登记额和全国六分之一的国家级科技奖励在这里诞生。创造了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龙芯”CPU芯片、曙光超级计算机、非典灭活疫苗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闪联(IGRS)、TD-SCDMA等一大批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有100多项创新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得到成功运用。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的出现及其产业化,对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产生深远影响,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差距。
在吸引大批站在国际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的拔尖领军人才归国创业的同时,海淀还引导和鼓励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共建,推动区域人才融入国际竞争和参与前沿研究。作为国内第一个设立在国家级高新区的博士后工作站,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凭借得天独厚的产学研资源禀赋,依托企业的科研项目,与高校和科研单位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截至目前,进站的百余名博士后,参与或主持了8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7.34亿元;以第一至第三发明人身份申报142项发明专利。
通过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海淀已汇集全球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机构50余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内大型企业研发机构近500家。在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等产业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形成了以信息服务业为主导,新材料和新能源、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多元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营造创新环境 护航人才创业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聚集一流人才的海淀能够产生如此多的自主创新成果,源自这里营造出的良好企业发展环境和创新平台的搭建。
杜进平,这位立誓要带出中国最专业绿色植保研发团队的剑桥博士,经过2年的艰苦研发后,陷入了流动资金短缺的瓶颈。海淀园创业中心了解后,一方面主动投资参股,另一方面协调担保公司及银行为其融资。不到两个月,杜进平的公司便获得了留学人员初创企业最高额度100万元的贷款,让杜进平放下了包袱安心搞科研,最终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企业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为让归国创业留学人员舒适安心的创业,海淀在不断改善办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起了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投融资等多个服务平台,通过“金种子计划”、创业驿站、创业导师行动等系列措施,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不断进行创业服务的创新。海淀投资1.8亿元,建设了3万多平方米的国际一流生物医药制备基地,给来此创业的学子免费或低价使用,助其以极小的成本完成产品初级研发,尽快走向市场。像这样的基地还有集成电路设计基地、信息技术研发基地等,共计40余万平方米,分布于海淀20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中,涵盖了高新科技的各个产业领域。此外,全区还建设了各类创业孵化服务机构34家,总孵化面积70万平方米,为人才创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各项财政资金和政策措施引导下,海淀创新环境日益完善,创新要素日益聚集,为企业创业发展提供了人才、资金、中介服务等全方位支持,首都科技中介大厦、中关村PE大厦、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大厦等陆续挂牌,吸引来了中国技术交易所、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NYPC卡贝基金、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服务大厅等众多高端创新要素在此汇集。
同时,海淀还云集着290多家股权投资机构,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这些要素的聚集,使得海淀变成一方企业成长的热土,使企业可以存活,生长,发展,壮大。据统计,目前海淀区域内在各类资本市场上市企业总数达180家。
如今,海淀每年拿出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并出台了《北京市海淀区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政策体系》,整合全区资源,集中力量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在对创新及创业孵化进行支持的同时,还对企业做大做强、科技金融、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与产业服务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超过20个支持办法,其中单个重点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金额最高可达5000万元。
定位全球坐标 放眼世界揽才
时代呼唤人才,人才造就锦业。各类人才的大量聚集,是世界城市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显著标志之一。
“到2020年,海淀区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130万人,从业人员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75%,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1000人。并且,人才效能更加显著,百万人年专利授权量达到8000件,人才贡献率达到70%……”在海淀发布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描绘出这里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未来10年的人才发展蓝图。
海淀区将实施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工程和优秀支撑人才发展工程两大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五大机制、构建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四大平台、提升人才服务环境,吸引科技创新、科技金融、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统筹党政、教育、卫生、社工等各类人才发展,将海淀打造成为各类人才、特别是世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事业发展的沃土和成就梦想的乐园。
海淀区计划通过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五大机制方面全面创新。集聚和培育10家左右国际组织、50个左右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以1000家左右在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的研发型企业和一批世界级高校、科研院所为载体,扶持和建设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公共技术平台和中介服务组织;还将采取核心人才引进、团队引进和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大批优秀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海淀创新创业。到2020年,吸引和培养6-8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 60-80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聚集和培育5-8名世界级产业领袖,50名左右产业领军人才和500名重点产业领域的优秀企业家;吸引和培养不少于20-30名领军式金融企业家;培育150名文化领军人才……,初步建成世界创新人才发展高地。
不久的将来,一个“人才智力高度密集、机制体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国家级人才特区将在这片充满魅力和神奇的土地上崛起!
本文章关键词:留学预科班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