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767-050 免费留学评估表 收藏114留学网
留学首页 | 留学预科 | 留学动态 | 美国留学预科 | 英国留学预科 | 北京留学预科 | 出国必读 | 留学政策 | 留学生活 | 热门专业 | 海外精彩 | 海外名校 | 带薪实习
 
 
您现在的位置: 留学预科网 >> 德国留学 >> 德国留学动态 >> 正文

谈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国际课程(2)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6-27

  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安吉拉•默克尔于5月21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首次访问。根据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提供的消息,默克尔在访华期间,宣布正式启动一项专门针对中国学生的“总理奖学金”计划。具体申请事务由德国洪堡基金会管理。洪堡基金会每年为全世界为数众多的高水平学者提供在德国从事长期科研的资助,此次是洪堡基金会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首次向中国颁发联邦总理奖学金。

 RWTH Aachen(亚琛)的master program (英语授课)
  德国的学位分类可以和DB的火车票种类有的一比,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让对此不了解的人选择起来,就像在赌博,又像在纷纷杂杂的火车站买票,感觉一不小心就会买错票,搭错车. 在亚琛(Aachen)的中国学生有多少人,没有一个具体的可信统计数字,但至少超过了1000人.其中读master的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每年来的人加起来(不包括来自清华和北科大的交换生)大概不会超过30人.从2005年开始,master program开始全面收费,每个学期大概是600到700欧元,比起英国来说还是便宜的,所以估计仍然会吸引到不少人.
  我在RWTH Aachen (以下简称RWTH)的Master Program读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2003年9月入学.之所以选择读Master而不是读Diplom主要是因为觉得这样毕业的时间比较短,当然前提是国内本科已经毕业了.事实上,这里还有用德语授课的master, 学生听课和diplom的学生一起. 但英语授课的master则是教授单独用英语上课的(以下再提及的master都仅指英语授课的master). RWTH的Master课程主要覆盖了机械,汽车,电子,软件,冶金,生物等工程领域.各个专业的开设时间早晚不一,像机械或电力等专业开始的很早,一般在1998年左右.很多德国的大学都是在那个时候纷纷开始建立International Master Program的.而其他的一些专业可能开始的时间大概3到4年前.但总得来说,master在德国的教育体系里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虽然听说很多学校应该出台了废止Diplom学制的时间表(可能是在2010年),在那以后都会实行master/bachelor的学制和国际接轨.因此,master的教学仍然是在一个改革和摸索的阶段,这一点,从我所在的专业课程设置的改变与微调可以体现出来(后面会详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国的大学在利用International Master Program作实验,为全面引进master做准备. 另一方面,德国所在的欧盟有所谓的Erasmus教育体系.就是加入这个体系的学校互相承认学分,并派交换生到各自的学校学习,因此这也提出了必须设置英文授课的要求.我在上课的时候就会碰到来自法国,希腊,西班牙等国的交换学生.
  每个master学生都要通过一个德语的初级考试,否则最终拿不到学位,有点类似国内没有英语四级就不能拿到学位一样的规定.当然在此之前会有免费并必须参加的德语培训班.对于这个规定,我倒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在德国的学习生活需要基本的德语知识;另一方面,德国也希望她的毕业生有一定的德语知识,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无形的也是文化的传播.据我所知,其他学校的master也会有类似的东西,但不一定是免费的,也不一定有规定的考试.然而,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都是用英语.因此用到德语的机会很少,平时生活中,也主要是十分基本的交流.所以,来德国读master有可能最后是德语没学好,英文没进步(因为常用的词非常局限,说错了也不会有人来纠正).可是,在德国学德语的过程,能感觉到在一个纯外语的环境下,学习该外语的优势.那就是所见即所得.你生活中都必须要用到的东西,你每天去超市买菜,就会对蔬菜水果等等名词耳闻目睹, 久而久之就记下了,而很多东西的英文叫法却不熟悉.还有很多作文,就是要你写下你在德国的生活,对于刚来的外国人来说,当然会言之有物.在德语班的培训,也能够感觉到这边的语言培训与国内学德语的不同.因为老师一上来就用德语讲课,既使学生是零基础.这样你被强迫到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中,不得不丢掉对母语或者其他外语的依赖,全力以赴的使自己能够尽快的熟悉这门语言.所以,有这么好的语言环境,其实只要肯努力,还是能学的很好的.
  RWTH和她的教学与考试—快枪手,猫和老鼠的故事
  RWTH在中国由于她的几个杰出校友(路甬祥,韦钰等等)而声名显赫,也成为许多来德国的中国学生的第一选择,还有很多人是从德国其他的城市慕名转学而来.但我来到这里后,最大的感受是她与工业界的结合之紧密.很多Institute的教授都是在相关专业有数十年的工业界的背景,许多人都已经做到了像奔驰,宝马,西门子这样公司的技术总监或重要负责人的位子后,又申请来到亚琛工大做教授.这一点,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这里的教授的职位比起国内一个职称的意味来说,更多的是荣誉的标志和对相关领域的成就的认可.因此教授在Institute有最高的学术方面的权利,既使是校长,也没有无权去干涉某研究所的教授行使自己的职权.一旦成为教授,他一般可以一直在他所在的研究所工作至退休.一个研究所只有一个教授,因此他可以在那里工作二三十年.这一点,我觉得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的机制十分容易造成教授不思进取,而更优秀的人才不能得到引进.
  由于RWTH的存在,亚琛也吸引了许多大公司在此设立分公司或者研究所.像西门子,飞利浦,爱立信,微软都在此有研究所.给我上移动通信的一个教授的研究所整个就设在爱立信在这边的一个大楼里,而100米远就是微软的研究所.虽然该所跟爱立信没有任何从属关系,但想必一定有相关的合作.这不正是与工业界联系紧密的最好写照么?
  由于教授在工业界的背景,他与相关领域的公司通常保持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他可以领导手下的博士生与公司合作,从事相关的项目课题研究;另一方面,他可以请在公司工作的员工参与教学.由第一线的员工来介绍当前的技术原理与应用,恐怕是对于state-of-the-art最好的诠释了.
  Master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分为lecture和exercise.一般lecture由教授讲,exercise由手下的博士生讲.各占一个半小时.所用的教材主要是教授使用的幻灯片.复习与考试也主要以此为主.客观的来讲,这里的教授讲课水平一般,很难期待能从他的课里获得很多的知识或细节.但一般可以从课中了解到哪些是重要的知识点等等.很多细节知识点都需要自己去找参考资料来获得.
  提到RWTH,不能不谈谈这里的考试.如果把学校比作一座工厂,她的毕业生就是这个工厂的产品.那么RWTH确实是严把质量检查关,来确保她的产品的合格率.而这主要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的.这里的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教授有权决定考试采取哪种方式.笔试主要通过非常大的题量来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与国内非常不同的是对于熟练度的考查.很难想象在国内,还会有很多会做但没有时间做完的情况.但在这里确是每门考试的风格,即使只是想及格,也需要非常快的速度来完成.否则,及格都成问题.这种风格至少是RWTH笔试的普遍情况.我和其他的同学刚来的时候,对此感到颇有不适.我所在的program笔试一般是90分钟.主要由4至5道大题组成.每道大题又由很多小题组成.一般及格是要完成50%.但即使这样,90分钟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绰绰有余,而是紧紧张张的度过的.所以我们戏称这里的考试在培养”快枪手”.而另一方面,考试的知识点有可能是所有讲过或没有讲过但仍然出现在讲义上的.在一门课上完后,往往会没有任何重点的感觉,而教授对于考试的说明经常会是例行的”对于基本知识点的考查”.这样,考试的难度就变得陡然增加了.说完笔试,再谈谈口试.在来德国以前,我从没有接触过口试.这边却很频繁的使用口试这种形式.通常一次口试持续15至30分钟不等.根据教授的风格,口试风格也不尽相同.基本上,他可能问任何跟课程相关的问题,即使是上课或者讲义中从没有出现的问题.所以,可以说复习与考试有些像猫和老鼠.经常会复习了很多重点,可是在口试中却没有一个被问到,好像教授的问题和你复习的重点总是如同捉迷藏.因为口试的灵活性,复习起来更要面面俱到,所以准备起来比笔试需要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口试一次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同时进行,故每个人可能碰到的题很可能不一样,所以偶然性会增加.即可能会碰到完全没有准备到位或者准备不充分的,那么就可能考的不理想甚至会挂掉;但也可能正好考到你准备到位的因而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Communicaitons Engineering(以下简称CE)
  因为自己是学这个专业的,所以重点介绍一下.这个program成立于2001年, 每年冬季入学.不同的master专业成立的时间不尽相同,最早一般在1998年左右.因此不同专业的成熟程度也因此有所不同.当然也有一些共同点,但必须指出的是,RWTH的各个master专业在学制的具体细节上还是有差异的.如对于考试的规定,CE与其他的专业就不相同.每门课最多只能考三次,而考三次的课不能超过两门.对于这个规定里的”次”的具体解释,就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其他的专业,一”次”是表示开始的笔试加上后来的口试.笔试完了,还有机会口试,最后的成绩一般是在笔试与口试后取平均.如果不过,则算一次不过.但在CE,第一次的笔试或口试不过,就算做一”次”不过.因此,比起其他的专业,CE的每门课都少了三次机会. 另外,每个专业会有一些关于seminar或者小论文的规定,这些也因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都会有差异. 
  除了德语,CE的master总共要修15门课,其中一门经济管理课程,10门必修课,4门选修课.经济管理课程的开设的初衷是非常不错的,希望工程师也能懂经济.由于自己在国内的大学期间选修过经济的一些课程,因此上起这边的这门课不是很吃力或陌生.讲课的是RWTH经济管理系的教授.它主要就是关于宏观微观经济学的介绍,管理的介绍,加上公司体制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的介绍.考试是笔试,也主要是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提问,名词解释等.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干巴巴的,有些乏善可陈.对于这门课,我觉得应该把经济与专业联系的更紧一些,在基本概念的介绍后,应该多一些相关专业的具体案例分析.具体到本专业,可以考虑请在Nokia或Siemens等公司的人来讲课.这一点,另外一个专业electrical power就做的很不错,他们的这门课集中地介绍了电力经济,把经济与本专业结合起来,我觉得比起那种泛泛的经济学名词解释要来得亲切和生动.
  10门必修课主要还是围绕数字通信系统来的.包括信源和信道编码,信号与系统,VSLI,天线和微波,计算机通信网,无线通信网,信号检测理论,数字接收机算法设计等等.4门选修课一般可以从6门左右的用英语讲的课程中自行选择感兴趣的.也可以去选择用德语授课的,但前提当然是要求自己的德语能够足够好了.英文授课中主要有关于射频电路设计,微处理器设计,密码学,多媒体通信,移动通信等等.当然,随着这个program的渐渐成熟,相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用英文讲的课程供选择.
  对于该master课程的个人感受
  在来亚琛学习前,想象中的这个课程还是和现实有许多不同.比较起国内的研究生,这边的master学生更像是本科生,学习生活主要就是上课和考试,而考试又是整个课程的重中之重. 虽然这个课程要求学生参加至少两个月的工厂(公司)实习,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实际的动手操作缺乏相关的培训.比方说相关应用编程的能力,相关领域业界流行的工具软件的使用等等.学习的侧重点主要是理论上的一些知识,和实际的结合还是很欠缺的.平常能见到教授的机会也就是在课堂上,更不用说由教授指导做项目了.由于整个课程受到diplom学制的影响很深,它的侧重点是希望学生能够在与电子通信领域相关的每个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掌握.先不谈这是优点还是缺点,但确实是这边的教学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我和几个德国的diplom毕业接着读博士的学生谈到这一点,他们都十分赞同我的观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德国实际知识的应用主要是在博士生阶段进行的,一般每个所的博士生主要就是在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完成一些研发项目,而diplom学生还是在书本和理论知识的积累阶段.
  正因为master课程的设置目标和侧重点是相关领域大的知识面的扩展,由于课程时间的关系,学生很难在通信领域的某个方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很多情况下都是点到为止,虽然一门课的知识点铺的很宽,但一门课上下来,主要还是体系与框架的介绍.而与之相关的实际工程的应用等等却很少能有介绍.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因为实际的应用主要是在博士生阶段开始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德国的学制一般都比较长,但学成后的基础和知识当然会比较扎实.也许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德国才从上世纪末开始引入master课程与国际接轨.现在看起来,我觉得它还是深深受到diplom学制的影响而显得有些华而不实,这不是指diplom,而是指master课程.因为作为master学生,在完成本科的学习后,必然要在相关领域的某个方向做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虽然目前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但由于每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深入和精通,加上个人的兴趣,这样的设置有些不切实际的冗长和笨重.所谓术业有专攻,master学生应该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度,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研究方向.而不是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应付林林总总的必修考试上面.
  写下这些文字一方面力求客观的反映亚琛master课程的风格,另一方面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只言片语很难全面介绍亚琛和她的课程及教学,我的看法也难免会有偏颇,所以请网友们作为参考的同时,也多思考和比较,欢迎讨论和指正.所谓兼听则明. 我发现来到这里的人更多的是还在国内为出国而忙碌和奔波的人.而相反,已经在德国的反而来得少.其实,也是容易理解的.我来到德国后,上这个论坛的次数屈指可数,因为确实很忙.现在终于有时间闲下来,所以也期待有更多已经人在德国的朋友在闲暇之余写一些关于你们的学习生活及心得与大家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德国这边特别是master课程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章关键词:德国留学预科 德国留学 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美国留学预科 美国留学 英国留学预科 英国留学 韩国留学预科 韩国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


上一篇: 十七名留德学子获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第二届“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颁奖仪式4月30日上午在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举行,马灿荣大使出席颁奖仪式并为获奖的17名留德学子颁奖。  颁奖仪式由教育处刘京辉公参主持,马灿荣大使首先致辞。他…

下一篇:谈谈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国际课程
RWTH Aachen(亚琛)的master program (英语授课)   德国的学位分类可以和DB的火车票种类有的一比,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让对此不了解的人选择起来,就像在赌博,又像在纷纷杂杂的火车站买票,感觉一不小心就会买错票,搭…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114留学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114留学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114留学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114留学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德国留学要花多少钱需准备七大开支

在德国上大学所需生活费支出主要包括:房租、饮食、保险、交通等。平均每名德国大学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为每月600欧元,去德国留学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德国留学汉堡概况。随着1321年加入汉萨政治经济同盟,汉堡进入了其港口贸易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它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1937年,…
讲座主题:团审?个审?在纠结中寻找光明之路讲座人:王欣老师讲座内容介绍:德国高校教育水平高  德国政府每年对于高等教育都有相当大…
 
出国留学工具箱
 
 
  • 此栏目下没有文章
 
相关留学新闻
 
友情链接

留学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商务合作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6767-050 010-59792021 项目合作:13691570089

114留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67369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