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767-050 免费留学评估表 收藏114留学网
留学首页 | 留学预科 | 留学动态 | 美国留学预科 | 英国留学预科 | 北京留学预科 | 出国必读 | 留学政策 | 留学生活 | 热门专业 | 海外精彩 | 海外名校 | 带薪实习
 
您现在的位置: 留学预科网 >> HND留学 >> HND留学故事 >> 正文

归或不归 四个海外博士都在那里 二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8-12

郭伟的选择虽然是一种权宜之计,但他认为这也是目前最为可行的办法。对于不少倾向于回国的海外学子来说,国内的位置越来越少,待遇也不高,这让他们难以抉择,陷入想回又不能回的两难境地。

“想做事的人还是想回来,在国内能调动的资源毕竟比海外多得多。”郭伟直言不讳地说,“其实最理想的一条回国路,就是在国外混得小有名气。只要你是牛人,国内肯定欢迎,待遇也很好。”

海归语录

现在国内虽然有很多人才引进计划,会提供项目资助、经费支持,但要求很高,如是否是紧缺专业,是否有雄厚的背景(拿到国外教职)以及其他头衔。这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高技术人才的侧重点有点偏,对牛人太重视,对一般性有发展潜质的科研人才重视不够,造成他们的生存环境很艰难。

真要回去,心态肯定要调整,不管怎么样,自己要问心无愧吧。对于国家民族,我拆开来说,为了“家”为了父母回国的心是肯定有的;“民族”,就像文化落差的问题,是根啊;“国”,其实,我们这些在外面的“穷二代”,可能很多人真的还是想着国家,总想回国的。虽说现在国内很多情形让我们挺失望的,比如毒奶粉、撞动车什么的,可是,只能说想恨不容易,爱难说出口吧。

我想起曾经读过的《巨流河》里面的一段话,是国学大师钱穆说的。他说:“"文革"结束后,五十岁左右的人仍会保存一些国粹,他们有说话的一天,中国文化仍有延续的希望。”然后我在人人网和国内很多同学讨论这段话,我们都在思考,我们这一代人,预示的就是中国的将来,我们又会把中国引向哪里?(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林采写)

回国后担心被浮躁

一周前,苏瑾(化名)和她在韩国浦项工业大学的同学登记结婚,至今仍沉浸在一种甜蜜的幸福之中。

苏瑾的硕士、博士都在浦项工业大学就读,专业方向是化工,预计明年博士毕业。在博士毕业之前搞定自己的婚姻问题,对于不少抱憾于与婚姻无缘或者被岁月蹉跎了的博士来说,无疑是一件幸福而又明智的事情。

苏瑾向记者描述自己的时候,称自己小眼睛、矮个子……热心、活泼,认死理。当记者征询因为隐私是否有必要隐去学校名字时,她在QQ窗口打了一行字:不用,算是为浦项工大免费宣传一次。

苏瑾家在中部城市,她老公家在东北,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对于双方父母的照顾成为他们回国发展的决定因素。“回国是肯定的,不过可能不会毕业后马上回国。”苏瑾说,“假如以后我们在国外发展的话,父母肯定是我们的心病。”

选择回国是一种家国情结

把握回国时机,对海归们来说尤为最重。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博士而言,仅有国外博士学位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否则即使回到国内高校,也因为没有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和高影响因子的论文,短期内难以开创局面。

心仪高校,和苏瑾的性格有关。在学校和实验室呆久了,让她始终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找到外界无法理解的满足感。由此,高校成为他们夫妻回国发展的首选。

选择回国,还出于异国文化差异带来的心理落差。“留在国外,最主要的是文化需求上比较难满足。本来在外面很多中国的东西都接触不到,然后待的时间太长,总觉得没根没底的,心里很不安稳。”

本文章关键词:HND留学 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


上一篇: 留学生的麻辣故事汇
人物一:林秋   就读学校:美国圣约翰学院  一堂课两老师 20个学生全程讨论  2009年4月,当考生还在为高考冲刺时,海南中学高三学生林秋以优异成绩考取美国圣约翰学院,并获得每年4万美金的奖学金。  严格说…

下一篇:归或不归 四个海外博士就在那里 三
在集体主义比较严重的韩国,实验室的同学一般都是一起做事,这让中国学生很不习惯。“韩国学生聊得开心,虽然也会照顾你,给你找话题,但是总是觉得很孤独。”苏瑾说。这种天然的疏离、排斥,让外人很难融入。苏瑾的…
 
出国留学工具箱
 
 
 
相关留学新闻
 
友情链接

留学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商务合作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11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6767-050 项目合作:15801555540

留学114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428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