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启动“女科学家校园行”
2011年是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00周年纪念,也被联合国命名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学科对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为此,欧莱雅(中国)携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各主办方联合启动“女科学家校园行”,并特意邀请任詠华、吴骊珠两位在化学领域有杰出成就的女科学家走入校园,与大学生及媒体进行深入交流。

4月7日下午4时,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女科学家校园行”活动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启动。
中国科协常委、书记处书记程东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方茂田,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岳素兰,欧莱雅(香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牟鹏华,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第13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获得者任詠华及第7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吴骊珠共同开启了“女科学家校园行”之旅。启动仪式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来鲁华主持。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岳素兰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一直重视培养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目前各个学科领域都有一大批活跃在一线的女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研究成果。随后欧莱雅(中国)副总裁,也是作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创始人之一的兰珍珍女士在致辞中表示,“为年轻群体和优秀女科学家搭建交流的平台,用获奖者的成功经验和人生经历鼓励年轻人坚守自己最初的梦想,坚持自己的科学道路一直是‘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目标。”她谈到,“而‘女科学家校园行’就是对这一长远目标的最好实践。”
在和北大同学的交流中,任詠华教授将化学比作艺术,这样新奇的观点让在座学子眼前一亮。她讲到,“我一直将化学家比喻为艺术家,以创新意念创造新事物。因为化学是一门旨在创造新事物的主要学科。作为一名化学家,我们可以将化学和物理的领域结合以发展新材料并解决能源的相关问题。或者,我们也可以结合化学与生物学或医药学来解决疾病和健康的相关问题。”任詠华教授所研发的光敏材料的应用远超太阳能,由于接触到油或重金属离子时会发光,这种材料还可应用于探测石油泄漏或放射污染等环境灾害。在医疗保健方面,光敏材料也可作为化学传感器,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或恶性细胞。
对于吴骊珠教授来说,做“有用”的化学一直是她的梦想,她一直探索通过光化学的手段创造可应用的清洁能源、解决人类能源短缺的现实问题。通过模拟光合作用的仿生研究,吴骊珠不断探索光合作用中心的工作原理,将氢化酶的活性反应中心运用到实验室的人工反应器,实现了从水中制备氢气的反应。而这一技术的进一步运用前景广泛:不仅可以将氢气储存起来,用作氢燃料电池,实现太阳能的利用,还可以作为新型的还原体系,以此来活化许多原本低活性的反应,实现高效太阳能的光化学转化。
吴骊珠教授的演讲以《与科学共进 与祖国同行》作题,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释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科学家的视野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相统一。为了这样一个崇高的理想,她十几年如一日奋战在科研一线,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科研攻关而不是家人身上。她坦承女性从事科研,想要获得成功则需要更多的坚持,她们必须直面社会舆论的压力、兼顾家庭和孩子的教育、平衡更多的社会关系。
当被一位同学问及什么是成功时,任詠华教授的回答值得我们深思。“成功就是忠于自己的理想,对得住天地良心,不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只要你尽力了,不需要和他人比较,你已经是成功者。” 谈到女性从事科学研究的优势,任詠华和吴骊珠都认为女性的情商较高,面对挫折会更加乐观并更加坚韧,这些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所倡导的,‘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否则人类就浪费掉了50%的智慧’,社会各方面因此才需要给女科学家们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在座谈的最后,吴骊珠号召在座的大学生,“如果选择科学作为事业,就坚持下去,积极的投身于科学实践中,不放弃就一定会有结果。同时我们还应该不忘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需要统一起来,祖国的复兴就需要我们科学工作者有所担当,在各个领域都有突破。”
截至目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共有来自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57位女性获得该项殊荣,奖励总额达410万元人民币。
上一篇:专访北京大学白先勇:一生结缘昆曲
下一篇:温总理寄语大学生:要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