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举行央视纪录频道“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4月21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联合主办的2011年“世界地球日”北京大学主题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举行。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辞。论坛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俞虹教授主持。
世界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项目部主任陈晓卿、BBC环球大中华区总经理张国礼出席了论坛并进行了嘉宾对话。
于鸿君在致辞中提到,央视纪录频道走进校园意义重大,一方面为广大师生打开了一扇真实的、科学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也通过纪录片这一载体传递了一种保护环境、善待地球的理念。
在随后的赠送仪式上,纪录片频道副总监周艳女士现场向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何山赠送了纪录频道信号接收器,使广大师生今后在燕园内能够顺利的收看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的所有内容。
活动以认识地球,关注自然为主题。共分为:“纪录影像:认识我们的星球”、“纪录影像:传媒人的践行”、“纪录影像:拯救地球的中国之道”三个环节。
由英国BBC环球提供的《地球的力量》、《未来的地球》、《拯救地球的5种方法》三部纪录片片段为讨论环节拉开序幕,新颖的拍摄视角和独特的纪录影像思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同时也展现出了地球的美丽和潜在的危机。随后的嘉宾讨论环节是由敬一丹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是全球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女士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后张纯,她们从非政府组织、学术科研和自身感受的多重角度阐述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在第二环节“纪录影像:传媒人的践行”中,参与讨论的嘉宾是央视纪录频道副总监周艳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项目部主任陈晓卿。两位嘉宾均是纪录片的资深编导,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在与场下观众的交流环节中陈晓卿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过程中的趣闻。
“拯救地球的中国之道”环节,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从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进行观照,认为人类拯救地球的命题并不成立,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环境的恶化只是在提醒人类:需要被拯救的正是人类自身。谈到拯救的方法,王教授认为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更像是服侍与被服侍的关系,拯救地球首先就是要从改变人类对地球的态度做起。
本次活动成功搭起了高校和纪录片之间的又一座桥梁,启发青年学子更加主动的关注地球,关注环保,关注社会,从而以一种更为成熟和理性的态度看待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