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实验室”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编者按:2011年5月1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发布了“2010年度认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名单”。北大共有9个单位获得认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有益补充和后备军,是提升北京市科技攻关能力的重要平台。
2011年5月1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网站发布了“2010年度第三批认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名单”,公共卫生学院郝卫东教授领衔的“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榜上有名。
食品安全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食品安全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郝卫东教授领衔的“食品安全毒理学研究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具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毒理学和卫生化学较强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实力。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和相应的研究内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生物无机指纹图谱及快速鉴定研究和铅指纹溯源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神经毒性、免疫毒性与过敏性及内分泌干扰作用筛查和评价的方法研究;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重点开展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联合作用研究和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殖、发育毒性及其机制研究等。
重点实验室未来将建立食品中有毒有害元素可靠的定量定性及溯源检测技术;建立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神经毒性、内分泌毒性、免疫毒性和致敏性筛查和评价技术;阐明相关食品有害成分、污染物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阐明食品中农药及内分泌干扰物神经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的联合作用和食品中环境雌激素与植物雌激素生殖发育毒性的联合作用及其机制。北京市食品安全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对于食品安全的监测及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价和管理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提升我国及北京市的食品安全的研究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