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工学院邀请当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枡野俊明做讲座
4月18日晚,工学院“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系列讲座邀请当代日本枯山水的主要代表人物枡野俊明为大家作了有关禅意山水的讲座。
北京大学留学预科 www.liuxue114.com/beida/ 从教堂、寺院、景观、茶杯、画作,枡野俊明大师通过文化对比,为听众打开了解日本独特文化的大门。从对比中,他指出,日本美学认为缺憾即是美,无常本自然,美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永远追求的过程。这种日本美学源于禅宗,禅的目的是邂逅本来的自己。禅宗相信,每个人的初生都是纯洁本真的,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难免迷失自我,内心充斥各种欲望与不满,禅宗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放空自己心中的欲念,通过修业把自己的心灵状态以可释的方式表达出来,返璞归真。修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书法是禅宗二维空间的表达方式,而庭园设计则是禅宗在三维空间里体悟禅意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作品,枡野俊明大师展示了禅意庭园的深深草木、幽幽水鸣,明暗有别、错落有致的流线之美。
枡野俊明既表达传统,又摸索创新,不断探寻适于钢筋水泥建筑中的枯山水作品。他拒绝人为切割传统与现代,努力赋予传统景致新的生命。在他的手中,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连续流畅的体。
在追求形式,释放心灵的同时,枡野俊明更愿意通过设计表达自己的人文关怀。在纪念柏林墙倒塌10周年之际,枡野俊明大师曾受邀设计融水园。他在园中题词“融合如水以成和”,希望骨肉同胞能够心无间隙,就如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中。
讲座中,枡野俊明表达了他对百丈慧海大师所说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欣赏,禅宗强调做业、悟道,他说自己就是通过设计完成自己做业的过程。他的作品中,他的色彩总是窗明几净,布置总是细心工整,对生活的省思与体悟总是细腻悠长。古诗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在他深深的禅院中,枡野俊明大师安静面对生命的流转,平和坦然,哀矜勿喜,对天地流转泰然处之。
对话嘉宾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董豫赣副教授也以“凝视、冥想、居游”为题对比了东西方以及中国与日本建筑园林的区别。与日本的禅意哲思相比,中国的园林更加面向现实生活,努力达成可行、可望、可居、可游。枡野俊明大师也承认中国和日本存在不同,但是,他认为,中国和日本的园林都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对人性的关怀。
“北京大学工学院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系列讲座•德稻大师讲坛”项目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北大团委和德稻教育机构联合主办,并于2013年纳入北京大学公选课。下一场的讲座将于4月26日由《老友记》导演柯罗杰教授(Roger Christiansen)带来,届时,柯罗杰教授(Roger Christiansen)将对同学们的微电影作品进行点评。
上一篇:“喜迎校庆、美化校园”爱校卫生活动月动员会在校举行
下一篇:北京大学工程管理硕士——新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在职硕士2013年首届学术交流研讨会在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