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
来源:对外经贸大学留学 点击率: 发布: 2012-6-27
2011年,60多家中国企业入选《财富》500强行列,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引人注目。6月19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国际商学院及英语学院联合举办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Fisher商学院Oded Shenkar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国际商学院张炜副教授、英语学院史兴松副教授应邀做主题发言。英语学院王立非院长、张翠萍书记,以及来自商学院、英语学院和相关院系的跨文化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商学院分党委书记范黎波教授倡议并主持。

全体合影留念
四位专家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深入探讨跨国经营和跨国企业成长中所面临的跨文化管理问题,达到了跨学科合作和跨院校研究的预期目标。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Fisher商学院Oded Shenkar教授做题为《世界文化地图》的主题发言。系统阐述了全球文化的聚合与发散趋势,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将全球115个国家文化按特性不同所做的分类分析。Shenkar教授认为,文化演进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跨越度大的文化比较研究也能得出一些有趣的启示和结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做了《文化心理学理论对跨文化管理实践的贡献》的主题发言,他将文化区分为实体性(objective)和心理性(subjective)文化,指出建筑等实体性文化是容易改变的,但是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是缓慢的。他总结出了十条文化心理差异对管理的影响和挑战,并提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跨国公司始终扮演着“好学生”的角色,今后,中国跨国企业应该超越“好学生”的角色定位,树立起给自己做“老师”,给“世界”做“老师”的独立意识。
国际商学院张炜副教授做了《跨文化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在中国跨国企业的应用》的主题发言,介绍了文化对管理理论的影响,及文化作为解释变量对组织行为研究的作用。通过文化维度模型分析了管理理论和最佳实践企业存在本土化差异,特别是结合中国跨国企业华为公司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应对文化挑战应做的准备及建议。
英语学院史兴松副教授做了《驻外商务人员的跨文化适应及工作表现》的主题发言。报告基于对810名中国驻外或外国来华商务人员的实证调研,详细分析阐述了驻外商务人士跨文化适应与其工作表现的关联,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相应启示。
英语学院院长王立非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出,跨院系学术合作应该成为经贸大学一种学术习惯和基本行为。会议期间,范黎波教授向彭凯平教授颁发了聘请其为我校客座教授的聘书,彭凯平教授则表示非常愿意在合作研究和博士生培养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研讨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会议结束后,校党委书记王玲高度评价这种跨学科、跨院校的学术合作模式,并希望在研讨会的基础上,聚焦跨文化研究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建立学者间密切联系和知识共享的国际虚拟研究平台。
对外经贸大学学校与美、英、澳、加、德、法、俄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不断开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面向世界办学的特色更加鲜明。
对外经贸大学留学预科( /duiwai/)
上一篇:贸大校党委陈建香副书记出席“贵州财经学院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揭牌仪式”
下一篇:对外经贸大学商学院院长汤谷良教授率团访问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