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雅加达机场,我对前来接我的母亲、哥哥、弟弟及家人说,我不急着回万隆的家,还是先带我去芝马圩吧!他们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就知道为什么了,接着大家就一路驶向芝马圩。
路上,我望着车窗外美丽的景色,思绪就像江水一样的奔腾不息……
芝马圩住的几乎都是中国人
芝马圩是万隆城外小镇上的一条街,整条街住的都是中国人,街的两边是商店,住家基本上都在这条街的小巷里。
我的家也在小巷里,但是一座独门独院的砖瓦房,左右相邻的几座也是一样的风格,虽说那里的房子都只是一层楼高,但房屋的好坏一眼就能分别出来,我的家在那里算是比较好的,这也反应出家庭经济情况。
父亲是福建福清人,早年带着母亲来印尼创业,最后在芝马圩开了一家纺织厂,母亲在芝马圩街上也有一家卖杂货的商店,全家7口人,靠着父母的这些家业,日子过得很殷实。
也许日子过得太衣食无忧,大哥基本上就不管事,他很好玩,即使到了很大岁数,仿佛还玩不够;大姐天性爱从事社会公益事业,这与她当老师的身份很有关系。所以能在家的就剩我和两个弟弟了。
说实在,我的秉性也好玩,也好动,但母亲接受了大哥大姐的教训后,对我的管教特别严,动不动就打我,一直想把我骨子里的野性给耗掉。
在母亲的高压下,我才变得有点淑女的样子,至少能在家里带两个弟弟,有时到店里替母亲看管店铺,跟着父亲下乡收债。
久而久之,整个的芝马圩的人我都认识了,不仅认得他们,甚至他们老祖宗的故事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回国的人群中,不仅有侨中的同学,也有芝马圩的邻居
到现在还有人说,万隆历史上最热闹的时候,是上个世纪50年代华侨回国的时候,人们在街上奔走相告,汽车忙着运送无数的行李,照相馆排队照合影,码头上更是人声鼎沸,每一批回国的人都有数千人,大家的脸上都露出喜悦的表情,即使在流泪,那也是离别的一种感慨,大家都奔着理想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1957年,我也踏上了回国的轮船,在那众多的回国青年人中,也有很多我就读的万隆侨中的同学,而这些同学中,芝马圩的邻居也有很多,大家在船上相遇高兴得不得了,平时不过是同学,或者是邻居,但到这时却变成了同路人,变成了兄弟姐妹。
那天,大哥陪我在轮船的甲板上,当轮船就要开动时,大哥要我再想想有没有必要回国,他说,现在下船还来得及,到时想后悔都没办法了。
我知道大哥是为我好,但我怪他不懂得我的理想,不知道我的远大抱负,他只是担心我回到还是很贫困的中国,过不了那种生活。
这种担心也体现在父母那儿,他们为我准备了十几箱的行李,不仅有自行车、缝纫机、照相机、收音机、衣服布料、肥皂毛巾牙膏、罐头麦片猪油,几乎能带的都带上,但这还是难以抚平他们的担忧。
其实到了后来,我真的遇到挫折,痛苦和彷徨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当时在轮船上的情形,责怪自己没听从大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