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交流总结大会在石牌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
10月27日,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交流总结大会在石牌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校党委书记胡社军,校长刘鸣,校党委副书记黄晓波、王左丹,副校长黄丽雅、李永杰、胡钦太、郭杰、朱竑及机关各部处负责人、各院系党政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及各学院研究生工作办负责人等出席会议。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学院拉斯•奥尔夫•彼昂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科院孙儒泳教授应邀出席大会。会议由校长刘鸣主持。
胡社军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改革方向,强化创新导向,努力把研究生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讲话。胡社军就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强调了四点意见:一是深刻理解研究生教育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和主要导向;三是始终突出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四是扎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与落实。胡社军指出,学校确定“十二五”期间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四个工作重点分别为,完善培养制度,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结构,加强思政工作。胡书记强调,贯穿这些改革的原则和导向是竞争择优,创新引领。他要求各单位要站在国家战略导向和学校事业长久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研究生教育改革问题,扎实、稳妥、细致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鼓励竞争,支持创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各学院、职能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到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中来,树立“人才培养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促进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合力。
刘鸣在会上对各小组、二级单位围绕研究生教育工作发表的意见、建议及体现的主人翁精神表示肯定,要求各单位应加强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增强自身竞争力、加大统筹力度。同时,认真组织学习会议精神、总结反思研究生培养经验及改革思路,将研究生教育推向新台阶,为学校总体建设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刘鸣还强调了对导师师德的要求。他指出,导师的治学态度和人才培养方式与高端学术成果产出有着紧密联系,而导师对学生真切的关心与帮助,是帮助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据悉,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近一个月以来,各小组、二级单位结合实际,围绕研究生招生改革、研究生创新培养、专业学位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重要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和交流。此次会议旨在总结与交流分组讨论的意见和成果。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丁时进、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永琴,文学院副院长谢飘云、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郑希付、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安利、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副院长郭旗分别代表专题小组、二级单位向大会汇报了讨论情况和意见。各位代表一致认为,学校召开本次会议,是我校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次检视,也是研究生各项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方向正确,措施得当,并就会议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校研究生处处长肖鹏就会议讨论材料作了补充说明。他对各单位、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肯定和感谢,并结合当前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及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情况,对博士生招生名额配置、博导在职博士生收费和导师科研资助、博士生导师上岗的资格条件等会议热点议题作了回应和补充说明。
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经过一年多的组织、调研和筹划,自今年9月15日召开以来,历经报告大会、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三个阶段,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会议全面总结了10年来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改革重点和发展方向。
胡社军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改革方向,强化创新导向,努力把研究生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讲话。胡社军就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强调了四点意见:一是深刻理解研究生教育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和主要导向;三是始终突出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四是扎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与落实。胡社军指出,学校确定“十二五”期间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四个工作重点分别为,完善培养制度,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结构,加强思政工作。胡书记强调,贯穿这些改革的原则和导向是竞争择优,创新引领。他要求各单位要站在国家战略导向和学校事业长久发展的高度来看待研究生教育改革问题,扎实、稳妥、细致和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鼓励竞争,支持创新。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各学院、职能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到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中来,树立“人才培养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促进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合力。
刘鸣在会上对各小组、二级单位围绕研究生教育工作发表的意见、建议及体现的主人翁精神表示肯定,要求各单位应加强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增强自身竞争力、加大统筹力度。同时,认真组织学习会议精神、总结反思研究生培养经验及改革思路,将研究生教育推向新台阶,为学校总体建设发展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刘鸣还强调了对导师师德的要求。他指出,导师的治学态度和人才培养方式与高端学术成果产出有着紧密联系,而导师对学生真切的关心与帮助,是帮助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据悉,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近一个月以来,各小组、二级单位结合实际,围绕研究生招生改革、研究生创新培养、专业学位建设、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重要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和交流。此次会议旨在总结与交流分组讨论的意见和成果。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丁时进、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永琴,文学院副院长谢飘云、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郑希付、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安利、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副院长郭旗分别代表专题小组、二级单位向大会汇报了讨论情况和意见。各位代表一致认为,学校召开本次会议,是我校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次检视,也是研究生各项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方向正确,措施得当,并就会议一些热点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校研究生处处长肖鹏就会议讨论材料作了补充说明。他对各单位、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肯定和感谢,并结合当前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及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情况,对博士生招生名额配置、博导在职博士生收费和导师科研资助、博士生导师上岗的资格条件等会议热点议题作了回应和补充说明。
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经过一年多的组织、调研和筹划,自今年9月15日召开以来,历经报告大会、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三个阶段,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会议全面总结了10年来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改革重点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