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仕正到我校作了学术报告
11月25日上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仕正到我校化学与环境学院,为学院师生们作了题为“氟烷基磺酰叠氮的反应新进展”的学术报告。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蔡跃鹏主持了报告会。学院的有机化学学术骨干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等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朱仕正主要介绍了他的课题组在利用氟烷基磺酰叠氮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包括氟烷基磺酰叠氮与吡咯和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含取代基的吲哚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吡啶衍生物等十几类化合物的反应结果,介绍了在各类反应中氟烷基磺酰叠氮的反应活性以及可能的反应机理。随后,朱仕正与在场师生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互动对话。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报告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使他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利于进一步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朱仕正,研究员,课题组长。 1980年7月毕业于贵阳师院化学系, 1982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5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8月至1986年10月在美国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NewYork做博士后研究,从事头-头高分子研究,1986年11月至1989年3月在美国Clemson University继续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氟化学家D.D. Des Marteau,从事含氟超强酸的研究。在国外著名刊物JACS, J of Fluorine Chemistry 等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
报告会上,朱仕正主要介绍了他的课题组在利用氟烷基磺酰叠氮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反应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包括氟烷基磺酰叠氮与吡咯和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含取代基的吲哚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吡啶衍生物等十几类化合物的反应结果,介绍了在各类反应中氟烷基磺酰叠氮的反应活性以及可能的反应机理。随后,朱仕正与在场师生进行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互动对话。师生们纷纷表示,这次报告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使他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利于进一步的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朱仕正,研究员,课题组长。 1980年7月毕业于贵阳师院化学系, 1982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5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8月至1986年10月在美国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NewYork做博士后研究,从事头-头高分子研究,1986年11月至1989年3月在美国Clemson University继续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氟化学家D.D. Des Marteau,从事含氟超强酸的研究。在国外著名刊物JACS, J of Fluorine Chemistry 等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