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本锋
约恩苏(Joensuu),芬兰最东部的北卡累利阿地区的首府,北纬62.5度,人口5.8万。在中国人的眼中这可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偏远小城了,也许在地图上都难找到它的位置。但是,正如芬兰这个五百多万人口的北欧国家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和高福利体制带给我们的惊奇一样,约恩苏以它丰富先进的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科研实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白皮肤的、黑皮肤的、黄皮肤的,成为小城的一道靓丽风景,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这些为数不多的不远万里而来的中国人。
不像欧洲的其它大城市,约恩苏的性格是内向的,就像生活在这里的芬兰人一样。无边无际的大森林、星罗棋布的湖泊点缀其间,让人感受更多的是一种静谧和端庄的美。在我2006年初刚到这里的时候,常常觉得这里应该是离中国最远的地方了吧,美丽而漫长的冬天、陌生的语言、童话般的北欧风情,在超市里经常还会有小朋友好奇地看着我—我想大概他们的确很少看见中国人吧。虽然我的芬兰同事常和我开玩笑说,我们两个国家其实很近,中间只隔着一个邻居俄罗斯,但我知道,对他们来说“中国”还是一个很遥远和陌生的名字。
转眼三年过去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发现,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小城竟然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中国“味道”,正如芬兰人看似内向的性格下却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一样。当我不经意间发现这些“小秘密”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往往是一种别样的感动和惊喜。
2007年我的爱人来到芬兰和我团聚,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得知约恩苏有一群芬兰老人,最大年龄的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们坚持在一起学习中文已经将近十五年,每周一次,从没有中断过。很多年前这里有一个中国人曾经做过他们的临时老师,但那位老师走了以后他们基本就靠自学了。得知这种情况后我爱人志愿当了她们的老师,好在这些老人基本都懂英语,交流沟通起来也算容易。慢慢的我们了解到,他们对中国文化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喜欢,虽然都是收入平常的普通人,但他们每年都有人要到遥远的中国去走走看看,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桂林、青海、呼和浩特……有些我都没去过的地方他们都走遍了。他们说,学中文是他们的爱好,是因为喜欢中国文化而学,不是为了其它什么目的而学。虽然他们学的很慢,因为记忆力不好有些学过的东西过段时间又忘了,但他们从没有气馁或失望过,用他们的话说“忘了大不了再学,我们有的是时间”,也许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让他们坚持了这么多年而不放弃。
老人们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每个细节,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会经常被震撼到。比如有时谈到唐诗宋词,他们有人竟然能背出好几首,还能评论一下杜甫和李白的诗都有什么特点、他们更喜欢谁;谈到中国古代文化,从孔子、孟子、老子的思想,到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到阴阳五行八卦,他们能说的头头是道。有一次过节,我想写幅字送给一位老人,我问她你想让我写什么,本以为她会说“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之类的,没想到她琢磨了一下,说你就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吧,我当时就被震住了,心想这“雎鸠”两个字我还得回家查查字典,别给人家写错了。
和他们处的久了,才知道他们想学的还不仅仅是汉语,学任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东西他们都会非常向往。比如中国书法,他们每个人家里都配备有齐全的文房四宝,就是不知道怎么用,于是乎,在我不知天高地厚地给人家写了一幅字以后,他们就缠着要我当他们的书法老师。这有些为难我了,因为毛笔字也就小学的时候练过,隔了这么多年了,现在用电脑又多过用笔,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精华也确实有些淡忘了,看着他们这么高的热情,心中不免有些惭愧。于是,抱着“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上”的信念,我着实在家好好练习了一段时间,然后尝试着给他们上课。好在现在科技发达了,字帖在电脑上就可以做出来,还可以标出笔顺和运笔方向,这样他们学习起来就很方便了,学习的速度也比我预想的要快很多。现在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楷书的基本笔法,能写包括自己名字在内的很多字了。心情好的时候,他们会找张宣纸写几个字,然后盖上自己的印章,已经俨然有些艺术品的模样了。
老人们的求知欲是无限的,做中国菜、唱中国歌、画水墨画,每次和他们在一起都有聊不完的话题。有一次不小心说到了算盘,惊慌之余暗自庆幸这里找不到算盘,要不然他们肯定又要让我教他们打算盘,那可就要露怯了,因为这门手艺我可真是忘光了。
老人们的生活是简单的,但也是充满活力的,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点让我深受触动。想想如果在中国的话,这样年纪的老人已经是子孙满堂、坐在家里享清福了,慢慢淡出人生舞台的现实难免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寂寞。但这些老人为了共同向往的遥远的东方文化而着迷、学习,从知识中收获生活的乐趣,让人生变得更加年轻,这不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之道吗?
在约恩苏,对中国文化的着迷和向往其实还远不止这些老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们约恩苏大学有一位叫唐亚(Tanja)的芬兰老师,早年曾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留学,她最近编写出版了一本用芬兰语教授中文的教材《走吧》,为芬兰的大学中文教材增加了最新的元素。她还同时担任着约恩苏三所学校的中文教师,包括约恩苏大学、约恩苏师范学校、以及约恩苏成人教育中心。可以说,她为汉语及中国文化在约恩苏、乃至芬兰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约恩苏是个小城,但小城有大爱。在刚过去的不平凡的2008年,我们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这些都牵动着约恩苏的华人及芬兰友人的心。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的大地震震惊了世界,大家在从新闻中得知这一消息后的第一时间里,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自发捐款,为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在约恩苏的华人心系祖国、与灾区人民同呼吸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芬兰朋友们伸出了他们有力的援手,很多人除了自发捐款外,还积极帮忙联系当地的红十字会,为中国的抗震救灾开展专门的募捐活动。五块、十块、五十、一百,当芬兰朋友纷纷把他们的爱心投入募捐箱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中芬两国人民心心相惜的友好情谊。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的一大盛事,也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事。如何让远在7000公里之外的我们的芬兰朋友也能更多地分享到北京奥运的快乐,这是我们约恩苏华人的共同心愿。很高兴的是,在奥运临近的时候,中国驻芬兰大使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奥运宣传材料、宣传片、以及奥运纪念品,于是大家通过各种聚会的方式,为芬兰朋友播放奥运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一起看奥运聊奥运,大家畅谈中国的社会发展,了解中国和平崛起和促进世界和谐的理念。“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这一特殊的时刻和特殊的地方,我们有幸成为这一奥运主题的共同见证者和亲历者。
![]() |
本文章关键词:芬兰,兰小,小城,城的,的中,中国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