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美国,东方到西方的转移超越了地理位置上的横跨。从日常生活上的衣食住行到意识形态,两年前为适应中国而在生活方式上所做的调整在这里面临了冲击。在西方大环境的熏陶下,已在我身上蔓延的东方习性,无时无刻在跟西方碰撞磨擦。当中发现,换个角度看世界,能够开拓视野,使它更为宏观、全面。
在外留学,生活方式及素质大部分由日常开支而定。可以说一般在中国的留学生生活都过得很舒适,因为物价相对便宜,物质需要容易满足。从买书、乘出租车出门、雇用清洁工打扫房子,出外用餐、点送上门的外卖订餐或网上购物服务,参加课余的音乐舞蹈等收费课程,到买票看演出或乘搭火车飞机度假旅游,只要有中文沟通能力,在中国读书的留学生能够过得很享受。
最近来到美国,被中国物质生活宠坏的我,在日常开销方面一而再的受打击。相对于留学生在中国的奢侈,一般美国大学的留学生过得节约多了。在美留学生读书之余打份兼职工极为普遍,平常也习惯自己下厨或订购宿舍提供的用餐配套。他们即使购买车子,也是因为考虑到长期可节省时间和交通费,尤其假期或周末和朋友开车出游经济又方便。
和中美两地的朋友出外用餐,更凸显了差异。除了出外用餐频率较少,在美国无论是高级餐厅、食阁或快餐店,朋友们餐后如果有剩菜剩饭,都会跟餐厅要求打包。甚至若在华人餐厅用餐剩下的只是半锅白米饭,朋友之中也会有人要求打包带回家。
而容易得来的事物似乎同样容易被轻视。平时在中国和同学用餐时,剩余的饭菜也就让它剩余桌上。中国人请客时,如果桌上的食物最后都吃光光,甚至还会令买单的人没面子,显得他请客点菜不够阔气大方。
留学中美两国,我站在两种对立的文化环境审视双边的优劣,同时测试自己在吸收东西文化时的倾向性,和自身价值观的定位。新加坡人因为接触的文化太参杂,常常在东西两方之间捉摸不清自己的身份。想必要置身陌生环境,才能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我正在探索其中。
![]() |
本文章关键词:在东,东西,西文,文化,化碰,碰撞,撞中,中寻,寻自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