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767-050 免费留学评估表 收藏114留学网
留学首页 | 留学预科 | 留学动态 | 美国留学预科 | 英国留学预科 | 北京留学预科 | 出国必读 | 留学政策 | 留学生活 | 热门专业 | 海外精彩 | 海外名校 | 带薪实习
 
 

您现在的位置:留学114网 > > 留学动态

百年留学时代变迁:全民留学时代现已经到来

转摘:出国留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8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尚往来”的民族,是一个热爱交流的民族,孔夫子周游列国以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传播形式的变迁。岂料,到了近代,由于专政者的思想狭隘,中国走上了自闭道路。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尚往来”的民族,是一个热爱交流的民族,孔夫子周游列国以传播自己的思想和文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传播形式的变迁。岂料,到了近代,由于专政者的思想狭隘,中国走上了自闭道路。思想的浪潮不断地冲击着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国走向了海外,开始了把大批人才送往海外交流。

  在近代中国经济、文化、政治落后的情况下,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有计划地制定留学教育政策,派遣学生出国留学,始于19世纪中后期。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留学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历史遗产,为今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中国学生开始不断地走出国门,不断地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引入中国,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改变了中国近代的革命风潮,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1908年以后,中国近代留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以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吸引中国留学生为肇端,进而推动留学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新局面。这是继1872年派出首批留美幼童之后,又一次有组织、较大规模的留美学生派遣,预示着新一轮留学欧美高潮的兴起。1909~1911年间,清政府共派出庚款留美学生196人。这在主观上是欧美思想的入侵,但是也加强了新思想的发展,使中国的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顶峰,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全民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纵观20多年前的留学,更多的是公派留学,是精英留学,是由中国政府派遣的精英出国留学深造;而今天的留学,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民能够自己承受巨额的留学费用,变成了全民留学、大众留学,人们有选择的自主留学。

  中国第一次派出的50位年轻人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他们首先统一去了位于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到了那边之后,他们开始给各个大学写申请信。

  然而,登陆美国的这一批留学生,还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跟美国的大学联系;甚至对方回复的信件他们也看不懂当时两个分别来自上海生化所和北大的生物学老师,对分子生物学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可见,当时的留学生对于海外的学习是由一定的盲目性的,只是因为国家的需要去留学,没有一个留学的整体规划,把学习外国先进文化作为唯一的目标。

  而20年之后的现在,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的总数已近82万,回国总数近20万。有人评价说,这一代华人留学生和海归学者对中国所做的最重要贡献,一是打破了思想禁锢;二是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第三才是带动了大陆科学技术的发展。

  “出国留学”的思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当邓小平提出要送一部分人出去留学时,反对者依然不少;此后出国政策一步步放开,每一步都受到重重阻挠。

  一开始是不允许自费出国的,只能是公派,后来开始允许有海外关系的那些学生出去。饶毅在美国碰到过一个比他早几年出去的女留学生,她是通过考试获得公派出国机会的,可能是改革后第一个在斯坦福拿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她说,当她当年拿到出国通知时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去问邓子方(邓小平的儿子,改革后最早公派出国的留学生之一):“我们真的能出国去留学了?”1984年,饶毅开始申请。“当时还需要海外背景,我有亲戚在美国,所以是有审批条件的。现在,只要拿到了美国方面的奖学金,去公安局办护照是很容易的事情。但那时还不行,还要去很多地方申请,需要从自己单位开始层层审批,走一系列很困难的程序。当我拿到美国方面的通知时,政策刚好下来:不需要审批了,允许自由地自费出国留学。”

  当时饶毅他们这一批学生都很感激政府:没有这一政策改变,很多人将完全是另一种命运。不过新政策下来之后,一般学生再开始申请,大多数要到1986年才能出去。“1985年享受到不通过审批就办理出国手续的学生显然很少,应该也就是几个人吧,我成为这批留学生中的一位。”中国留学的大量的涌现就是从85年开始,自费留学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的教育的单一模式,孩子可以在全球氛围内选择教育资源。

  留学收获的不仅仅是学识,更是精神

  对于留学生来说,特别是20年前的留学生来说,他们收获的更多的是精神文化,他们在国外了解国外的环境和文化,他们通过自己改变着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历程。

  徐小平是一个早期的留学生,他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讲述了留学的收获。到了美国后,他的一个朋友带他走进一个超市。“超市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果和奶酪。奶酪有几十桶上百桶,各种乳制品琳琅满目;而来自于全世界的水果这里都有。

  徐小平学的专业是音乐,但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收获不在于本专业,而是对西方社会大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包括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有了深刻的了解。

  改革开放改变着中国留学生

  改革开放政策不仅改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恢复派遣留学生,而中国留学史也从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的留学生群体开始迅速壮大,到2008年留学生总数已经超过140万,足迹遍布全世界109个国家,所学专业覆盖当代所有学科。同时,超过九成的留学生是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西欧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理念、经验。

  留学生由公派为主到目前留学生以自费为主

  1979年初,邓小平率团访问美国,在与美国总统卡特所签的协议中,将中美关于派遣留学生的口头谅解作为正式协议加以签署,从而载入史册。此后,中国政府和民间教育代表团纷纷出访日本、加拿大等国,同时也接待了各国访华代表团,商谈互派留学生事宜,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定和执行计划。随之,赴英、日、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留学生陆续踏上求学征程,掀起了中国近现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出国留学热潮。这一时期,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的学生,都是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千挑万选,彼时的留学多是“精英”出国。

  1981年,虽然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已经放开,托福考试也于这一年进入中国,但由于当时并没有“先富起来”的群体,国民平均收入与西方相比普遍差距悬殊,再加上社会观念的盲区、信息不对称、手续的复杂,能够靠自己出去留学的人是凤毛麟角。随着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加上1985年政策的日渐完善,例如简化手续取消“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等,再如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中国向外留学的大门才算完全打开,这一时期中国的自费留学开始发展。自费留学生的总数则呈爆炸性地增长。根据统计,2007年度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其中自费留学12.9万人。其中,在一线城市,自费出国留学的学生数量年增幅高达25%以上。

  留学专业发生很大变化

  最初派遣的留学生多以理工科为主,经济管理类与人文学科类等专业在早期留学人员涉及较少。随着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及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尤其市场经济催发了创业大潮,人们甚至意识到科技的现代化也需要伴随科技的产业化。因此,我国留学人员的专业开始发生巨大变化,更多的人选择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会计、医科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实用型学科,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也使人文社科专业的留学生日渐增多。而从最近几年的留学大潮中也可以看到,留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多元化,专业也更细化,留学生分流到了各个专业领域,像通讯、环境、建筑、翻译、生物、传媒、市场等多个以前很少问津的专业,现在成为热门专业。随着国内就业难度增加,这两年美国商科、医科成热门,英国理工科热增加;加拿大金融类专业持续走热;新加坡物流类专业成新宠;爱尔兰音乐治疗教育引起关注;马来西亚心理学、多媒体专业也受到一些学生追捧。跟当年的理工类留学生比,现在的学生更注重自身价值的体现,专业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需求的变化。

  低龄留学群体的涌现

  其实在国内老三届的大学生当中,就有很多都是高龄生,公费留学一般又多是出国读硕士、博士,因此年龄普遍偏大。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自费留学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中国从中学教育到高考再到高等教育竞争激烈,教育结果却又不佳,与自身的国际地位严重不相称,整个体系也屡遭诟病,因此,留学低龄化的趋势开始出现,许多有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教育先进的发达国家读本科,甚至是读中学,改变着留学的年龄结构。

  留学变迁着中国的教育

  随着收入的提高,时代的发展,给了学生们更多学习深造和选择的机会,国内大学不再是高中毕业生的唯一选择,高考的独木桥亦不再是毕业生的必经之路。在选择大学的时候很多学生和家长放眼世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除了要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开阔眼界和积累海外经验外,更重要的是能为将来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打下基础,即使是想回国发展的留学生而言,有海外背景在国内就业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从1978年到2010年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成全球最大留学输出国之一。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每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长比例依次为24.43%,27.53%,24.16%,201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以此推算,2013年出国总人数将超过40万人。从这些数字上看,更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选择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特别是近年来,海外的一些院校也开始放松了对中国高考学生的限制,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欣喜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教育体制值得探究。

  在美国等西方大国通过SAT等国外大学招生考试,从低龄的中国学生人群中开始渗透、争夺潜在的优秀人才苗子的现象日趋明显时,我们也不难看到:出国留学的学生中,不管是优秀的,还是一般的,基本上都流露出对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满,这就需要我们要改变我们一直认可的教育制度,我们的教育应该向着更适合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向发展,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各个阶层的利益,应该更适合孩子成长需要进行改革。

  中国教育体制在进行改革的同时,应该重新树立我们的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对个人性格、兴趣等的培养方式的落后,课程结构的不合理而导致的大量无用功和时间的浪费等等,不一而足。

  留学热温暖着海外学子的乡愁

  春节可以说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无论身在何处的游子,“家”总是他们心头最柔软的地方。“春运”就是中国春节团聚的“不了情”,而身处异国的海外学子并不能那么轻易与家人团聚。特别是早在30年前。1985年国家取消了“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但是那个时候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科技力量都不允许留学生在春节回国团聚,而乡愁则是海外学子永远的惆怅。

  1987年费翔首次登上春节晚会的舞台,这首《故乡的云》,倾述了无数天涯游子的归来情怀,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都不禁潸然泪下。就在这一年,作家萧军的儿子萧燕,选择出国留学。带着故乡的记忆,他来到了美国。

  萧燕:我是87年到美国的,一开始到佛罗里达州政府,那时候留学生都是两手空空恩,拎着两个箱子到美国来了,一开始都要打工吃饭,然后上学自己挣学费、挣生活费。

  这时,国家开放自费出国留学已经进入第三年,在这批“出国热潮”中的很多留学生,并不能拿到全额奖学金,大部分靠打工洗盘子赚取学费。虽然生活辛苦,但萧燕的回忆多半是苦中作乐。

  那时候,在春节给家人打电话的话费,他都要精打细算。

  当时我们都是穷学生,往家里打电话,打一次大概几块钱都要掂量掂量,一分钟就要1块多钱,然后打个三五分钟就几块钱,大个长途电话也蛮困难的,只能是遥望故土心惦念了。

  初到美国的那个除夕,萧燕在学生村和同学一起度过。因为第二天还要正常打工或者上课,所以也不敢熬到很晚。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尽心做出了顿像模像样的年夜饭。

  留学生大家聚在一块肯定要包饺子了,包饺子我们离中国商店也很远,要开车大概5、6个小时,一般过年以前大家会派两个人出去开着车,列个清单,每家每户要些什么东西,比如说最基本的买些韭菜、韭黄啦,派人去,然后买回来大家分到各家,然后聚餐的话,大家除了带些菜然后就包饺子,一般来说有皮出皮,有馅儿出馅儿,大家一块包,然后快到12点的时候,大家煮了煮,一块吃。

  将近30年过去,在更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的同时,春节的乡愁也是他们心中难以忘怀的共同记忆。刚到国外的那一年春节,他们在国外如何度过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世界留下了“无以伦比”的中国印象。这一年,23岁的北京女孩蒋宁来到美国读大学。在她的印象中,那一年的春节,整个学校充满着温暖的年味,不少美国同学也加入了进来。

  第一年的时候是在美国学校里面过,然后在New Haven, 在Connecticut。中国的学生就聚在一块,然后有那种中国学生会他们会办春晚那样的,然后请附近村镇的那些中国人叔叔、阿姨一起过来看,学校也会到处贴海报,到处都是海报,到处都是人,学校还比较关注这件事情,把特别大的一个礼堂租给我们,因为越来越多美国人想多学中国文化,所以这是他们特别难得的一个机会,每年都会有一个节目是美国小孩,然后他们学了汉语在上面讲相声这样。

  将近30年的时代变迁,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今年春节,在德国工作的陆女士带着自己10月大的女儿,以及在美国学习的北京女孩蒋宁,都不约而同的回到了故乡。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费翔再次演唱了这首《故乡的云》,触动人心的依旧是那无数海外游子难以割舍的思乡情怀。虽然都是在国外过春节,但是乡愁的味道是不一样的,现在的乡愁已经没有那么苦那么涩,多了一份安心。

  留学行业十年变迁

  近十年留学行业一直在蓬勃发展,相信今后的行业趋势也会随着教育选择的开放性、中国家庭对教育的了解深度而日益成熟。特别是对留学专业机构而言则是更大的挑战,当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相关的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会相应地出台一些新的政策让学生和家长能很便捷的分辨出优质的留学机构,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留学机构发展的十年间不乏机构或者顾问的专业水准、服务细节等等不断的受到质疑,有一部分机构在质疑中丧失了竞争力,败下阵来,而更多的留学机构在成长中看到不足,不断地改变着自己,成为留学行业的中坚力量,这是留学行业可喜的成果。

  留学机构提供的是一种服务,一种让家长和学生满意的服务。时代的发展要求留学机构让真正的专家为学生和家长提供行业尖端服务。在留学服务中我们看到了顾问式咨询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业务的规模化、流水线运营,量的提升往往导致服务顾问的培养进程缩短,一年内甚或半年内顾问成专家的速成也变得无法避免。当家长看到名片上五花八门资深顾问、人生规划师、金牌顾问、留学专家时,很疑惑,刚毕业没几年的学生怎么给我孩子做人生规划?专业水平究竟几斤几两的时候。留学服务回到了原点,“人”。服务归根结底是人的服务,集训或者包装无法成就真正的专家。因为专业涵盖的面太广,不仅仅是对院校和专业申请标准的了解、不仅仅是他国留学经历。真正的指导还需要专家具备广泛的综合素质,包括案例的累积经验、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学生性格经历的评估、职业的心态。由此,诞生了我们最朴实的想法。只让行业经验超过十年、具有成功背景的专家,建设一个行业首创的以专家为主的留学团队。应该这么说,一群从事留学行业十多年的人,深刻的认识到所从事的行业的这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为了追求心中的这个共同的理想,更好地为家长和学生服务,这应该成为留学机构的共识。

  作为留学机构我们应该对得起我们学生和家长委托给我们的这一份期望和信任,我们就可以承担起这份责任来。

  留学的的确确是人生的重要一关。规划的正确与否,会影响你一生的。留学也有许多误区。比如“哈佛光环”“名校情结”“面子文化”“攀比心理”等等诸多问题。不论什么目标,首先应当了解自己,自己的优劣势,志向、发展和兴趣。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从而让自己的梦想照进现实。很大学生和家长的目标都是名校,但我们不推崇人人考名校。正如考试不能单纯的为了留学,留学也不能单纯的追求名校。所以,这就要求做留学的职业人不仅需要有对所属国家的留学业务上的了解,更需要具备相当成熟的人生阅历和从业经验,见证了数以千计的学生的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唯有此,才能做出客观有意义的留学规划和留学服务,而不是用于炫耀的名校offer,要给学生和家长一个真正的留学服务,规划一个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留学。

  中国几代留学生的变化

  留学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从古代开始就有这样的方式发挥着中外交流的作用,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在中外文化交流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交流是个别的现象,都是民间的,政府没有在中间起到关键的作用。直至晚清向西方派遣小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的开端。斗转星移,经过一个多世纪时光的流逝,几代留学生的留学生涯也发生了变化,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从清末一直到1949年前,从时间上跨越好几代人,但他们的情况,却比较类似。这些人里出名的有钱钟书,储安平,胡适,徐志摩,郁达夫,冰心,林徽因等。他们往往出身良家,自幼受国学熏陶;游学西方,更开阔了眼界,从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上,堪称中西合璧,或者也可称为优雅的一代。从他们身上,国学和西学的底蕴,宛如茗香茶语,尽可娓娓道来。在西方的求学生活,徐志摩在《别了,康桥》中有很浪漫的咏叹。似乎总体上是比较愉快的。那一代的留学生归国的多,而且往往归国后事业起点较高,不少成为后来的学界乃至政界名流。世事难测,这些人中又有些后来经历文革,很吃过不少苦。也许,在那些艰苦的环境中,早年的留学生活,也是回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教育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思想的解放、留学政策的放宽,涌现新的留学潮。思想的解放加之生活压力的巨大很多家长信奉: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不要失败在起跑线上。差不多接近世纪末,小留学生现象起于青萍之末,一时众说纷纭。虽然评价不一,很多家长乐此不疲,海外的很多大学,也纷纷瞄准中国潜在的教育消费市场。一线城市的英国高等教育展可谓供求两旺。出身富家子弟的小留学生,奋斗精神也许无法和上代人相比,某些人一掷千金的作风,更招来留学垃圾的非议。但是从风格上说,他们也许是真正西化的一代,和30年前的公费留学生相比,这一代留学生开始了从小的西化教育。

  第一代留学生从来没有以后出现的签证难的问题,是否中国人站起来了?持此论者,忘记了受高等教育,在第一代人那里,只是上层社会的特权,因此留学生多愿意回国,不存在移民倾向。早期留学生能形成中西合璧的风格,也和他们无需为生存而奋斗的优越处境相关;不过不知是否有人注意到,他们中间普遍学历并不很高,胡适博士并没有真拿到博士学位,储安平也不过在英国读完本科。大概当时的中国和西方教育普及度相去太远,欧美的本科学历在国人眼中就已经是专家罢?第二代留学生称出国为洋插队,在感叹留学生活艰苦的同时,是否想到过如果不是建国后高等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他们可能根本不会有留学脱贫的机会?小留学生不知稼穑艰难,性格磨练不及前辈,但他们成长的环境安定富裕,心态上少许多艰辛,青春朝气一如西方的青年,难道不可喜可贺?

  留学的历史变迁

  中国的留学生自古就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以唐朝为最盛。长安的大学就有不少的海外留学生,一读就是多少年,毕了业,成绩优秀的还被任命为各级官吏。有一位日本留学生还当上了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但是古时候的留学生还没有组织性和政府性。

  到2013年,留学已被彻底平民化,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在策划留学事宜,很多国家把目标转向了中国,各国的留学政策也在逐渐放宽,通过降低要求、奖学金等形式吸引中国留学生。这一时期随着自费留学生的大量涌现也催生了留学服务机构的出现,这些留学机构在留学浪潮中不断地成长,一些有资质的留学机构的留学服务逐渐完善,这是中国留学行业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

本文章关键词: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留学签证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


上一篇: 你知道吗?中国留学市场呈现四大新趋势
       趋势1:人数不会激增  虽然2013年留学人数将会持续稳定增长,但预计增长速度并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2013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中国家庭在做出留学决策时将更为谨慎。  趋势2:名校录取…

下一篇:没有了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114留学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114留学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114留学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114留学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出国留学工具箱
 
 
 
留学动态
 
友情链接

留学首页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商务合作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400-6767-050 010-59792021 项目合作:13691570089

114留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67369号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110108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