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综述]架设中外教育交流的桥梁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2001年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日前分别在北京、青岛、上海、西安、成都等地举行。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展览吸引了数以十万计的观众前来观看。
本次国际高等教育展共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意大利、马耳他、爱沙尼亚、拉托维亚、波兰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与会,其中包括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南非技术大学校长委员会、爱尔兰国际教育委员会、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爱沙尼亚教育部等多家国家级教育机构组团参加。
双向交流寻合作
本次教育展为参展的外国高等院校、教育机构了解中国,与中国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和交流关系提供了良好契机。教育展期间,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与荷兰国家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署了成立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荷兰教育合作项目办公室的合作备忘录,将共同就赴荷兰留学、来华留学、中荷院校及学术界人士的合作与交流、中荷两国间的学位学历评估认证等展开合作。南非技术大学校长委员会通过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取得联系,就双方在共同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开展学术交流与学者、学生互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西安、青岛、成都等地,一些地方院校亦与国外院校进行了交流商谈,签署了合作协议或意向书。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从1999年起压缩单国教育展数量,举办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览,并将各种单国教育展并入国际教育展,每年分春秋两季在全国巡回展览。至今,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的足迹已遍布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杭州、武汉、西安、成都、青岛、大连等11个城市。三年来,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吸收教育发达国家举办教育展的成功经验,严把参展院校资信审核关,所办国际高等教育展一届比一届好,国内外影响力日益扩大。
冷静理性看出国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指出,举办国际高等教育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教育展为广大学生及家长提供一个直接了解国外院校的机会,一个与海外院校见面及得到第一手资料的机会,同时积极宣传国家的留学政策,如实指出在出国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更多的学生及家长对出国留学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合理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从而避免盲目出国。
在本次教育展上,针对当前国内在留学过程中出现的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崇洋媚外等现象,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加强了对学生和家长的引导工作。通过教育展及时传递国外教育信息,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比较国内外教育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结合自身实际,冷静对待出国留学。在为本次教育展所做的宣传中,中心向广大学生、家长反复强调切忌盲目出国留学,并提出4点忠告:家长要冷静地从孩子的健康状况、心理素质、智力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孩子是否适宜留学,尊重孩子意愿,切忌追风赶潮耽误孩子前程;要慎选留学国家和学校,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经济状况的国家和学校,不可不切实际盲目追求名校,一味好高骛远;教育孩子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不要造成国外条件一定比国内好的错觉,出国前应加强自我保护、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经济实力很重要,一定要量力而行,虽然许多家长把出国留学当作教育投资,但一旦选择失误盲目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选择教育的多样性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举办的国际高等教育展已成为当今中外教育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扇窗,国外院校和教育机构了解中国,同时向中国介绍了自己,与中国的院校和教育机构进行了有益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这扇窗,中国老百姓直观地了解了国外的高等教育状况,获得了丰富的留学信息,增长了留学知识,开阔了眼界;通过这扇窗,中国高校感受到了来自国外院校的竞争压力,从而更自觉地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方面作出努力,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这扇窗,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向国外院校和国内观众传达了我国政府的留学政策,对留学市场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人的天赋、潜力是多样性的,这决定了人们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选择和追求的多样性。通过国际教育展这种形式向学生提供接受另外一种教育的选择机会,加强中外教育交流,已是大势所趋。换一个角度讲,出国留学只不过是在大的国际背景下的“择校”,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自费出国留学,也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学成归国,他们带回了工商、经贸、科技等大量的知识、技术,大大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是我国改革开放总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人才是各国的通例。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除国家公费渠道派出有限留学人才外,通过自费渠道培养国家所需人才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补充。外国学校来华参加教育展,愿意招收中国学生,也可以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本报记者 姜乃强)
[专家点评]教育展上看什么
近几年,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多次组织国际高等教育展。每当面对名校云集、观者如潮的国际高等教育展,一些观众会茫然不知所措。那么,教育展上怎么看、看什么?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发表了如下意见。
教育展不是招生会
教育展是见面会,不是招生会。中国学生可以从教育展上了解信息,但不能直接拿到入学申请表。参观者可以借此了解第一手信息,与校方建立联系。办理出国留学手续,还要到教育部认定的留学中介机构,以避免上当受骗。
最好的未必最适合
短短两三天时间,要了解很多高校几乎是不可能的。选择理想学校的目标,应是正规的又适合自己的。对想出国的学生来说,应该结合两点,一是自己想去哪个国家,二是自己的教育背景,以此确定重点了解的学校。应当切记,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学业成绩等情况,综合考虑就读学校。
国外文凭需要认证
举办国际高等教育展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每年举办国际教育展,中国留学服务中心都要提前10个月或一年向教育部上报计划,得到认可后到国外招展,经过筛选后确定参展单位,确保参展单位的资格信用。即使是参加国际教育展的学校,其学历学位也要经过认证。对于那些资信好的学校,也要对其颁发的学位学历证书进行认定,主要确定申请人就读的学校或机构是否开设有证书所涉及的专业并授予相应的学位,此外还有申请人就读的学历年限等内容。(刘福)
[读者观点]如何选择国外大学
近日结束的2001年中国国际高等教育巡回展,吸引了无数向往海外学习的莘莘学子。面对来自英、美、荷兰、新加坡等国的众多高等院校,怎样选择国外大学自然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就这一话题,笔者认为:应根据自身的条件,综合考虑多项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具有国际声誉的学校。
知名度及地位
大学的知名度及国际地位应成为考虑的首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反映了教育的质量并将影响留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众所周知,一个著名学府的文凭几乎就是美好未来的敲门砖。然而遗憾的是,“西方热”令许多人盲目追随英美国家的大学,而对众多非英美的著名大学视而不见,错失了很多机会。
从80年代兴起出国热到今天,留学市场正在日益成熟。随着出国归来的人越来越多,仅凭一纸海外的教育文凭是无法创造奇迹的。因此,去海外留学,应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同时,开阔眼界,尽量挑选具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府。
发展方向与特长
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应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相符。不同的特长与发展目标决定了各人应报考不同的学校。此外,留学后出路如何,也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出国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投资。如果盲目地报考了一所国外大学,毕业后却没有适合的工作,其经济和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因此投资之前必须慎重考虑。这既和学校知名度及专业有关,也和所在国家的具体情况紧密联系,如政府的人才政策和经济的发展状况等。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市场繁荣,则就业机会看好。
经济承受能力
经济承受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我的一位朋友今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两年的学费、生活费合计80万人民币。这样的费用恐怕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相比之下,去一些临近国家则要便宜得多。以新加坡为例,一年的本科生费用约为7万人民币,研究生为8万人民币,其中学费和生活费各占一半;且新加坡对于理工科学业成绩出色的中国学生格外青睐,而教授华语也给很多留学新加坡的中国学生带来不菲的额外收入。
由以上分析可见,掌握充足的信息是找到一个合适学校的必要前提。那么,如何拓宽眼界,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信息以为己用呢?教育展并不是惟一的途径,网络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如今,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基本都已建成了自己的网站,内容丰富翔实,从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科研实力到招生的具体情况、乃至招生报名表都可以从网上得到。此外,许多中介公司也开设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亦可获得有关留学、就业信息。(王鹏)
本文章关键词:20,00,01,1中,中国,国国,国际,际高,高等,等教,教育,育展,展回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