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去年11月接受的华文教学改革报告书,建议的是小学将削减华文课文篇数20%,而且是在明年开始施行。因此,自开学以来,小学华文教师陆续接获删减的最新通知后,很多都感到意外,并且和家长一样,忧、喜、不确定等情绪交织。
小一至小五删一成
根据教育部的指示,今年小六华文(核心课程)从28课,删去17课,只剩6课精教课文和5课阅读课文,共11课,删减率达61%。
小一至小五课文删减率介于10%至15%不等。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助理署长梁春芳(54岁)受访时说:“提早实行削减课文篇章,是为了给师生‘松绑’,改进教学效益,以便更好地配合‘少教多学’的政策,以及华文教学改革让一般学华文的学生重视听说读的精神。基本上,课文删减是遵守不影响各级学生既定语文水平的原则。”
他说,今年的小六课本是最后一年使用,明年将用根据《2002年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本教材。现用这套根据《1993年课程标准》编写的课本,经常有教师提出课文教材太深、分量太多的意见。从原本32课到现在只剩11课,这些年来已经过三轮的删减。
他相信经过这轮删减,能让师生免受赶课之苦,腾出时间进行互动性教学,例如指导学生发问、表达意见的技巧,培养阅读的兴趣,进行独立学习与思考。当然,这也给了教师更充裕的时间备课,以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谈到删减的原则,他说,所保留的六课精教课是《奶奶的番薯粥》、《叙利亚》、《唇亡齿寒》《星之岛》、《大慈善家陈笃生》、《北极圈的驯鹿》。《北极圈的驯鹿》和《星之岛》是本地作家尤今和苗芒的作品,保留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本地作家,也为了让课文更有本地色彩。其他几课则与爱国、孝顺、关怀社会、守望相助、忆苦思甜等价值观有关。
削减17课,腾出的时间教师该怎么用?梁春芳说:“我们告诉教师,这17课不考,至于教或不教,全由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来灵活处理。我们给教师的八字真言是‘专业判断、灵活处理’。不考和不教并没有挂钩。”
他说,如果教师觉得腾出来的时间要让学生作更多课外阅读,如读《联合早报》、《星期5周报》、《大拇指》或网上教材都可以。教育部鼓励教师设计富有“校本色彩”的课程,需要的话,教育部可以随时支援。
华文教师刘智凤认为这次大删减是一件好事。他说:“从前为了赶课,没有时间教学生日常用语,结果学生的作文和口试,成绩不够理想。现在,时间多了,正好可以在这方面加强。”
但有家长担心这会拉低孩子的华文水平。本身也是补习教师的郑慧娟,听到删减幅度后感到吃惊。她说:“学生很少会自动自发去学习。对华文成绩差的学生更不好,他们学习华文的机会更少,成绩会更差。”
除了小学,中学华文教材也作了删减,超过1000名中小学教师,在过去三星期到教育部听取有关课文删减的简报。
本文章关键词:新加,加坡,坡华,华文,文教,教学,学提,提早,早松,松绑,绑小,小六,六课,课文,文删,删减,减六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