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分析了国际性大学排名中比较引人关注的上海交大排名、《泰晤士报》高教副刊排名和墨尔本学院“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声望排行”。认为:
上海交大排名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它并没有试图提供可供比较判断的有关教学质量的所有资料,但是它比较的是最可行的两个客观因素:科研能力和实际表现。重要的是,它包括了质量和定量研究的考察。
《泰晤士报》高教副刊排名侧重国际化程度,它的范围更广,包括了大学的声望、科研、人均资源、教职工和学生的国际化程度等。但这个排名也不完美,它自己说设计者试图尽量客观,而50%的指标却取决于主观的名望调查。
这个排名的一个积极的意义,是把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程度放在一个显著位置,而这个因素恰恰是聪明的排名研究者们关注的变量之一。
“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声望排行”立足于可测量的客观现实之上,尽管仅仅局限在澳大利亚国内,但它易于操作,有透明化特点,而且综合考虑了大学的科研能力和实际表现。
但是,这个排行也有不足之处。第一,既然是国际声望排行,那就应该在国外进行(这个排行使用了国际认可的国内声望的排行措施)。第二,应该增加国外学生和教职员意见的调查内容。第三,科研成果的测量不仅包括当前的成果,还应该包括过去10年来的成果。
它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比较教学质量的测量指标。资源的投入产出比是定量的测量指标而不是质量测量指标,学生的主观评价意见也受到他们所在立场的影响。
此外,这个排行最主要的缺陷是采用了澳大利亚国外大学校长和国内大学校长、院长对大学名望的判断,而且这个判断占总分数的8%之多。同样的问题还有,要求调查对象给这些指标打分,而这应该是研究者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事情。
本文章关键词:高教,教全,全球,球化,化新,新趋,趋势,势—,——,—市,市场,场竞,竞争,争与,与大,大学,学排,排名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