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万元培养出“留学垃圾”
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两年前,我看见周围人纷纷送自己的孩子出国“镀金”,心里盘算:正读高二的儿子张华学习成绩并不好,一年后与其只念个国内三流大学,还不如到国外拿张“洋文凭”,回国后有希望发展成为“国际型”“复合型”人才。虽然费用颇高,我还是咬紧牙关东借西凑,把儿子送上飞往德国的飞机。
但张先生疏忽了一件事:出国时才16岁的儿子自制力非常差。张华到了德国,刚开始还能认真念书,但由于在国内学的是英语,现在骤然改念德语,语言难题于是成为他学习和与周围环境交流不可逾越的障碍。他越学越没兴趣,两个月后就干脆逃学,躲进临时出租房里上网打游戏,后来认识了一帮情况和他差不多的“小留学生”,就整天瞎混。最近,张先生不得不把儿子接回国内。
省吃俭用,花了70余万元满怀希望地送子留学,结果培养出一个“留学垃圾”。这样的结局是张先生始料未及的。
■盲目跟风攀比夸耀
像张先生和刘女士这种拔苗助长之痛,近几年在愈演愈烈的“低龄留学”热中逐渐凸显出来。当人们对中小学生留学利多还是弊多莫衷一是之时,相当多的家长是因为盲目跟风和攀比夸耀而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国门。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表示不赞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出国留学,但这股“低龄留学”潮并没有因此而消退。据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数据表明,2004年在南方一些城市,办理出国留学的中小学生已占所有出国人员的70%至80%。据深圳大学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有86.6%的中学生希望出国,比大学生还高10%。
“低龄留学”为什么会成为一股热风呢?四川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阎嘉教授解释,首先,学生和家长们普遍认为,留过洋的人更具备竞争力,在海外“镀金”的文凭,前途会更加美好。第二,避免想上好的中学、大学都要经过“独木桥”式的竞争。其次,一些家长相互之间存在攀比夸耀心理,如果有子女出国留学就被人认为是很有面子的事。
■“低龄留学”宜三思而行
许多家长省吃俭用甚至负债累累送子女出国留学,无非希望他们在学业上能出人头地,日后有好的发展。其实,孩子拥有一个宽容、随和、乐观的性格,远比学业成功更为重要。
阎嘉说,人格健全和学业成功,两者并不矛盾,相反,健全的人格更有助于学业的成功。出国留学,比较理想的时机是在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较成熟的大学阶段。对于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来说,过早地出国留学,将面临独立生活的严峻考验。
本文章关键词:低龄,龄留,留学,学盲,盲目,目成,成风,风有,有关,关人,人士,士提,提醒,醒应,应三,三思,思而,而后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