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日,握着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坐在即将前往悉尼的飞机上,脑子里回想着为了这一刻而经历过、体验过的一切,心里百种滋味涌上心头。看着舷窗外的新白云机场,看着远处广州的夜景,想到送我出发的爸爸妈妈,想到即将离开我生活了20年的祖国,离开关心我、帮助我、爱护我的人,也离开我所关心和爱的人,心里生出许多不舍。为了这一天,我吃了不少苦,也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但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人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被搁浅的出国留学梦
出国留学,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理由很简单,就是想去见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但经过中学尤其是高中三年的压抑生活后,就再未把这个梦想放在心上。上大学报到时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学校。在学校门口和他们分别时,父母叮嘱我:“你从小就想出国留学,要学好英语啊。”但我敢说,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我自己,当时都把这句话当成了一句普通的唠叨,谁也没有想到这句唠叨话从此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更没有想到有一天我真的靠自己实现了留学的梦想(当然有爸爸妈妈的全力保障)。
我的大学是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学风非常踏实,考研成绩也不错。但资讯比较闭塞,了解出国留学信息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没有出国留学的环境,我便早早做好了考研的打算。但偶尔上网看见一些出国留学方面的材料,忍不住还是会保存收集一下。大一大二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考研,而把出国当做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理想,藏在了心中的一个角落——偶尔想想,也能带给自己一份愉悦。
不打算出国,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英语要考出高分;第二,即便考出高分,还要申请学校,办理各类文件、证明;第三是签证申请。那个时候,我受网上的一些负面消息的影响,变得很消极,认为出国留学的环节太多,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命运几乎都掌握在别人手上,不能完全凭自己的努力。
重拾儿时梦想
带着考研的目标,2005年初寒假结束后一回到学校,我便提早开始了即将忙碌的大三下学期。回到学校的第一个周日,我拿着考研的专业书到一个大教室复习。过了一阵,同院的一个同学进了教室,问我那么认真看什么书,我告诉他是考研的专业书。他说:“你还看考研的书干嘛?大家不都说你要出国吗?”他这句不经意的话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别人都认为我可以出国,难道我自己就没有勇气去尝试一下吗?即使有时候命运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也应该尽力去争!至少要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剩下的,谁能掌握是别人的事了。基于自己以前的“美好设想”和对留学的认识,澳大利亚成为最符合我自身条件的首选,之后便开始准备雅思考试了。
或许是内心的渴望被激发了出来,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雅思复习当中。在最开始时我用一个口号来鼓励自己:Aim to Australia, Step by Step。走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路上,有使不完的劲。还记得我曾2005年3月的一天之内转辗冀京津三地——报名参加雅思考试,报名参加北京新东方学校的雅思培训班,购买雅思辅导书籍。根据做好的安排,我报的是2005年8月的雅思考试,以便有足够的时间办签证。在澳大利亚的大学中,我选了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这两所学校对雅思成绩都有较高的要求。从3月到8月,其中包括7月在新东方两周的强化训练,我有五个月的准备时间。时间看似多,但大三下学期是专业课最忙的时候,我也要在各种因素、利弊之间平衡取舍。
准备工作刚开始几天,新东方的俞敏洪、徐小平和周成刚三位老师正好来我们学校讲座。坐在台下,我和所有同学们一起,认真地听着他们这些“牛人”的奋斗故事,享受着他们带来的完全不同于大学教育的人生感悟。讲座即将结束之时,周成刚老师说了一番话,让我深受振奋,他说:“我们今天来讲座,不是让同学们知道我们有多厉害,而是要让大家知道,只要努力,下次站在台上讲座的就是你。当初我的雅思考了7.5分,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可以考到这样的高分。我相信在台下的同学中,就有人可以超过我,被国外好大学录取。”我听后,似乎就觉得这番话就是对刚开始准备雅思的我而说,同时也在心里瞄上了7.5分这个目标。
本文章关键词:几经,经坎,坎坷,坷终,终实,实现,现的,的留,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