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理雅各牧师的关系,黄胜还认识了因避难来港的洋务学者王韬,王韬曾协助理雅各翻译《尚书》,又与黄胜合作,翻译《火器说略》,专门介绍西方兵器,并分别讲授“炼铁”、“造模”、“置炉”、“钻炮”及“验药”各大范畴。《火器说略》一书后来由王韬进呈曾国藩幕僚丁日昌及淮军统领李鸿章,深受赏识。在得到丁日昌的引荐下,黄胜有机会在1864年前往上海同文馆掌教英文。到1867年,黄胜协同唐廷枢到香港国家大书院招揽学生,安排学生到福州船政学堂深造,但不久因故辞职返港,并重新于英华书院印刷所工作。
出版事业是黄胜在西学东渐中贡献较大的一项工作,凭借在《德臣西报》及英华书院印刷所的工作,让黄胜累积不少印刷及办报的经验。早在1858年,黄胜就曾与伍廷芳租用《孖剌西报》的一套中文铅字,共同创办《中外新报》,并以《孖剌西报》的中文晚刊名义印行,成为香港历来第一份完全以中文编印的报纸。到1872年4月,黄胜又参与创办了另一份报纸。这次是与《德臣西报》副主编陈霭庭合作,将原本附属《德臣西报》的《中外新闻七日报》独立出来,成立《华字日报》。《华字日报》由黄胜出任主笔,亦是继《中外新报》后,香港历来第二份华文报纸。另一方面,英华书院在1871年因故一度停办,并将印刷所的印刷设备出售,黄胜遂与王韬合共出资10,000元墨西哥鹰洋,购入设备,并成立中华印务总局,专门承印各类中西书籍。后来在洪干甫及钱昕伯等人协助下,王韬在1874年2月4日创办《循环日报》,并由中华印务总局承印。黄胜本身支持王韬创办《循环日报》,但由于他身在美国的关系,所以《循环日报》由王韬主持。有别于《中外新报》及《华字日报》,《循环日报》是香港首份由华人自资及自行打理的中文报纸,并曾经是香港非常流行的主流报纸,惟于1947年停办。
作为近代中国留学生的黄胜,也曾协助容闳推动留美教育计划。1873年,负责大清学童留学美国事务的正、副监督陈兰彬及容闳,邀请黄胜带领第二批学童前往美国留学。黄胜有见受旧同学的委托,于是放弃了香港的工作,在1873年6月带领为数约30名的学童赴美。在得到陈兰彬的保奏下,黄胜又在清廷驻美使馆充任翻译官,协助清廷与美方人员交涉,并在美国处理留学学童事务。黄胜一直到1876年才任满返港,同时获清廷保举以同知升任知府,并获赏戴花翎。
1876年自美国返港后,黄胜开始投身商业,而凭借其过往经历,他在香港华人社区中声誉日隆,亦渐获港府重用。在1876年3月,黄胜获港督坚尼地爵士委任为中国语文考试委员会委员。在1883年12月28日,黄胜入籍英国的申请获得批准,正式成为英籍人士。翌日,黄胜旋即获港督宝云爵士奉委为非官守太平绅士,是香港早期少有的华人太平绅士之一,在华人社会具一定地位。
黄胜在任定例局非官守议员期间,于1888年6月11日连同何启医生获委为洁净局非官守议员,成为首批出任洁净局议员的华人。至于在定例局内,黄胜曾任常务法律委员会委员,但在议会以甚少发言著称,并为人诟病。黄胜被认为未能反映华人利益,结果华人社区有时甚至选择寻求外籍议员协助,而不接触黄胜。例如华人团体与政府商讨《1889年建筑物条例》时,华人团体就选择以遮打,而非黄胜,作为中介人争取权益。黄胜在1890年7月以商业业务繁忙为理由,辞去定例局职务,其议席遂由何启医生接替。
离开定例局后,黄胜仍任洁净局非官守议员,至1892年方才卸任。黄胜早年曾购入不少土地,尽管后来地价上涨,但他仍坚持回馈社会,没有加租,再加上要应付日增的家庭开支,所以他晚年仍然过著俭朴的生活,颇受称许。1902年8月5日晚上时分,黄胜病逝于香港岛中西区卑利街55号家中,终年75岁。黄胜的遗体在8月7日出殡,其灵柩由一名警长及四名印警护送下,由其故居送到“香山号”轮船,沿途吸引大批市民围观。黄胜遗体稍后由“香山号”轮船运回故乡香山县,在宗族墓园安葬。(作者:珠海留学)
本文章关键词:近代,代中,中国,国最,最早,早的,的海,海归,归:,:珠,珠海,海唐,唐家,家人,人黄,黄胜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