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美诸国相比较,日本在接收留学生方面处于劣势。除自身日语语言方面局限性外,缺乏吸收一流学生的必要手段也是原因之一。今后,日本社会如何从整体上展现对留学生的欢迎态度,相关体制的建立迫在眉睫。近期,相关人士提出,可大力推广“寄宿家庭制”,为留学生提供多种居住选择。但“家庭寄宿制”在日本行得通吗?
“衣食住行,作为生活之需至关重要。留学生在选择国外留学时,除了对异域文化不适的担忧外,其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住”的问题。
目前,在日留学生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自己租房居住,有部分学生住在由公共团体、学校提供的学生宿舍、国际交流会馆等公办宿舍。对于初来咋到的留学生,日本政府虽大力支持修建公办廉价居住设施,但仍难以满足所有学生均进入公办宿舍的需求。
“寄宿家庭”居住形式,在选择欧美留学的同学中司空见惯,比如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就存在着一个约有500户的“寄宿家庭群”,为留学生提供居住选择。“寄宿家庭制”为留学生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不仅能够提高留学生日常语言交际能力,且有利于快速融入日本社会,提高自身对异文化的理解。
日本文化毕竟不同于欧美
在笔者看来,“寄宿家庭制”在日本实难推广。现实中,我们很少听说日本家庭大量使用“钟点工”和“保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大,居住环境并不优越。能够作为“寄宿家庭”的不会太多。二是,日本传统文化使然。在尽量不给周围的人添麻烦的前提下,对方也不要给我带来麻烦,是日本人信奉的处世信条。现代日本社会,虽然经济高度发达,但个体家庭仍然相对封闭保守,更不愿让“外人”介入。内外有别,这从日语特点中也能辨析一二。三是,日本女性将做家务当作“工作”,成为“专业主妇”是许多未婚女孩很自然的想法,丝毫没有贬义。日本女性结婚生子,一段时间内会选择回归家庭。但是切忌称呼“家庭主妇”。四是,日本企业绝对的“男性中心”体制不利于女性发展。即使有工作的女性,在公司里也是做些事务性工作,升迁机会小,这亦促使日本女性回归家庭。工作中,笔者接触过许多原本在日企工作,打算辞工出国留学的女孩子,大家共同的感受是:女性在日企工作没前途,现在就能看到“20年后”的自己。而同期进来的男孩子的光景就大不一样了!但如果求安逸,“混混”还是蛮稳定的……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城市中“独生女”成绩在学校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从小形成的竞争意识要远远强于日本同龄女生。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在日企工作的中国女生,不甘平庸,辞职另谋发展,其中包括选择日本留学。
据笔者观察,在日留学生中,很少有选择“住宿制家庭”这种居住形式的。在日本,虽然不乏“寄宿家庭”存在,但以短期文化体验形式居多。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起十余年前在日本留学期间,学校组织过的一次“住宿制家庭”体验。时间为一天一夜。当时提供“住宿制”家庭者多为政府公务员这类层次相对较高的家庭。我被分派到的家庭,共四口人,其中有一男一女两个上初高中的孩子,男女主人对我们这些留学生非常热情,但放学回来的二个孩子对我们态度则淡了许多(至今不解:是因着腼腆,还是对中国人的不喜欢,抑或是我当年的敏感多心……)。十余年后,每当回想起这段短期“日本家庭寄宿”体验,仍倍感温馨,当年晚饭后,与那对夫妇天南地北的“神侃”,不仅锻炼了日语,而且对日本人也有了更直观的感觉。女主人早年有海外游历的经历,回国后开设了一家私人英语教室,教授周围低年级孩子英语。我也是在那次,知道了日本人的英语为什么学不好的原因。因为,那位女主人在教小孩子英语单词句子时,采用全部标注相近“片假名”读音法(无贬损女主人之意)。其后我还从不同渠道听到同样内容的传言,日本人采用这类方法教授日语的并不占少数,而这是学语言的大忌。
次日离开前女主人亲手做的丰盛早餐,至今仍记忆犹新:盐烤三文鱼、大酱汤……在我不长的日本留学游历中,当年那次“HomeStay”体验,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成为挥之不去的一段永恒记忆……所以,依笔者拙见,今后,日本家庭如能突破封闭堡垒,以更加开放的胸怀,乐于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长期走入自己的家庭,那么留学日本的意义将大增,亦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外国学生选择日本留学。
本文章关键词:上海留学预科 上海留学 出国留学预科 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