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户思社校长出席“北京论坛”
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北京论坛”11月5日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开幕。今年北京论坛的主题确立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等领导同志出席“中印校长论坛”开幕式并致词。我校户思社校长出席北京论坛开幕式并在随后的“中印校长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户思社校长的发言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印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1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形式的演变使得中印之间需要加强合作;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倾向使得中印之间需要加强合作;3中国和印度的思维差异,使得中印之间合作与交流成为可能;4高等教育合作是推进中印合作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他指出,中国和印度都需要通过发展争得与自己大国地位相符合的政治经济话语权,中印两国之间加强合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他回顾了我校开设印地语专业的背景和为了加强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中印教育交流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他强调教育交流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进中印之间相互信任至关重要,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两个新兴经济体和人口大国,中印两国的高等教育合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会造福两国24亿人口,还将惠及亚洲和世界。
今年“北京论坛”设有哲学、环境、国际关系、城市、医学、经济、教育七个分论坛,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从哲学、环境、国际关系、城市、医学、经济和教育等角度探讨世界和谐发展之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北京论坛发来贺信,墨西哥合众国前总统、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埃内斯托·塞迪略、德国著名宗教哲学家尤根·莫尔特曼、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受邀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和主旨报告。
“中印大学校长论坛”是由刘延东国务委员倡议召开的,也是中印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之一。郝平在致词中回顾了中印两国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历史。他强调,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中印两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同时也会遇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诸多挑战。两国高校应加强交流和沟通,共同探索解决之道,推动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中印两国教育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郝平代表中国教育部提出倡议:加强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教育交流;推动留学生交流跨越式发展,中国教育部愿同印度教育部门共同设立“中印优秀大学生交流项目”;深化大学校际合作,加强两国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开展高端人才联合培养;支持双方语言教学,中国教育部将帮助培训100到200名印度汉语教师,并将继续在孔子学院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
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副主席Ved Prakash表示,中印同为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也是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人才培养在两国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两国的高等教育在资源、社会角色以及管理方面也面临相似的问题。他希望,政府能够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在社会转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地参与高等教育的建设。
“中印大学校长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官员、大学校长和驻华使节等60余人,围绕“新兴经济体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就中印高等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印高等教育的合作领域与前景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户思社校长的发言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印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1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形式的演变使得中印之间需要加强合作;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和倾向使得中印之间需要加强合作;3中国和印度的思维差异,使得中印之间合作与交流成为可能;4高等教育合作是推进中印合作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他指出,中国和印度都需要通过发展争得与自己大国地位相符合的政治经济话语权,中印两国之间加强合作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他回顾了我校开设印地语专业的背景和为了加强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中印教育交流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他强调教育交流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进中印之间相互信任至关重要,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两个新兴经济体和人口大国,中印两国的高等教育合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不仅会造福两国24亿人口,还将惠及亚洲和世界。
今年“北京论坛”设有哲学、环境、国际关系、城市、医学、经济、教育七个分论坛,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从哲学、环境、国际关系、城市、医学、经济和教育等角度探讨世界和谐发展之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北京论坛发来贺信,墨西哥合众国前总统、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埃内斯托·塞迪略、德国著名宗教哲学家尤根·莫尔特曼、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受邀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和主旨报告。
“中印大学校长论坛”是由刘延东国务委员倡议召开的,也是中印建交60周年庆祝活动之一。郝平在致词中回顾了中印两国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历史。他强调,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中印两国的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同时也会遇到高等教育大众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等诸多挑战。两国高校应加强交流和沟通,共同探索解决之道,推动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中印两国教育交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郝平代表中国教育部提出倡议:加强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教育交流;推动留学生交流跨越式发展,中国教育部愿同印度教育部门共同设立“中印优秀大学生交流项目”;深化大学校际合作,加强两国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开展高端人才联合培养;支持双方语言教学,中国教育部将帮助培训100到200名印度汉语教师,并将继续在孔子学院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
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副主席Ved Prakash表示,中印同为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也是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人才培养在两国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两国的高等教育在资源、社会角色以及管理方面也面临相似的问题。他希望,政府能够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在社会转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地参与高等教育的建设。
“中印大学校长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官员、大学校长和驻华使节等60余人,围绕“新兴经济体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就中印高等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印高等教育的合作领域与前景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
上一篇: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金蝶顾问人才培养基地落成暨顾问人才培训班举办开学典礼
下一篇: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召开学科建设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