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成果
五十多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在中央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为校训,以“推动中国社会政治进步和法制昌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理想,严谨治学,砥砺人才,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法学领域具有突出的整体优势,是中国法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和法学对外交流的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高素质政法人才的培养中心。五十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各界输送以政法专业人才为主的各类优秀毕业生20万余人,其中绝大部分已成为国家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及政府机关、经济实体的骨干力量和法学教学、科研的中坚。我们的校友名录中,有像彭真、谢觉哉、雷洁琼、刘复之、热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像邹瑜、李至伦、张耕、强卫、韩长赋、袁纯青、王巨禄这样的部长、省委书记、省长;更有像王家福先生、郑成思先生、王保树先生、马骏驹先生、储怀植先生、王裕国先生、陈明华先生等学界领袖。青年校友的代表像袁曙宏、胡建淼、陈卫东、贺卫方、陈瑞华、高鸿钧、许章润、杨松等也正在为母校增添新誉。在我们文革前最后一届招生中,有一个班不足四十人,三十年后他们中有十余人担任了省高级法院的院长或省检察院的检察长。这个班级的成功是法大人才培养质量最好的例证。李岚清副总理视察政法大学时,给学校的评价是“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
研究生院大门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重要的法学研究中心。自建校以来,学校在许多专业领域都开创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国的第一个法律史专业、第一个民商法专业、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第一个诉讼法专业、第一个比较法专业等都溯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新中国的第一批法律史学博士也在这里诞生。贡献学术思想与法律理念。从五十年代“法律平等”的讨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人治与法治”的争论及“法的本质”的再认识,再到“法治国家”的构成理论、“人权理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判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法大人总是扮演着理论策源地和推动力的角色。由法大教师担任主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讲座,人大常委会讲座,国务院的讲座,以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各部委、各省几大班子讲座每年均在数十起之多。教师近年来发表的学术文章达三千六百余篇,出版的学术著作达四百余部。各学科的一些创新性思想贡献,正改变着国家现有制度。推动国家政治进步和法治昌明,已成为法大人的当然使命。法学以外的其他学科如价值哲学、人民币汇率研究、近代思想史、全球化问题,社会心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宗教哲学、学术批评等也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在完善我国法律制度、推动国家民主法治进程方面卓有贡献。五十多年来,学校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从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到《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共和国每一部重要法律的诞生和实施,无不凝聚着法大人的心血。学校首任院长钱端升先生即使1954年宪法的重要起草人之一,学校前校长我国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起草委员会主任。仅从1978年复办至今,学校就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主要立法的论证和起草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与世界交流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750余人。对外传播着中华法律文化,成为国家对外法律交流的代表性窗口。目前,我校接纳的外国法律专业留学生是全国最多的,每年我校派往海外留学的法科学生数也是全国最多的。世界上二十余个国家的七十余所学校与我校保持固定校际联系,各主要大国的代表性学校如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罗马二大、巴黎一大、名古屋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都与我校有固定交流项目,学校实施的“学生海外经历”(四种经历之一种)计划正由过去的每年几十人扩张到几百人。中国与美国最早启动法律交流的“天普项目”,我校是发起人;中美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华开过三次,其中两次是我校主办的;由我校主导成立了中美法律交流委员会并由我校担任中方主席。与港台的法律交流项目也肇始于我校;港台两地在大陆获得的各第一个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均是我校授予的。我校独具特色的中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以及中欧法学院已成为我校与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交流的三大大管道,目前已开始产生国际影响。
几十年来,学校的创立和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83年,中国政法大学创建时,中央就明确指示要“把中国政法大学建设成为全国政法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和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1995年和2002年,李岚清副总理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高度评价,称“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委员长分别为学校建校50周年题词祝贺。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出席了50周年庆典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0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等领导莅临我校视察工作,对我校给予了充分肯定。李铁映同志赞扬“中国政法大学是全国人大最得力的助手”。2008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法大”视察与学校师生共度五四青年节,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法治理念,称“中国政法大学是我们全国最高的培养法律人才的学府,学校承担着重大而特殊的责任”,他希望把中国政法大学发展成为培养法律人才的教育中心、培训法律干部的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法律资料中心以及对全民进行普法教育的普法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高素质政法人才的培养中心。五十多年来,学校共为社会各界输送以政法专业人才为主的各类优秀毕业生20万余人,其中绝大部分已成为国家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及政府机关、经济实体的骨干力量和法学教学、科研的中坚。我们的校友名录中,有像彭真、谢觉哉、雷洁琼、刘复之、热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像邹瑜、李至伦、张耕、强卫、韩长赋、袁纯青、王巨禄这样的部长、省委书记、省长;更有像王家福先生、郑成思先生、王保树先生、马骏驹先生、储怀植先生、王裕国先生、陈明华先生等学界领袖。青年校友的代表像袁曙宏、胡建淼、陈卫东、贺卫方、陈瑞华、高鸿钧、许章润、杨松等也正在为母校增添新誉。在我们文革前最后一届招生中,有一个班不足四十人,三十年后他们中有十余人担任了省高级法院的院长或省检察院的检察长。这个班级的成功是法大人才培养质量最好的例证。李岚清副总理视察政法大学时,给学校的评价是“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
研究生院大门中国政法大学是我国重要的法学研究中心。自建校以来,学校在许多专业领域都开创了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先河,如新中国的第一个法律史专业、第一个民商法专业、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第一个诉讼法专业、第一个比较法专业等都溯源于中国政法大学。新中国的第一批法律史学博士也在这里诞生。贡献学术思想与法律理念。从五十年代“法律平等”的讨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人治与法治”的争论及“法的本质”的再认识,再到“法治国家”的构成理论、“人权理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判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法大人总是扮演着理论策源地和推动力的角色。由法大教师担任主讲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讲座,人大常委会讲座,国务院的讲座,以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各部委、各省几大班子讲座每年均在数十起之多。教师近年来发表的学术文章达三千六百余篇,出版的学术著作达四百余部。各学科的一些创新性思想贡献,正改变着国家现有制度。推动国家政治进步和法治昌明,已成为法大人的当然使命。法学以外的其他学科如价值哲学、人民币汇率研究、近代思想史、全球化问题,社会心理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宗教哲学、学术批评等也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政法大学在完善我国法律制度、推动国家民主法治进程方面卓有贡献。五十多年来,学校的科研成果不断应用于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从1954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到《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共和国每一部重要法律的诞生和实施,无不凝聚着法大人的心血。学校首任院长钱端升先生即使1954年宪法的重要起草人之一,学校前校长我国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起草委员会主任。仅从1978年复办至今,学校就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国家主要立法的论证和起草工作。
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与世界交流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有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750余人。对外传播着中华法律文化,成为国家对外法律交流的代表性窗口。目前,我校接纳的外国法律专业留学生是全国最多的,每年我校派往海外留学的法科学生数也是全国最多的。世界上二十余个国家的七十余所学校与我校保持固定校际联系,各主要大国的代表性学校如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科隆大学、慕尼黑大学、罗马二大、巴黎一大、名古屋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都与我校有固定交流项目,学校实施的“学生海外经历”(四种经历之一种)计划正由过去的每年几十人扩张到几百人。中国与美国最早启动法律交流的“天普项目”,我校是发起人;中美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在华开过三次,其中两次是我校主办的;由我校主导成立了中美法律交流委员会并由我校担任中方主席。与港台的法律交流项目也肇始于我校;港台两地在大陆获得的各第一个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均是我校授予的。我校独具特色的中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以及中欧法学院已成为我校与英美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交流的三大大管道,目前已开始产生国际影响。
几十年来,学校的创立和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83年,中国政法大学创建时,中央就明确指示要“把中国政法大学建设成为全国政法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和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1995年和2002年,李岚清副总理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高度评价,称“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法学的最高学府”;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委员长分别为学校建校50周年题词祝贺。国务委员、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出席了50周年庆典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0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同志、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等领导莅临我校视察工作,对我校给予了充分肯定。李铁映同志赞扬“中国政法大学是全国人大最得力的助手”。2008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法大”视察与学校师生共度五四青年节,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法治理念,称“中国政法大学是我们全国最高的培养法律人才的学府,学校承担着重大而特殊的责任”,他希望把中国政法大学发展成为培养法律人才的教育中心、培训法律干部的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法律资料中心以及对全民进行普法教育的普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