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留学预科
 
 
预约报名登记
 
学生姓名: *
身份证号: *

预报项目:

*
联系电话: *
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预科报名
 
 
 
 
 
 
 

法学院召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恳谈会

   12月23日下午,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恳谈会于在学术会堂举行。法学院校内外导师和特邀代表济济一堂,共商中财法学院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大计。赵丽芬副校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二十多位校外导师代表及二十多位校内导师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法学院刘双舟副院长主持。我校法学院六十多位研究生同学旁听了会议。

    赵丽芬副校长代表学校感谢各位校外导师长期对法学院的支持和关注。赵丽芬副校长对法学院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和支持法学院的发展;法学院在短短十七年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法学院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离不开校外导师的指导与帮助。

    郭锋院长介绍了法学院近年来的工作。他向校外导师介绍了学院的师资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状况以及学院近年的科研情况,他指出,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下,两年来学院获得了“教育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在全国六百多所法学院校中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法学院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以及校外导师的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希望校外导师能够继续关注中财法学院的发展。

    吴韬副院长代表学院向校外导师介绍了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和学院国际化建设情况。他指出,法学院立足于自身实际,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国际法律事务处理能力为目标的应用性涉外法律人才。他还向校外导师介绍了法学院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跨文化法律平台搭建等相关情况。最后,他还就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建设国际化氛围以及国际交流如何实现普惠制的困惑,求教于校外导师。

    法学院法律实验与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林剑锋副教授向各位导师介绍了法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情况。法学院立足于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特色,拟建立多层次、复合型、专业性的法学教育实践基地。其中以天津高级人民法院为核心基地,六个依托政府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大型中央企业的跨学科教学实验基地,以及十几个依托其他政府机关、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其事业单位等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专门性法学实践教育基地。目前已经在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宏远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广东金融仲裁院五个具有代表性基地进行了挂牌。他还汇报了法学院实践教学中的特色与问题,并就如何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乃至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实施中如何进一步凝练、结合法学院财经法律学科特色发展定位,实务部门希望学院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实践基地的实习实践活动与校内的实践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校外导师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到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等向校外导师求教。

    陈华彬教授、张小平副教授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发言。陈华彬教授高度评价了学院建设的成就,他指出,学院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还存在学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希望学院能够实现内涵式发展。他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进一步充分发挥作为法学院中坚力量的校外导师,能够在学生成长成才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张小平副教授则从亲身经历入手,对校外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高度评价。他希望校外导师们常来常联系。

    2012级法律硕士谢寄博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来中财法学院半年来“三个惊喜”。他认为,中财法学院教会了他人文关怀、规则意识以及踏实务实的研究,并表示在未来的法律学习中要埋头研究来回报学院的培养,以此来不断的完善自己。他也代表专业硕士的同学希望能够在论文写作、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能够同校外导师多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指导。

    校外导师们高度评价了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纷纷表态要投入更多精力、以更多方式投入到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各位导师围绕如何培养复合型法律专业人才、如何发挥校外导师作用等问题踊跃发言,为中财法学院卓越专业法律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就法律人才培养的定位,李林所长指出,法学教育当前所面临着“竞争空前、压力空前、机遇空前”的现实,要注重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他指出,学术对于法学是终生的事业,重要的是能够把握转瞬即逝的重大时点,并勉励各位能够紧紧的抓住这个法学发展的重要节点,为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王军院长结合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近年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其法学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引进等情况,并希望在中文案例库建设方面同中财法学院有更多的合作。霍先丹局长认为专业硕士应该早定位、再努力。他认为法学是一个政治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学科,法学人才也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的培养。面对法学教育所处的时代和所需要的人才,应该遵循“建立法治——深入法治——简化法治——转化法治”的法治模式,注重对于法律人才职业技能的训练。

    就我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特色,文先保副厅长认为中财法学院的发展应该结合学校自身的财经专业优势,注重发展财经法学特色。他还具体建议应该“定计划、定任务、定机制”加强同校外导师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陈丽洁总法律顾问希望中财法学院能够注重将管理与实务相结合,培养专业性法律人才;并强调专业硕士应当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李劲松总法律顾问认为专业法律人才的培养要做好自身定位,要注重培养复合型、实践性的法律人才。于腾群总经理建议中财法学院应该结合中财优势,设计出科学合理的中财法学培养方案,以体现其优势。

    就我校卓越法律人才的能力要求,许安标主任结合立法机关自身所需人才的实际,提出法律人才应该重点培养其综合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段农根副主任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畅谈了法律人的能力要求。王红松副主任认为法律实务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反应现有的国家规则、注重法律的实务性、注重学生能力的解决,并就中财法学院如何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宋国锋先生建议专业硕士的培养应该将实习提前,并能够对其进行阶段性考核,通过法律与管理相关课程的开设,培养其动手实务能力。

    就法学院与实务部门在人才培养上的联动机制,杨佳燕副司长指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依托的理论是苍白的”。她高度评价了住建部房地产司与中财法学院在相关法规起草、培养不动产登记方向在职研究生等方面的合作。她希望进一步完善学校和实践部门这种加强合作良性互动的机制,拓展合作渠道,通过提供学习机会、学生在兼职导师处实习等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与综合素质。甄贞副检察长介绍了实训性课程设置、实务部门人才培养以及论文发表等方面的体会,建议中财法学院借助外力实现快速发展。

    就校外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李佩霞部长介绍了自己通过飞信群、QQ群等方式同自己所带学生加强联系的经验。她认为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并且结合自己在香港学习的经历谈了涉外交流的经验。王醒春局长认为中财法学院应该同校外导师在信息沟通方面能够更加畅通,并且建议以校外导师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佟英副总经理建议中财法学院应该通过EMAIL等形式经常和校外导师主动联系,使联系常态化,并且希望能够更大的发挥校外导师作用。她还希望以后在在职学历教育方面得到中财法学院的大力支持。

    在听完校外导师发言后,郭锋院长进行了总结讲话。他衷心感谢校外导师所提出的建议,表示将认真研究这些建议并将其付诸实施。他指出,学院将进一步完善校外导师制度,将指派专人负责同校外导师联系;将以“双千计划”为契机,全面深化中财法学院与实务部门的合作;继续积极配合实务部门对实务人员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合作形式;将邀请校外导师参与中财法学院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

上一篇:
下一篇:

 

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主楼906室

咨询电话:400-6767-050 010-59792290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留学预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预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出国留学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