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留学预科
 
 
预约报名登记
 
学生姓名: *
身份证号: *

预报项目:

*
联系电话: *
上海外国语大学留学预科报名
 
 
 
 
 
 
 

中央财经大学举办“长江学者”讲座教授Barry Eichengreen履职授课系列课程

 12月21日下午,由著名经济学家、我校“长江学者”讲座教授Barry Eichengreen主讲的系列课程”金融危机与全球政策改革”在中财大厦三楼学术报告厅正式开课,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教授主持了开课仪式。

  张院长首先代表学校对Barry Eichengreen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其学术背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Barry Eichengreen 教授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 George C. Pardee and Helen N. Pardee 讲座教授,其主要学术兼职还包括美国艺术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 NBER )研究员、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等。Barry Eichengreen 教授的研究广泛涉猎国际经济学的诸多历史和现实问题,在宏观经济史、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金融危机理论、亚洲金融市场、外汇制度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其关于金融危机、汇率制度和最优货币区的实证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此次Barry Eichengreen 教授的系列讲座共分四场,首日讲授的课程题目为“Globaliz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主要以历史的角度来讨论全球化和金融危机。Eichengreen教授首先以全球化的第一阶段为对象,从国际贸易、劳动力及资本的全球流动三个方面描述了19世纪全球化的表现。他认为,19世纪的全球化比当今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更深入,并指出技术进步(包括船运、铁路运输及海底电缆)在促进这一阶段全球化中的关键作用。Eichengreen教授通过对比分析了1913年之前的全球化与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在结构、关税和成本方面的差异,并指出了如这一阶段资本的顺畅流动是在信息成本逐渐降低的环境下进行的,借款比例可能比现在更大、资本流动更普遍,技术的进步使价格逐渐均等化等值得学生思考的现象。Eichengreen教授随后列举了现象发生的几点原因并分别作了解释,进而得出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是信息不对称这一金融市场内在属性的重要反映,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会导致更多的危机,而信息环境的改善可以减少危机的发生等结论。最后,Eichengreen教授探讨了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趋势并对课程内容作了总结。

  这次课程内容丰富、精彩纷呈。Eichengreen教授幽默的言谈举止征服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受益匪浅,并期待着Eichengreen教授的下一次精彩授课。

系列报道二

  12月22日下午2:00,中财大厦三层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Barry Eichengreen 教授讲授的“金融危机与全球政策改革”系列课程第二场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在这里如期举行。

  本次讲座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Eichengreen教授首先讲解了金本位存在的重要性。他从制度、汇率难题、经济增长等角度,运用了大量的图表解读了金本位存在的意义,进而对金本位如何造成大萧条进行了分析。接着,Eichengreen教授又对金本位下的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黄金套利等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全面阐释。他指出金本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的存在具有很强的合理性。此外,Eichengreen教授还细致分析了金本位是如何运作的。他运用了大量的图片,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许多事例,阐释了金本位在维持对内物价稳定、对外国际收支平衡中的作用。最后,Eichengreen教授谈了从金本位中得到的启示,指出信心是维持金本位顺利运行的重要原因,但是信心取决于政治环境,因而政治合作是相当重要的,当今汇率向固定化方向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Eichengreen教授的论证翔实有力,语言风趣幽默,并与学生们积极互动,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对此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极大的提升和拓展,同学们普遍感觉受益匪浅。

系列报道三

  12月23日下午2:00, Barry Eichengreen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题为“Lessons from the Great Depression”的学术讲座。这是Barry Eichengreen教授此次莅临我校带来的第三场学术报告。

  本次讲座尤为精彩,Eichengreen教授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数据几乎还原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的场景,并通过与当今经济危机进行对比,给现场师生以深刻的反思。整个讲座包含了对于市场体系合理性、东方中央计划体系、西方现代福利社会、金融监管、资本管制、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思考。这次讲座中,Eichengreen教授对前一次讲座进行了综合,指出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国没有进行合理的政策改革是这次危机产生的一个原因。同时在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一个危机的产生会不可避免地传染到全球。Eichengreen教授又对“为什么美国小的政策调整会造成了如此大的危害”和“为什么其他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先于美国”两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他通过图表和数据指出,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货币体系环境与各国货币政策措施不当所造成的。

  Eichengreen教授授课富有感染力,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融洽,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金融学的真谛。这次讲座有着极强的启发性,拓宽了同学们对当今金融危机的认识。

系列报道四

  12月24日上午9:00,Barry Eichengreen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了此次中财行的最后一场学术讲座,题为“Two More Lessons from the Great Depression”。

  此次讲座,Barry Eichengreen教授分析了从金融史上的一次金融危机中得出的两个重要的经验教训:货币和财政刺激的效果以及保护主义的发生率。在讲到货币和财政刺激的效果时,Barry Eichengreen教授首先引用大量图表与数据分析了全球股票市场与贸易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他认为,此次全球贸易崩溃的原因是一个重要的但尚未解决的问题。然后,Barry Eichengreen教授又从货币供给以及预算盈余方面分析了17个国家在此次大萧条中的走势情况,并分析了金本位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在大萧条期间的不同表现。

  在谈到保护主义发生率时,Barry Eichengreen教授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各个国家所采取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所起到的效果,同时分析了关税变动与汇率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Barry Eichengreen教授指出,由于今天政策工具的变化,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同于以往。除了货币政策,各国同时也在实行各种财政刺激方案,而且这些财政刺激方案对于贸易国也有好处,因此贸易保护是不可取的。

  在互动环节,Barry Eichengreen教授还就当下的热点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最后,Barry Eichengreen教授对于同学们的热情给予赞赏,并希望明年继续到我校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探讨。

Barry Eichengreen教授与金融学院教师座谈

  12月23日下午, Barry Eichengreen教授来到金融学院,和学院年青教师就关注的诸多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金融学院张礼卿院长主持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张礼卿院长首先简要介绍了Barry Eichengreen教授的主要学术经历和成就,并希望学院年青教师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多在向Barry Eichengreen教授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学术合作活动。与会教师在各自进行简要自我介绍后,从金融体系演变、中印经济和金融发展对比、债券市场发展、国际经济失衡以及新兴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构造等方面和Barry Eichengreen教授进行了探讨,Barry Eichengreen教授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以及对国外学术前沿的了解,对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座谈过程中,Barry Eichengreen教授还向在座的教师了解了近年来中国行为金融的研究状况,并指出行为金融已经成为近期国际金融学术界中较为关注的研究领域,希望中国学者也能在这个方面取得好的进展。

  座谈会结束后,Barry Eichengreen教授和与会教师合影留念,张礼卿院长代表学院向Barry Eichengreen教授赠送了礼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39号中央财经大学主楼906室

咨询电话:400-6767-050 010-59792290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留学预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预科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出国留学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