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收藏本站您好,欢迎来到114留学网!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预约参观学校

欢迎来我校参观,请留下您的信息,提前预约!

男孩 女孩

常见问答ASK

我要提问

音乐学家韩斌教授讲座——“以音乐的名义记录二战”

来源:上海市西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07 点击量:

2015年10月23日下午3:45,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校特邀音乐学家韩斌先生在力行楼八楼会场为全体教职工以及市西高中全体教师做一场“以音乐名义记录二战”的讲座,郭书记主持了这次讲座,静安区文史馆党、团支部,以及学校部分离休老师也参加了本次讲座。

   2015年10月23日下午3:45,为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我校特邀音乐学家韩斌先生在力行楼八楼会场为全体教职工以及市西高中全体教师做一场“以音乐名义记录二战”的讲座,郭书记主持了这次讲座,静安区文史馆党、团支部,以及学校部分离休老师也参加了本次讲座。

  韩斌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先后出版《西方合唱音乐纵览》、《德彪西》、《二十世纪歌唱大师》、《最后的浪漫主义者》、《钢琴的故事》、《音乐学新论:音乐学的学科领域与研究规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独立承担《音乐学研究工具与使用方法》一章)等专著。曾在《人民音乐—留声机》、《音乐爱好者》、《爱乐》、《歌剧艺术》等杂志开设专栏,出版与发表文字逾百万字。参与研发的《上音历史唱片可干预智能化修复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曾荣获2009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科技创新奖。曾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担任上海大剧院、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东方艺术中心、上海交响乐团新厅、上海大地之歌室内交响乐团主任讲师,并为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静安图书馆、青浦图书馆、嘉定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开设专题系列讲座。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一场浩劫,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或以小说、诗歌,或以电影、戏剧等等来描述二战,而作曲家们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用音乐来回忆这场战争。韩斌教授详细的剖析了肖斯塔特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勋伯格的《一个华沙幸存者》和潘德列斯基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这四部作品,来讲述音乐家眼中的反法西斯。韩教授讲述了选取这四位著名的二战作曲家的作品的原因,分析了东、西方音乐家用音乐描述二战的差异,前苏联与中国作曲家更多的喜欢用歌曲这种形式来鼓舞人心,多以四二拍为主,描绘战胜法西斯的勇气和自信;而西方的关于反法斯西的乐曲没有固定的主题,西方作曲家更多是内省,认为战争摧毁人类文化,有些是英雄主义的,正义战胜邪恶,有些是强调人性沦丧,有些则歌颂信仰,正是的价值观带来了作品的差异。
  肖斯塔特维奇1906年出生于圣彼得堡,13岁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作曲,他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异乎寻常的大胆、风格纯朴、明朗、清澈。1936年完成享誉世界的《第七交响曲》,晚年仍致力于交响乐与弦乐四重奏的创作。韩教授详细的讲述了《第七交响曲》的创作背景,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肖斯塔特维奇马上投入到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去,“历史地说,法西斯要取胜是荒谬的,是不可能的,但我也知道,要拯救人类免遭灭亡唯有战”,他从7月末开始构思创作《第七交响曲》,9月3日完成第一乐章,用了30天时间,9月23日用了7天时间完成第三乐章,10月随着战争恶化,肖斯塔特维奇被疏散到古比雪夫,至12月27日交响曲全部完成。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首演,其中经历空袭警报,但无人撤离,1942年7月,乐谱被空运出苏联,在西方首演引起巨大的轰动。韩教授主要分析了第一乐章,并播放了交响曲片段为大家详细讲解。乐章开始表现“人类主题”,描绘了战前的宁静生活,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星期日般的安宁,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这个主题来自一首古老的条顿骑士歌曲,描绘法西斯军队入侵苏联,进行曲如同侵略者的脚步般不不逼近,但是在乐章终结处被彻底征服。
  布里顿,1913年生于罗斯福德,17岁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后辍学,为剧院和制片厂创作戏剧和电影音乐。战后以复兴英国歌剧为己任,先后完成《彼得·格莱姆斯》、《比利·巴德》等名作,同时也创作管弦乐作品,最出名的就是《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1948年创立奥尔德堡音乐节,晚年致力于和平事业。1940年11月15日,英国城市考文垂受到了德国空军的野蛮轰炸,在轰炸中圣米切尔大教堂被毁。为了纪念二战,布里顿于1961年12月20日完成《战争安魂曲》,1962年5月30日《战争安魂曲》在考文垂圣米切尔大教堂首演。全曲共分六部分:《永恒安息》、《末日审判》、《奉献经》、《圣战经》、《羔羊经》、《拯救我等》。全曲不仅使用了标准的安魂弥撒经文,还采用经文以外的诗歌,作者是英国诗人维尔弗德·欧文,1919年诗人死于战争,年仅25岁。韩教授为我们展示了这部作品的尾声。
  勋伯格,1874年出生在一个维也纳附近的犹太人家庭,8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自学作曲,他在银行当过办事员,还在奥地利军队中服役,喜欢美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勋伯格流亡美国,在洛杉矶任教加利福尼亚大学,直至终老。他的早期作品受勃拉姆斯、瓦格纳影响。后来他认为古典的意念,古典的形式与古典音乐的基础——大小调体系都是过时的东西,在调性限制的范围内是不可能没写出好乐曲来的,因此他抛弃了音乐的调性,代之以半音阶风格的十二音体系。1948年,勋伯格受邀创作一部康塔塔,他亲自动手撰写了《一个华沙幸存者》的脚本。虽然作品篇幅不大,但对于勋伯格来说却耗费他许多精力去构思创作。作品最后男生合唱“听啊!以色列!”最终形成歌颂不死的信仰的坚定赞美诗。
  潘德列茨基,1933年生于波兰克拉科夫附近的德比卡,童年即在第二世界大战中度过。1958年入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1978年在耶鲁大学任教,成为当代最重要的,风格也最复杂的作曲家之一,他是先锋派音乐,尤其是微分音的代表人物,他用密集的音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作于1960年,当时他只有27岁,这首作品用了52件弦乐器。最后韩教授以一首童声合唱的歌颂和平的圣诞歌结束了这次讲座,希望我们坚守价值观,多听音乐,喜欢音乐。郭书记点评了此次讲座。活动在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