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住公寓 要讲很多规矩::房屋买卖合同的电子扫描件;公寓大厦的部分图纸;公寓理事会制定的《公寓管理规章》;公寓理事会历次会议纪要;由卖方填写的一份旨在说明土地、房屋、附属设施情况的问卷表格;一份似乎是从产权登记处打印出来的记录。
电话报喜的同时,老A还电邮了几份文件给我们,都是按照合同约定、应该由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这些文件包括:房屋买卖合同的电子扫描件;公寓大厦的部分图纸;公寓理事会制定的《公寓管理规章》;公寓理事会历次会议纪要;由卖方填写的一份旨在说明土地、房屋、附属设施情况的问卷表格;一份似乎是从产权登记处打印出来的记录。
这些文件全是英文的不说,而且里面还充斥着生僻的专业术语,读起来那叫一个费劲。但是费劲也得读,因为通过这些文件我才能了解到那些看房时看不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则有可能会动摇我买这套房子的决心。
合同都签了,你就是决心动摇又能咋地?
哎,人家讲理就讲在这儿了。从合同签订的那天算起,买家有一个七天的“反悔期”,在这个期间买家吃后悔药、打退堂鼓,说这房子我不买了,不负任何违约和赔偿责任。
所以,在这七天之内,我得把老A传过来的那些文件整明白了。
先从最简单的开始:看图。咱是学工程出身,看图纸是老本行。图纸不多,一共才50多张,包括楼盘项目的每一个栋号,从基础平面一直到顶层平面,一层一张平面图,此外还各有一张分层立面图。
每一个栋号的图纸前面,是一张签字页,左边是开发商相关负责人的签字,右边一栏则是政府官员的签字。有意思的是,右边的第一个签字,竟然是列治文市长马保定的。每栋楼的建设审批都得老马本人签字吗?真够累的,不过,以后万一这楼出了质量问题,老马头儿也第一个跑不了!
这50多张图纸,别的都意义不大,对我来说最关键的一张,是我买的那套房子所在的楼层平面图。那张图上标有我那套房子的所有平面尺寸,数字精确到厘米,细致到连壁橱的背板厚度差异都表现出来了。这张图纸告诉了我这套房子准确的室内面积:83.1平方米,即893.3平方英尺,与卖家宣称的900平方英尺略有差异。另外,阳台的面积是8.3平方米,不包括在那83.1平方米内。
温哥华一套83.1平方米的公寓相当于国内多大面积的一套住宅呢?国内卖房是按建筑面积算,首先,阳台面积的一半是计入建筑面积的;另外还要在套内建筑面积的基础上加上公摊面积。不同的楼盘公摊面积不一样,按国内高层住宅大概的“得房率”85%算,这套房子要是在国内,大概就是103平方米左右。
其实温哥华公寓的“得房率”远远达不到85%,因为它的“单位公摊面积”要比国内的高层住宅楼大得多。温哥华公寓的“得房率”或许应该和国内酒店式公寓差不多,最多也就是70%几。要是按这个“得房率”折算,那我那套房子的建筑面积应当大概在120平方米左右。
我做这种折算,原本是想比较一下温哥华和北京的房价,但很快就发现这种工作其实很徒劳。因为不仅两地计算房子面积的方式不同,而楼盘本身的设计也有很大区别。另外温哥华的公寓配有精装修和家电,以及一至两个停车位。
而国内的住宅则多是毛坯房,车位也需要另处出钱去租或购买。即使不去考虑两地在土地产权性质上的区别,仅仅因为上面这些差异的存在,把两地的公寓价格放在一块儿简单比较,也没有多大的可比性。
饶是如此,为了应付国内朋友“你在加拿大买的房子多大?一平米多少钱?”的询问,我也只好含含糊糊给出一个答案:“大概相当于北京这边的100平米,一平米差不多合3万块钱。”
“和北京四环外的房子差不多啊,不便宜!”朋友听了我的回答后,往往咂着嘴感叹。
那份《公寓管理规章》,洋洋洒洒十多页,共分为7章36条。读完了我发现,在加拿大住公寓规矩太大了!
其实,在国内住公寓一样有规矩,只不过在大多数国人看来,所谓的“规矩”就是一张纸,那上面写的什么毫无意义,任何人都可以肆意破坏、践踏规矩,而不必担心招致任何惩戒。不仅住房如此,其他领域也一样。
但是在加拿大不行,这里人都老实,奉“规矩”为天条。因为多数人都守规矩,所以“法不责众”那一条在这儿不好使,坏了规矩的少数人必遭严惩,而这又反过来更加重了民众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拿我买的这套公寓来说,它的管理规章上写得清楚:坏了这里的规矩,处以最高限额为200加元的罚款!这可不是写在纸上吓唬人的。人家定下来的规矩你能不能接受?自己事先琢磨好了,真要是扛不住的话,趁着7天的“反悔期”没过,赶紧打退堂鼓。
这些规矩都包括什么呢?像按时交纳管理费、遵纪守法、保持环境卫生等等那些“常规条款”就不说了,在这里捡几条“个色”点儿的大家听听:
——每家限养两只宠物;
——每天晚10半至早7点之间不得制造任何噪音;
——不得使用使邻居感到不舒服的音响设备;
——不得擅自将卧室内的地毯改为地板,不得穿硬底鞋在地板上走动;
——禁止安装与公寓原配尺寸、颜色不一的窗帘;
——禁止在窗口、阳台以及其他任何可在街上看到的位置晾晒衣物;
——禁止在窗口、阳台、外墙加装围挡、护栏或空调外挂机、天线等;
——在阳台上烧烤,只能使用以电或丙烷气为能源的烧烤炉;
——除了户外休闲桌椅和符合规定的烧烤炉,阳台上禁止摆放任何杂物;
——大厦公共区域,包括花园庭院,禁止吸烟;
——自行车禁止进电梯,禁止摆放在阳台、庭院、楼道等区域;
……
呵呵,其实比较起来,俺家这公寓的管理还是很宽松的,至少人家没禁养宠物、没限制出租、没限制住客的年龄。
除了这个《公寓管理规章》,历次公寓理事会的会议纪要也是买家在下最后的决心前必读的文件。这些会议纪要中记录的内容上至大政方针、下至鸡毛蒜皮,其中最值得买家关注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公寓管理费的支出情况。管理费的每一笔开销,都会很详细地列出来,详细到游泳池边上的躺椅坏了一把需要维修、花了多少钱都写上了。而大厦所有的供货、服务外包,供货商和服务商都会通过招标或询价比选而产生,这些过程也会记录在案。
还有就是公寓大厦在使用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也会反映在这些公议纪要中,比如我买的这栋楼,就曾有住高层的住户报怨过自来水水压不足;还有业主声称家里有些属于房子原来应该配齐的小零碎儿缺失,要求管理公司补装。这些问题处理过没有、处理得怎么样,显然应该是买家所关心的。
另外,像《公寓管理规章》的增删修订、大厦管理员的变动、理事会成员的变动、住户的一些意见建议等等,也都会体现在这些会议纪要里。
《公寓管理规章》和公寓理事会会议纪要,是让买家了解大厦整个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而那份由卖家填写的“房屋详细情况调查问卷”,以及那张房屋权属登记状况记录表,则是说明买家买的这套房子的具体情况的。
对于公寓来说,那张“调查问卷”可填的内容不多,因为公寓不像House那样涉及太多的地下和隐蔽的东西。我买的这套房子,那位卖主儿更简单,只是卷子末尾写了一句:“本房主从来没在这房里住过,对问卷中的问题一无所知。”直接交了白卷。
至于那张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出具的“记录表”,则记录着这套房子姓甚名谁、来龙去脉,包括业主姓名、产权编号、课税机构、费用、按揭、抵押权、地役权等等情况,无非是说明房子身世清白罢了。
本文章关键词:加拿大留学 留学预科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