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态史的研究过程中,宗教史的研究最为活跃。和新老政治史的差异类似,新的宗教史在观念和方法上都不再像以往那样注重教会和教派活动。它突破现有宗教的范围,旨在探索和理解人类一切形式上的宗教和信仰表现,把宗教看作具有社会意义的现象,并力求揭示其在社会生活、个人行为和心态中的影响。此外,宗教史还注意研究反省、施善和礼仪等现象,以及反宗教活动和世俗思想。主要的代表作有佛维尔的《死人与西方》(1983年)、马克·布洛克的《神奇的国王》(1983年)、芒德鲁的《法国17世纪的法官与巫师:历史心理分析》(1968年)、由勒高夫和雷蒙主编的《法国宗教史》(1988-1991年出版)和由肖尔维和伊莱尔主编的《法兰西宗教史》(1985-1988年出版)、德鲁莫的《原罪与恐惧:13-18世纪西方的犯罪感》(1983年)、《安慰与保护:历史上西方的安全感》(1989年)和《天堂的历史》(1992年)等。
文化史研究近年来也十分活跃。它的领域包括广义的文化,如文化机构、文化流通手段、教育制度、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等。这些已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信息手段,而且也成为他们的研究对象。对人类思想和科学发展史的研究刚刚起步,这一领域值得探索的问题还很多。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罗什的《巴黎的民众:17世纪的人民文化》(1981年)、夏尔的《知识分子的产生:1880-1900年》(1990年)、夏尔蒂耶的《法国大革命的文化根源》(1990年)、奥利和西里乃利的《法国的知识分子,从德雷福斯事件到如今》(1986年)和由夏尔蒂埃和马丁主编的4卷本《法国出版史》(1983-1991年出版)等。
对东方历史和文化颇有研究的雷奈·格鲁塞撰写的《东方的文明》(四卷本)很有影响,据说最近在我国将有中文全译本问世。
公众舆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已被众人所认同。今天,历史学家也把公众舆论纳入了研究范围。历史学家要再现那些尚无舆论调查时代的人心民意,这项工作无疑具有很大难度。在这方面已经出版了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和维希政府时期公众舆论的研究,如法尔热的《表达与错误表达:18世纪的法国公共舆论》(1992年)和拉波利的《维希政府时期的法国舆论》(1990年)。
本文章关键词:法国留学 留学预科 出国留学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