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共获科技经费20540.26万元
2011年,我校共获科技经费20540.26万元。其中,科技项目经费11130.26万元(较2005年2422.52万元增长3.6倍),包括科技纵向项目经费8466.25万元(较2005年2054.50万元增长3.1倍、较2010年5806.60万元增长45.8%)和实到科技横向项目经费2664.01万元(科技经费增长情况参见附表)。
从纵向科技项目看,我校承担高级别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共获国家级科技纵向项目经费5462.5万元(较2005年659.5万元增长7.3倍)。
在国家“973计划”项目方面,生命科学学院冯启理教授主持申报的“家蚕激素和营养信号传导与变态发育调控研究”课题和郑思春副教授参与主持申报的“家蚕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分化研究”课题共拟获立项经费500万元(暂未计入2011年科技项目经费);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刘颂豪院士主持申报的“易损斑块的血管内光声、超声双模成像”课题获批立项经费174万元(2011年下达)。
在国家“863计划”项目(均暂未计入2011年科技项目经费)方面,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刘柳博士参与主持申报的“光互联芯片集成架构设计与芯片研制认证技术”课题拟获立项经费500万元;敖献煜博士参与主持申报的“金属基超材料的结构实现与应用研究”课题拟获立项经费300万元。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方面,共以第一单位获批94项4695.5万元(连续3年立项数为全国师范大学第3、非“985工程”师范大学第1)。其中,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朱诗亮教授主持申报的“超冷原子和量子信息研究”项目,获批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经费200万元,这是我校历经14年后获得的第2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化学与环境学院李伟善教授主持申报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制备及电池系统关键理化性质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立项资助经费250万元,这是我校继2007年以来主持获批的第3个“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邢达教授支持申报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面向临床影像学应用的无损伤微波热声成像系统研究”获得批准,立项经费280万元,这是我校继2006年以来主持获批的第2个此专款项目;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降雨强教授参与主持的“轴对称矢量光束基础研究及其新型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拟获合作研究经费115万元。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方面,旅游管理系吴智刚教授参与主持申报的“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技术集成示范”课题拟获立项经费200万元。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郭旗教授主持申报的“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获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拟获立项建设经费200万元(其中100万元已下达)。
学校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我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负责人的年龄趋于年轻化,35周岁以下的青年约占负责人总数的39.5%;若以申报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要求计算,45周岁以下的青年约占负责人总数的70.4%。在2011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获准项目中,青年教师获得的“博士启动”项目共17项,占获批总项数的40.5%。
学校争取横向科技项目经费的能力也逐渐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2011年,学校获实到横向科技项目经费2664.01万元,较2005年368.02万元增长6.2倍。
从纵向科技项目看,我校承担高级别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共获国家级科技纵向项目经费5462.5万元(较2005年659.5万元增长7.3倍)。
在国家“973计划”项目方面,生命科学学院冯启理教授主持申报的“家蚕激素和营养信号传导与变态发育调控研究”课题和郑思春副教授参与主持申报的“家蚕干细胞与组织器官分化研究”课题共拟获立项经费500万元(暂未计入2011年科技项目经费);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刘颂豪院士主持申报的“易损斑块的血管内光声、超声双模成像”课题获批立项经费174万元(2011年下达)。
在国家“863计划”项目(均暂未计入2011年科技项目经费)方面,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刘柳博士参与主持申报的“光互联芯片集成架构设计与芯片研制认证技术”课题拟获立项经费500万元;敖献煜博士参与主持申报的“金属基超材料的结构实现与应用研究”课题拟获立项经费300万元。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方面,共以第一单位获批94项4695.5万元(连续3年立项数为全国师范大学第3、非“985工程”师范大学第1)。其中,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朱诗亮教授主持申报的“超冷原子和量子信息研究”项目,获批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经费200万元,这是我校历经14年后获得的第2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化学与环境学院李伟善教授主持申报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制备及电池系统关键理化性质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立项资助经费250万元,这是我校继2007年以来主持获批的第3个“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邢达教授支持申报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面向临床影像学应用的无损伤微波热声成像系统研究”获得批准,立项经费280万元,这是我校继2006年以来主持获批的第2个此专款项目;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降雨强教授参与主持的“轴对称矢量光束基础研究及其新型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拟获合作研究经费115万元。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方面,旅游管理系吴智刚教授参与主持申报的“村镇区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优化技术集成示范”课题拟获立项经费200万元。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郭旗教授主持申报的“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获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拟获立项建设经费200万元(其中100万元已下达)。
学校青年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11年度我校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负责人的年龄趋于年轻化,35周岁以下的青年约占负责人总数的39.5%;若以申报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要求计算,45周岁以下的青年约占负责人总数的70.4%。在2011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获准项目中,青年教师获得的“博士启动”项目共17项,占获批总项数的40.5%。
学校争取横向科技项目经费的能力也逐渐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2011年,学校获实到横向科技项目经费2664.01万元,较2005年368.02万元增长6.2倍。
附表 华南师范大学2005-2013年科技项目经费增长情况
年份 |
总经费/
万元 |
环比
增长/% |
纵向项目
经费/万元 |
环比
增长/% |
横向项目
经费/万元 |
环比
增长/% |
2005 |
2422.50 |
50.7% |
2054.50 |
47.3% |
368.02 |
73.2% |
2006 |
2961.00 |
22.2% |
2552.30 |
24.2% |
408.70 |
11.1% |
2007 |
3186.70 |
7.6% |
2656.10 |
4.1% |
530.60 |
29.8% |
2008 |
4299.90 |
34.9% |
3236.00 |
21.8% |
1063.90 |
100.5% |
2009 |
5956.60 |
38.5% |
4498.30 |
39.0% |
1458.20 |
37.1% |
2010 |
7746.40 |
30.0% |
5806.60 |
29.1% |
1939.80 |
33.0% |
2011 |
11130.26 |
43.7% |
8466.25 |
45.8% |
2664.01 |
37.3% |
上一篇:我校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获批 经费资助额度90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