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用一段时间去旅行、做义工,感受不同地方的生活状态,给自己一个周期来决定未来。这是西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的青年概念:“间隔年”(GapYear),这些选择“间隔年”的年轻人,被称为Gapper。
年轻人用一段时间去旅行、做义工,感受不同地方的生活状态,给自己一个周期来决定未来。这是西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倡导的青年概念:“间隔年”(GapYear),这些选择“间隔年”的年轻人,被称为Gapper。 在下沙就有这么两位大学生,他们选择成为Gapper,去陌生的地方,当义工,体验新生活。今年1月,他们从杭州出发去非洲,历时2个月的义工生活让他们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不久前,他们和记者分享了自己在非洲的故事。
楼菁瞾:第一次当义工,忙碌并快乐着
浙江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楼菁瞾,90后,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孩,这次旅行是她第一次出国,也是她第一次做义工。
来到非洲,楼菁瞾被派到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Mwanza进行志愿者活动。她参加国际NGO组织“Aiesec”的“海外志愿者体验计划”,这是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是全球性学生运营组织。
根据NGO组织“Aiesec”的安排,作为志愿者的楼菁瞾在坦桑尼亚期间的工作职责包括:在当地儿童中心做义工,给小孩子们上课,倾听孩子们的故事,为孩子们筹款等。
在非洲,每天早上7点,楼菁瞾和其他义工们一样会准时起床。洗漱一下,弄点早餐,就出发去儿童中心。“由于我们住在郊区,坐车到儿童中心最快要1个多小时。我们必须在九点之前要到达儿童中心,要给孩子们做早餐。” 楼菁瞾说,那边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早上10点吃早餐,然后直接开始上课。
儿童中心的孩子年龄基本上是4到5岁,楼菁瞾会跟着美国义工一同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单词和词汇,还会教他们折纸等手工艺。早上上课时间基本是2个小时,上完课后楼菁瞾和其他义工一起为儿童中心打扫卫生。直到下午2点左右离开儿童中心回住的地方,争取在5点之前回到住所。
“虽然每天都这样忙碌,但很充实,更充满了感激,去儿童中心陪孩子玩、教书,听妇女讲故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楼菁瞾说,以前觉得出国的目的就是留学 (微博) ,其实不然,出国做义工也可以这么有意义,人生的经历可以这么丰富。
吕旻:厕所的马桶,会爬出一只青蛙来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系大四毕业生吕旻,一个穿着热潮的帅小伙,他本是个“背包族”,但面对毕业,还没想好未来的去向,想用间隔年的方式来找到人生的目标。“你不应期望结束间隔年后,自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相反,变化的应该是你自己。
在非洲的每一天,都很累,“这和我之前做背包族去各地旅游完全不同,一整天的时间被排满,只有晚上回到住处吃好晚饭后有点小时间,可以洗个澡。”说起洗澡吕旻苦笑了,有时候厕所的马桶里会爬出一只青蛙来。
吕旻说在当地其实是很缺水的,别看这座城市靠近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条件极具窘迫。经常停电,紧跟着就会停水。当地人都是靠水泵来抽水,就因如此,所以他们会做好存水准备,这样就能保证饮用水的供应。
说完吕旻就拿出自己在非洲写的日记给记者看,“当时我不幸患了疟疾,记得是在2月初的一天,直流鼻血,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就马上去当地的诊所治疗,在诊所和医生因为语言问题周旋了很久。”吕旻说,语言在这个时候分外无力,后来医生药是开了,但又怕他开错,还找了当地的人做了翻译,这样才敢真正服用。
教学感受:
当地教师多为义工 没有固定的语言
在当地,吕旻感到教育的难度不小,没有固定的语言教学成了主因。
教学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吕旻和楼菁瞾在当地走访了多家儿童中心,深入了解他们的情况,并记录。“坦桑尼亚的教育与中国截然不同,是义务教育,免费的。但很多孩子却放弃了学习的权利。”
吕旻说,这真的太匪夷所思,后来他了解到,原来当地的母语是斯瓦西里语,由于教师大量都是外来义工,教学时用得最多的是英语(论坛)。如果孩子们要学英语必须要先上学前教育。否则他们就听不懂上课的内容。
“而学前教育的学费非常昂贵,一个学期要七八万先令,相当于50元美金。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楼菁瞾说。
间隔年的意义就是体验
“当初别人问我为什么要出国,我官方回答都是想要体验异国生活,收获海外义工经验。除此之外,毕业后我一片迷茫,想要借出国的时候好好寻找自己的方向。”作为独生子女,吕旻觉得这样的经历非常可贵。
楼菁瞾回来后常常被同学问起做义工的体会,“其实就是在旅行中,自己带着《橄榄树》里描述的那种情绪:“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吕旻觉得,间隔年本身就是意义,“每天走在路上都感觉是赚到的”。吕旻认为:“你旅行的过程中,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想法与你出去前的想法相比已经发生改变,或者是你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我觉得就差不多了。”
吕旻说,出去前,学校里有同学去考研(微博),也有同学已经开始工作,而他一直在迷茫中。经过2个月的义工旅行,他想明白了很多,最后决定先工作,现在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
延伸阅读:
间隔年也叫“空档年”,青年人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做一次长期旅行,在旅行的同时,他们通常也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从事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以便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国的“间隔年”,是一位来自潮州的80后小伙子孙东纯带动起来的,他的《迟到的间隔年》以及“间隔年”的生活方式,几乎成为在校大学生“膜拜”的理想。
本文章关键词:出国留学 国际预科 出国留学费用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