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回国潮”冲击下,超过70%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就业竞争变大。根据这份最新的海归就业力调查,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普遍不高,36.5%的人起薪不足4万,67.2%起薪不足6万。
从不可一世的“洋秀才”到如今的“普通就业者”,最新一项的《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在海归回国大潮下,他们的就业心态趋向平和,更为务实,而就业范围也日趋多元,在专家看来,其背后是多元的专业选择与“更自主的内心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期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33.97万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与此同时,2013年中国留学生“回流”人数达23.03万人次,累计回国人数达104.87万人次,中国留学生的“新回国潮”已经到来。
起薪普遍走低,“留学意义”遭疑
在新的“回国潮”冲击下,超过70%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就业竞争变大。根据这份最新的海归就业力调查,海归回国后第一份工作的年薪普遍不高,36.5%的人起薪不足4万,67.2%起薪不足6万。部分受访者表示,回国后找工作并不容易,想要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和科研机构的难度越来越大,自身对薪酬的要求也趋于理性。
【提示】 起薪低,不代表潜能低
中国海归“回流”大潮愈演愈烈,就业竞争自然攀升。为顺利就业,很多海归对企业性质和薪酬水平的要求在下降,这使得部分人对留学有所顾虑,认为既然留学与国内大学毕业收入差别不大,留学的意义何在?如此看留学回报,未免短视,自始至终,留学就不意味着一张“日后能发大财”的兑奖券,留学家庭需关注孩子是否适合留学,留学给孩子能带来什么,或有意外收获。
实际上根据这份就业力调查,虽然海归的起薪大多不足6万/年,但随着工作经验的累积,薪酬呈现出非常大的差距。工作一年后,海归的平均年薪增加到了8.3万,工作3年后则能拿到13万左右的年收入,拥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之后,平均年收入达到32.7万,比工作一年的海归高出了24.4万/年,年增幅近5万。
有工作经验,学成后更吃香
调查显示,海归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决策层与普通职员的年收入差距近30万。大部分海归都是平均年收入为8.3万的普通白领,少部分人考取公务员平均年收入为14.6万,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知名企业或机构担任主管、经理级别的重要职位,平均年收入达22.3万,而能够进入决策层,成为公司CEO、合伙人、企业主,年收入高达45万以上的人,实为凤毛麟角。
造成海归收入差距的原因包括个人背景、性别、工作性质、工作年限等。调查中发现,美国海归的起薪普遍较高,近50%的年薪超过6万,高于平均水平。拥有世界百强名校背景海归的平均年薪是20.9万,高于普通院校的12.6万。外企海归的平均年薪为18.8万,高于就职于私企的海归约7万。男性海归的平均年收入明显高于女性,两者差距9.2万。
目前,工作经验依然是影响薪酬的主因,那些在大企业身居要职、收入在20万以上的海归基本都有数年、或数十年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工作几年后再选择海外充电、还是毕业后先在海外积累工作经验再回国就业,他们都能更加顺利地进入一些知名企业。数据显示,拥有海外工作经验能使海归就业的起薪差距明显,完全无经验的海归年起薪在7万左右,而有1-2年海外工作经验之后,起薪可达14.9万;拥有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年起薪可达22万,比无经验的海归高出15万。
【提示】 留心积攒“海外工作经验”
就业更多元,私企是“大东家”
一般人的印象中,海归就业会优先选择外企,无论是在语言环境、工作氛围、与外籍老板及同事的沟通等方面,海归似乎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从此次调查结果看,由于民企的蓬勃发展和外资企业求职压力的增加,海归们已经将目光从外企转至更广范畴,在私企、国企、大学、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等,都可以看到海归的身影。
调查显示,中国遍地开花、生命力旺盛的私企已成为了海归就职的“大东家”,71.2%的海归目前就职于私企,就职于外企的海归仅有11.3%,还有8%就职于事业单位、大学和科研机构。
外资以及合资企业仍然是海归们的首选,外企的工作环境、薪酬水平和发展前景都非常利于海归的发展,但大中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大型私企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也有部分海归选择自主创业。
经管专业继续领跑 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调查显示,59%的海归在国外所学的专业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占据中国留学生首选专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金融业对外资的不断开放和蓬勃发展,外资银行和合资基金公司遍地开花,国际金融人才的短缺,更使得去欧美等国读MBA和金融、会计等专业,成为了中国海归炙手可热的选择。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对于国际化人才的缺口极大,一些新兴专业如创意艺术类、动漫设计类、环境类等,成为中国学生的重要选择。此外,一些交叉学科如工业设计、新能源科学、生物医药、奢侈品管理等,由于涉及多个学科知识,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就业范畴也更加广阔,受到中国学生青睐。此次调查显示,文化艺术行业、教育行业、商业咨询业、电子信息业等,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优秀海归的加入。
【提示】 关注5-10年的朝阳产业
中国发改委日前表示,将从技术创新政策、市场环境、财税金融政策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新兴产业即将迎来春天。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的专家表示,选择留学专业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兴趣和行业前景等因素综合考量,不要扎堆选择所谓的就业热门专业,而更应关注未来5-10年发展良好的朝阳产业。对于那些选择新兴专业的学生,由于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一定差距,可能一时找不到完全对口的工作,可以选择一些相关行业熟悉环境、积累经验,等待时机。
【提示】 留心积攒“海外工作经验”
就业更多元,私企是“大东家”
一般人的印象中,海归就业会优先选择外企,无论是在语言环境、工作氛围、与外籍老板及同事的沟通等方面,海归似乎有着天然的优势。但从此次调查结果看,由于民企的蓬勃发展和外资企业求职压力的增加,海归们已经将目光从外企转至更广范畴,在私企、国企、大学、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等,都可以看到海归的身影。
调查显示,中国遍地开花、生命力旺盛的私企已成为了海归就职的“大东家”,71.2%的海归目前就职于私企,就职于外企的海归仅有11.3%,还有8%就职于事业单位、大学和科研机构。
外资以及合资企业仍然是海归们的首选,外企的工作环境、薪酬水平和发展前景都非常利于海归的发展,但大中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大型私企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也有部分海归选择自主创业。
经管专业继续领跑 新兴产业蓄势待发
调查显示,59%的海归在国外所学的专业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占据中国留学生首选专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金融业对外资的不断开放和蓬勃发展,外资银行和合资基金公司遍地开花,国际金融人才的短缺,更使得去欧美等国读MBA和金融、会计等专业,成为了中国海归炙手可热的选择。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对于国际化人才的缺口极大,一些新兴专业如创意艺术类、动漫设计类、环境类等,成为中国学生的重要选择。此外,一些交叉学科如工业设计、新能源科学、生物医药、奢侈品管理等,由于涉及多个学科知识,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就业范畴也更加广阔,受到中国学生青睐。此次调查显示,文化艺术行业、教育行业、商业咨询业、电子信息业等,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优秀海归的加入。
【提示】 关注5-10年的朝阳产业
中国发改委日前表示,将从技术创新政策、市场环境、财税金融政策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预示着中国新兴产业即将迎来春天。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的专家表示,选择留学专业时,要根据自身条件、兴趣和行业前景等因素综合考量,不要扎堆选择所谓的就业热门专业,而更应关注未来5-10年发展良好的朝阳产业。对于那些选择新兴专业的学生,由于国内外技术水平和发展速度存在一定差距,可能一时找不到完全对口的工作,可以选择一些相关行业熟悉环境、积累经验,等待时机。
本文章关键词:留学预科 国际预科班 留学中介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