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周末:我说的是作为高干子弟的不同。
薄瓜瓜:这个太没有什么感觉了,大家都一样,学校里很少关注谁是什么家庭背景,彼此都是用学生的心态来交往的。
青年周末:你和父亲作为两代人,在观念上有没有什么不同?
薄瓜瓜:我很多观点都受父亲的影响。他总对我说,“事在人为,功在不舍,勤能补拙,要想做出点事,就要比别人更加努力,比别人更能吃苦”。如果一定要找出我们的不同点,当然也有。比如他总是要求我在牛津埋头苦读,争当“读书冠军”,少去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其实在牛津,还真的不容你分心,不能不埋头读书,不止一个同学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自杀。
青年周末:你的母亲谷开来律师也曾名声显赫,但这两年看到关于她的消息越来越少了。
薄瓜瓜:爸爸常常和我议论妈妈,觉得她很伟大,有思想,有创意,做什么事都做得非常好。当年办律师事务所很成功,为了避嫌,她在事业的巅峰期毅然选择了放弃。爸爸说,其实这不是一个人的损失,而是一个事业的损失。他甚至说,如果当时他自己退下来,支持妈妈去做,她会做得更好!她退出以后,就像隐居一样,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爸爸有活动让她参加她也不肯。我特别理解,她最不愿意被罩在爸爸的影子下,失掉自己。她现在整天读书做学问,研究“比较文化”。
其实这种情况在家里不是第一例。我叔叔薄熙成早就激流勇退了,然后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现在已帮助贫困地区近千个穷孩子上了大学,还自己编教材,每学期给他们讲课。我觉得他很了不起。
刘关张出身不同亦成生死之交
青年周末:你认识李禾禾、万宝宝这样一批人吗?
薄瓜瓜:我知道他们都很上进。但“我们这样一批人?”(笑)我知道这样说,大家评论起来比较方便,但我不喜欢这种标签,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对自己很多朋友的家庭背景都一无所知。我带朋友到家里,父母也从来不问人家的出身。我觉得这也是对人的尊重。历史上桃园三结义,刘备“刘皇叔”,算是个“高干子弟”了,但关羽是做生意的,张飞是个屠户,他们三人家庭出身大不一样,却成了生死之交,说明家庭背景并不起决定作用。
每年假期我都去贫困地区,上次假期还去了一个新兵连,隐姓埋名参加了新兵训练,体验了一种集体和战友间特有的单纯、亲密关系。
青年周末:那些新兵知道你的身份吗?
薄瓜瓜:不知道,以为我是从哪儿调过来的,大家相处特别好。我和40多个人住一个屋子,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早操。去的那天晚上,就有人往我嘴里塞香肠,说“吃吧,没事”。当时我已经刷牙了,但那种友谊和真诚是不能拒绝的。直到我离开,在那段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来的纯真友情还彼此难忘,临别我还应邀为战友画了辆大汽车作纪念,至今我们还是好友。
青年周末:你担不担心如果接受了采访,可能会影响到父亲?
薄瓜瓜:我不担心,我又没做什么亏心事,既然人们对我有猜疑有好奇,那我就应当更透明,让人看清我到底什么样。何必遮遮掩掩、神秘兮兮呢。我妈妈常说,人要彻底就要透明。爸爸并不鼓励我接受采访,觉得挺可笑的!但他又很民主,并不限制我。他觉得我自己做主,碰了钉子也可以自己总结经验,无论如何,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真实”最可贵。毕竟大多数人是善意的,你越坦白,大家也会越客观,这就是将心比心!
青年周末:对自己的将来你有什么打算?
薄瓜瓜:我还没有想好某个具体的职业,现在我感觉,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事情更有意思。外国的朋友来北京,我还要一大早领他们去天安门看升国旗,现在就开始做“文化交流”了。
青年周末: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选择从政,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薄瓜瓜:什么是容易,你说的是升官容易吧?这其实是个误解,升官也不是我的爱好。爷爷常对我讲孙中山的那句话: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像我刚才提到的我叔叔,他就是弃官后做出了更有意义的事情。
青年周末:你在学校参加牛津联合会、牛津欧洲事务委员会等选举活动这么成功,应该说是很好的政治演练吧?
薄瓜瓜:我只是想做好一件事。到牛津之后,我发现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但在主流社会中却听不到中国人的声音。牛津联合会在历史上是世界最大的一个辩论中心,各国名流都来讲演,很多国际问题在这里展开辩论,可是在公认“中国热”的当今,牛联的大喇叭却很少有中国的动静。这样的大机构,加入会员本来是自由的,各国人都踊跃加入,听听会也好嘛。可是加入会员的中国人却寥寥无几,好像与我们无关似的。我觉得牛联这么有影响力,应有中国的话语权,能发出中国的声音。所以在竞选布告中,我在自己名字后面打出了大大的“中国人”三个字。只可惜投票的几千会员里没有几个中国人,开始我觉得挺孤独,但不管怎么样,最后证明了中国人不但能大大方方进入西方主流社会,而且在而后的辩论中,中国的声音也有机会博得响亮的掌声。
青年周末:从商呢?
薄瓜瓜:我对商学有兴趣,但对从商没兴趣。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好,我也没机会插手呀!(笑)
那只是一张化妆舞会的照片
青年周末: 现在网络上有人贴出你在牛津和外国女孩的合影,被人议论成“夜店照”,也有人觉得很正常,你对此作何评价?
薄瓜瓜: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这张照片是在牛津大学的一次化妆舞会上拍的。牛津每个学院每两周都要举行一次化妆舞会,每次舞会一两百人,多的时候三百多人,这是牛津大学的传统文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化妆舞会的特点就是要求师生都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大家都故意做出滑稽、搞笑的动作,这种方式能让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更融洽。在这种类似狂欢的集体活动中,平时很腼腆的同学也往往做出怪样,解脱平时巨大的学习压力。但不管大家多么兴奋,也只是联欢和表演,绝没有出格的东西,和黄色更不沾边。你说的这张照片,我和两个女生站在一起,只是对着镜头做了点怪样,比如我有意歪戴着领带。
把这说成“夜店照”让我感觉好像是“深更半夜”在“黑店”里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其实,如果把整个舞会场面都照出来,谁看到也不会往歪处想的。
本文章关键词:薄瓜,瓜瓜,瓜接,接受,受专,专访,访:,:享,享受,受被,被误,误解,解组,组图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