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顿为学生建立的校友关系网,值得家长为儿子投入巨资。伊恩·弗莱明在校时体育成绩出色,一次和亨利·侯姆——未来首相的弟弟进行体育比赛,打破了对方的鼻子。这种用鲜血凝成的关系,别的圈子难以比及。因此,弗雷泽的朋友、《泰晤士报》专栏作家约翰·凯瑞认为,不列颠式的势利根深蒂固,让私立学校长盛不衰,这从对王室的迷恋就能看出来。
私立学校不可能缩小的阶级隔阂
凯瑞说,那种势利还认为贵族、大佬能够区别于一般人,有资格上不同的学校;而普通大众,仅凭高智商也是没有权利上伊顿的。伊顿成了一个封闭、自我陶醉的精英世界。每年暑假,伊顿会邀请公立学校的学生来做交换生,一位参加接待工作的伊顿生看到客人的巴士驶来,对自己说:“真实世界的真实人来了。”
伊顿的精英教育,使它成为英国阶级状况的缩影。去年,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在工党大会上抨击刚上台的保守党领袖大卫·卡梅隆,就拿他父母送他上伊顿公学说事。一位伊顿老校友在偏右的《每日电讯报》上反击布朗说:“很难想象有这样一小部分人会对他人无法选择的出身问题自由发表看法。如果布朗先生攻击他的对手时说‘他是个犹太人’,‘他出身贫民窟’,‘他是个瘸子’,政治生涯立刻就会玩完。”他很愤慨社会并不把攻击伊顿毕业生看作是偏见。那么为什么伊顿就不能回归草根社会?亨利六世在1440年创办伊顿的初衷是为了让穷人的孩子接受教育。
批评,特别是公立学校的毕业生也考上了“牛桥”的现实,伊顿的招生政策不得不有所变化。以前,伊顿校友的儿子生下来,伊顿就为他预备了座位,哪怕他是个傻瓜,这样的学生约占60%。现在校友的儿子不再享受特权,入学要进行综合考试,分数成为招生的唯一标准——考试在哈利王子入学后才实施。每年有14个新生可以拿到奖学金,平均金额只有学费的一半。但想拿到奖学金,必须先花钱上预科班,接受伊顿的专门教育才能通过奖学金考试,意味着你必须还得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入学考试让那些世代送儿子上伊顿的家族痛苦万分:我们的位子被“班加罗尔的亿万富翁给占了”。其实,伊顿学生90%是英国人,其余的学生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实行富豪统治的国家。
伊顿现行的学费是1970年的两倍,前校长埃里克·安德森爵士担心,总有一天英国人将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伊顿将成为外国富豪子弟的精修学校。他希望伊顿能够最大程度地英国化。今年6月,伊顿建起一个5000万英镑的奖学金基金会,每年可以提供100万英镑的奖学金额,1/3的学生能够享受,包括工人家庭孩子和付不起学费的伊顿老校友后代。还计划每年为5名10岁公立学校的天才学生支付3年预科班的学费,直到他们有资格享受费用全免的国王奖学金。
老伊顿生、现任校长托尼·莱特说,希望这样能扩大生源,丰富学校里的阶级成分。这还真难说,伊顿以往实行过小型同类计划,均失败,原因是聪慧的劳动阶层孩子在富人之间感到极大的不适应。
本文章关键词:哈里,里王,王子,子母,母校,校不,不为,为人,人知,知的,的内,内幕,幕图
留学114为您提供更多出国留学,国内留学预科更多信息www.liuxu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