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清华大学学术桥
 
预约报名登记表
 
学生姓名:
身份证号:

预报项目:

联系电话:
清华大学学术桥咨询电话
清华留学报名
 
 
 
 
 

清华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开创新百年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校新百年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在实现第二个九年阶段性目标的新起点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阶段。作为清华新百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建设成绩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了学校“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从10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措。在“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实施之际,常务副校长陈吉宁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学校“十二五”期间的主要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记者(以下简称“记”):“十二五”规划是学校未来五年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凝结着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对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的愿景与期望。请您首先介绍一下学校“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陈吉宁(以下简称“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清华人百年来矢志不渝的共同追求,也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清华大学的殷切希望。站在新百年的新起点上,我们要继续坚持“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总体战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到2020年争取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作为“第三个九年”的关键阶段,学校“十二五”发展要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要,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师队伍水平,显著增强原始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促使一批优势学科和学科方向跨入和保持在世界先进行列,学校的综合能力再上新台阶。

  ■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统一到办学实践之中,把一流大学建设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舞台上,是对清华新百年发展的重大挑战和根本要求。

  回顾“十一五”,在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事业蓬勃发展,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随着百年校庆的成功举办,清华大学的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十二五”发展和新百年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的下一步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是在发展中的大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可能像高收入国家与地区那样,依赖丰厚的待遇和条件成规模地延揽、构建学术队伍,也不可能依赖简单地全面复制发达国家一流大学的诸多做法,去推进我们的一流大学建设。同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复制是难以真正实现超越、成为世界一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建设一流大学始终肩负着服务国家现代化和国家独立与安全的重任,我们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的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解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等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作出贡献。因此,我们在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路径的选择中,实际面临着“两个战场”的问题。由于各学科的特点、发展水平以及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要求不同,满足国家战略需要与达到现有评价认识体系的世界一流水平这“两个战场”,在有些学科结合得比较紧密,在有些学科则结合得不很紧密。可以说,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把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统一到办学实践之中,把一流大学建设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舞台上,是对清华新百年发展的重大挑战和根本要求。

  但另一方面,世界一流大学又有很多共性的特征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比如先进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发展战略,持续的发展重点,突出的发展特色,自我更新的学科发展机制,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以及他们对人才培养的挚爱与投入,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富于创新与批判的学术精神等。我们建设一流大学,绝不能以追求各种大学评价的简单量化指标为目的,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而要注重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发展质量。这也需要我们创新发展模式,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瓶颈特别是体制机制障碍。

  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机遇和希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知识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提出了强劲需求,党和政府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视和支持,这些都是学校推进“十二五”发展的巨大动力和宝贵机遇。同时,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呈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生命、物质和工程等学科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大融合,由此带来对国际化、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我们优化学科结构、占领学术前沿和科技制高点、加快发展步伐带来了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气、更多的智慧和付出,抓住有利时机,勇敢迎接挑战,锐意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任务。

  ■着力创新教育模式,推进促使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毫不动摇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推动各学科内部的结构调整,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融合。

  记:学校“十二五”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什么样的基本思路和重要举措?

  陈:学校发展的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学校发展得好不好,归根到底要看我们能不能培养出适应国家和社会未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能不能继续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善于驾驭和开创新事业的优秀领军人才。为此,我们要切实引导教师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培养学生,大力推动各种资源向人才培养集中和转化;同时,要着力创新教育模式,推进促使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教师是办学的决定性因素。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因此,我们要毫不动摇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学校首次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把人才强校战略确立为新百年发展的核心战略,并提出“培养、支持、引进、流动”多措并举。“十二五”时期,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倍增骨干教师的数量,特别是要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为他们成就事业创造条件,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新时期清华大学事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改革,学校今后的事业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

  记:“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十二五”改革的思路和重点任务。

  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我们改革创新、奋勇争先。新时期清华大学事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改革,学校今后的事业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创新。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主动适应校内外环境的新变化、顺应师生员工的新期待,坚定信心,砥砺勇气,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学校将主要推动6方面的改革。其中,人事制度改革是突破口,是决定学校事业发展成败的根本因素。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关键是根据不同学科发展规律采取相应的队伍建设机制,包括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切实吸引杰出人才和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同时,要优化队伍结构和组织形式,进一步加强工科的团队建设,适应科学研究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对高水平研究人员的迫切需求,努力创新团队组织形式和用人机制。

  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重点是全面实施优势转化战略,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通过改革把主要资源投入到对全体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影响的工作上去。学科建设机制改革要注重完善学科自我发展机制,优化调整学科内部结构和方向,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学科评估制度,推动学科的更新发展,逐步形成学科建设特色。学术评价考核体系改革要充分发挥学校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改革和完善不同科研组织的形式,探索学科交叉科研组织的管理模式,建立科研工作分类评价制度。同时,要推进资源配置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统筹,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工科的发展对于学校“十二五”和新百年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学校提出要发展工科优势,就是希望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调整优化工科结构,使工科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记:学科是吸引和凝聚人才,承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学校对学科建设做出了哪些部署?

  陈: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没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十二五”学科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发展工科优势,加快理科建设,促进文科突破,加强理工结合,推进文理交叉,重点建设能源、信息、生命、材料和环境等学科领域,着力推动医科发展,注重培育新兴学科,全面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作为清华的优势所在,工科的发展对于学校“十二五”和新百年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的工科过去为国家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今后在服务国家现代化全局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校工科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要求,同时又面临着一些兄弟高校工科快速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两个战场”的问题,在工科中表现得也最为突出。为此,学校提出要发展工科优势,就是希望抓住新科技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调整优化工科结构,使工科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同时,我们许多学科还存在着内部结构不合理、活跃领域不活跃等问题。因此,推动各学科内部的结构调整,把发展重点转移到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引领性的方向上来,也是学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还要看到,当今社会面临的很多科技问题日益大型化、复杂化、综合化,依靠单一学科很难妥善解决,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势所趋。如何面向重大问题,切实解决长期制约学科交叉融合的一系列根本的问题,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融合,将是“十二五”学科建设的又一个重要关注点。

  “十二五”规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全校的共同意志。我们相信,只要全校师生员工切实发扬主人翁精神,团结起来,群策群力,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十二五”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校地址: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西侧托福考试中心院内“学术桥”项目部

咨询电话:400-6767-050 010-59792021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清华学术桥留学预科 清华大学学术桥 清华大学留学预科

北京三行华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