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校报第344期第四版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
4版
我校第四批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专家简介
全职项目入选人:周光礼(英语教育学院推荐)
周光礼,男,1970年出生,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专业技术三级),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教育法学、教育政治学、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院校发展研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质量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各类项目20余项,获首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论文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湖北省第五届、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近5年获得科研经费80余万。出版学术专著6部,合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2篇,光明日报转载1篇。
青年项目入选人:曾先峰(商学院推荐)、孙金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推荐)
曾先峰,男,1972年出生,西安交通大学博士,2011年6月引进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工作。研究领域为应用经济学。为国内权威学术期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当代经济科学》的匿名审稿人。曾老师熟练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规范的分析方法独立研究国内、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熟练运用动态最优化理论、CGE方法、DSGE面板数据动态广义距(GMM)估计等前沿技术手段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实证研究中,对数据可靠性的甄别、缺失数据的补充、数据统计范围和口径的调整,以及不变价数据的核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10余篇。
孙金秋,男,1978年出生,韩国庆熙大学博士,大连外国语学院韩语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语言类型学、对比语言学、 韩国语教育、 对外汉语等。参与科研项目2项,出版教材、译著等4部,发表论文4篇。
短期项目入选人:吴始年(英文学院推荐)、彭增军(新闻与传播学院推荐)、陈融(英文学院推荐)
吴始年,男,1956年出生,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美国密歇根宏谷州立大学英语系教授,兼任跨学科学院东亚研究及中国研究学科主任。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以及语言测试与分析。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和美国应用语言学协会会员,国际英语作为非母语教学协会会员,并任该协会奖金常设委员会主任,同时是美国教育考试机构的客座学者,参与该机构的“托福”考试命题,并进行ETS的美国国内英语教师资质考试的试题研究。参与惠宇教授主编的“新世纪汉英大辞典”的英文编辑,其有关英语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以及“太苏”丛书中。参与科研项目1项,在国内国外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彭增军,男,1964年出生,美国密苏里大学博士,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新闻理论与实践、国际新闻采编,传播学研究方法等。彭增军教授为国际中华传播学会理事,曾任《北京周报》执行主编。他是百年来中国大陆学子在世界顶尖新闻学院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第一人,具有在中外媒体十余年从业经验,在国际重点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5篇,其中3篇获一等奖,另有中文著作(译著)4部。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媒体、高校做学术讲座、报告。
陈融,男,1955年出生,美国博尔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圣博纳迪诺州立大学教授,英语系副主任。研究领域为语言学、语用学等。至今共在外国发表专著二部,主持参与科研项目3项,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30余篇。为国际5本杂志审稿,并担任数个学术协会理事及杂志编委。屡受学术会议邀请作主题发言,曾赴国内外20多所大学作讲座。在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两个领域之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认可。
(上接2版)四、突出重点,进一步提升能力、树立形象、砥砺作风
能力与作风相辅相成,没有好的作风,能力再强工作也难以落到实处;没有过硬的能力,即使作风再好,工作也难取得成效。目前,学校发展已经进入新的时期、新的阶段,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也必须要上新台阶,达到新境界。在能力提高方面:一是自我学习能力;二是开拓创新能力;三是科学决策能力;四是沟通协调能力。在作风建设方面:一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二是联系群众的作风;三是清正廉洁的作风。在形象树立方面:一是甘于奉献的形象;二是热情诚恳的形象;三是公道正派的形象。
借此机会,我还要向全校处级干部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要保持较强的事业心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能感染和鼓舞群众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目标。为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带头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继承和发扬我们几十年来形成的的西外精神和品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务实创新。
第二,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坚持原则
评价一个干部,不是看你把事干了没有,而是看你干成了没有、干好了没有、干得让组织和群众满意了没有。因此,大家必须要强化责任意识,认清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尽职尽责,在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上下功夫,主动谋划发展,多提建设性意见,团结带领本单位教职工努力把事业推向前进,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第三,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重倾听师生意见
高校是一个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必须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和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因此,我们的工作需要经常深入基层,需要经常同教师打交道,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以此对学校情况有全方位的了解,对干部自己也是一种锻炼。
第四,要加强学习,懂得教育规律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如果不加强学习,连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也搞不懂,就很难适应形势的发展,就很难搞好学校的管理工作。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建设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是学校在“十二五”期间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决策,是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所在。学校发展的使命落到我们这些人身上,这就要求大家不断增强能力素质,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加强协作,带着热情、满怀激情地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全校教职工,努力推动学校事业在新的阶段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建校60周年献礼。(删减未经本人同意)
(上接2版)第三,知识与实践相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第四,注重因材施教,多规格、多模式培养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当前,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增开辅修专业、学分互认等方式,鼓励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计划,实现“双学位”的培养目标,为优异学生获取更多专业知识创造条件。
三、推进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效能
1.大学的使命
第一个使命是传播和弘扬本民族的价值观。从个体上讲,大学给予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选择自由,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在多样性的教育环境里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从集体上讲,大学又需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使个体能够在对集体的贡献中呈现价值。
第二个使命就是培养人才和汇聚人才。美国政府通过对学生的资助促使更多的学生完成大学的学习,以此提高劳动者队伍的素质和就业质量。大学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了大学这一汇聚人才的洼地,科技创新带动的经济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第三个使命是服务社会。大学需要传授知识,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大学的欲望必须服从社会的需求,大学应该据此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大学的管理
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都是围绕着高深知识而展开的,因此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特征要求有不同于政治、经济系统的独特的管理理念,必须在发展方针上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学术自由原则。学术自由的其基本的内涵是:大学学术事务的处理,应不受政府、教会及其他外界力量的干预,而由大学或专家学者独立决定与进行。学术自由是的大学生命。
第二,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统一原则。高等教育管理必须是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并行。而对大学来说,学术管理是先生的,行政管理是后生的;学术管理是主要的,行政管理是为学术发展服务的。只有遵循高等教育系统独特的运行规律,以学术主导模式管理大学,才有利于学术自由和学术的发展。
3.大学治理的改革实践
大学管理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不管教师还是管理人员,分工不同,都是教职工,是大学承担社会使命的直接执行者。大学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在这三个方面,大家都有责任,这就是我们共同的事业。近年来,关于行政化问题的讨论逐渐增多,就连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去行政化。去行政化不是不要行政管理,只是不要过度地强调管理,还学术研究以充分的自由,给教师一定的管理权力,让管理更专业化,职业化。因而,就有必要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研究,对一流大学的管理进行研究,探索符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删减未经本人同意)
暑期要闻回顾
◎8月20日至21日,我校暑期处级干部研讨班在雁塔校区举行,对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8月19日,我校在雁塔校区举行了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重点针对2013年西安外国语大学新增3个一级学科研究生招生简章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我校志愿者圆满完成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
◎8月15日-17日,学校组织统一战线各界代表赴河南灵宝市参观考察;
◎日前,我校学生圆满完成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西安世园会接待任务;
◎8月11日,我校在雁塔校区组织进行了陕西省第四批“百人计划”项目校内预答辩;
◎由中国认知语言学协会和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联合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于7月12日至16日在我校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