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西安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预科
 
 
学生姓名: *
身份证号:

预报项目:

*
联系电话: *
 
 
 
 
 

西外校报第344期第三版 西安外国语大学

3版
在庆祝第27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  户思社
 一、科学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加快建设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实现第八次党代会“三步走”战略的重要时期。去年9月,学校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11月专门召开了5场座谈会和多次讨论会,对规划进行了7次重大修改,今年1月,经学校党委会讨论通过,最终提交学校五届教代会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把学校建成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办学目标和培养“全球化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稳定办学规模、提升学科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科研实力、优化师资结构、扩大国际合作、完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必将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推动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提升、实现发展的新跨越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学校按照《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提出的目标,按时投入建设经费,加大建设工作力度,制订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和强化外语教育和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色。
 今年6月27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组进驻学校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工作进行中期检查,经过专题汇报、审阅资料、实地考察、集体评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一致同意学校通过中期检查,同时通过了以外国语言学一级学科为授权学科的立项建设规划调整方案。中期检查工作顺利通过,为接下来通过验收奠定了基础。
 在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上,同样喜讯频传。今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和教育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一级学科的数量增加到4个,二级学科的数量增加到39个。
 今年8月,我校又新增波斯语和土耳其语2个本科专业,使我校语言类本科专业达到18个,专业总数达到41个。
 三、稳步推进“质量工程”,加快教学改革步伐
 2010-2011学年,学校推荐了《法国文学史》、《翻译与实践》、《商务英语写作》、《国际贸易与实务》、《英语教学法》等5门课程参加省级精品课程评选,推荐了《会计学(ACCA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阿拉伯语》等4个专业参评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推荐“工商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旅游法理论与实务”教学团队、“俄罗斯文学翻译”教学团队参加省级教学团队评选。今年,学校有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总数达到7人。
 上学期举行了201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答辩会,共有9项教学成果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校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优秀教材2部,校级教学改革创新奖2项。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学竞赛,评选出了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优秀奖10项,教案竞赛优秀奖10项。
 围绕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上学期学校召开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经各学科各专业老师反复讨论修改,目前各专业课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已经完成,通识课培养方案正在广泛征求意见。上学期末,学校专门成立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调研组,利用召开研讨会、发放调查问卷表、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考察了国内外知名大学在教育教学上的典型经验和成熟做法,通过调查所得数据,开展扎实的院校研究,并结合我校发展实际,分析问题,寻找出路,形成了调研报告,在暑期处级干部研讨会上进行了汇报。
 四、不断提升科研水平
 本学年学校共获纵向科研立项4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省科技厅项目4项,市社科项目3项,市科技局项目3项,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6项,省社科联项目1项,省知识产权局项目1项,总资助金额164.5万元。此外,2011年学校获得横向科研项目11项,资助金额30.6万元。
 2010年至今,共出版学术著作22部,发表学术论文762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20篇,被国际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收录论文1篇,这是我校教师发表论文首次被国际权威索引收录。有4项科研成果获“西安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有20项科研成果获“2011年度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15项;有一项成果获“2011年陕西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今年7月11日-17日,学校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这是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召开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大会吸引了全球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收到来自英国、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瑞典、西班牙、捷克、突尼斯等30多个国家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论文400余篇。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我国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提升我校语言学研究的国际化程度,推动我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29人(引进22人,自培博士7人),其中博士25人,教授1人,副教授7人;严格把关,选留个别优秀双语专业和小语种专业毕业生补充紧缺师资,共选留11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印地语、葡萄牙语)补充到相关教学单位,其中双语教师4人,小语种专业教师7人(含意大利语、印地语、泰语、葡萄牙语、德语),艺术类教师2人;接收军转干部2人;聘请“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5人,“客座教授”22人。
 目前,我校教职工总数1209人,教师总数为73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70人,其中博士104人,硕士466人,在读博士为82人,占教师总数的77%,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
 今年,我校首次参与申报陕西省“百人计划”,共推荐拟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其中全职项目1人,青百项目3人,短期项目4人,所推荐人选中3人为海外教授。在经省教育厅、省委人才办两轮评审和正式答辩后,我校6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其中入选全职项目1人、青年项目2人、短期项目3人。这是我校人选首次进入陕西省“百人计划”行列,是我校高层次人才工作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将对我校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今年,我校首次申报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目前“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岗位已通过教育厅评审。
 去年,我校开始实施并推行的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教育厅在今年5月批准了我校方案。学校各类岗位共计1149个,其中管理岗239个,专业技术岗位806个,工勤技能岗位104个。经省上审核,获批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4人。目前,学校形成了以百人计划、三秦学者、突出贡献专家为省级梯队,以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二、三级教授为校级梯队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格局。
 去年以来,学校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了《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对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
 为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效能,学校组织人力进行了广泛认真调研,在今年8月召开的暑期处级干部研讨会上进行了研讨,目前有关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论证,争取本学期实施。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稳步推进
 去年以来,学校与国(境)外大学签订或续签交流合作协议20个,其中,与英国斯望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和墨西哥瓜达拉哈拉自治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硕士项目协议书。派出560名学生赴国(境)外交流院校留学或实习,接收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021人。
 两所孔子学院运行良好。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第五次理事会于9月5日在欧亚大学召开。阿根廷拉普拉塔孔子学院理事会拟于今年11月份召开。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拟与我校合作建立的哈语语言文化中心正在积极筹备中。
 学校充分利用国家项目和校际交流项目,加大教师交流力度,积极选派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学习、进修、访问,掌握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和理念。2010-2011学年共派教师68人赴国外高等院校进行访问研究、攻读学位、博士后研究或参加国际会议。其中国家公派33人(包括西部项目、国际区域问题研究与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富布莱特项目),校际交流33人,中美富布莱特高访学者2人,外语助教子项目4人。去年以来,学校获得教育部项目资助总额达1362.5万元。
 七、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
 今年共招收本科生393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835人、专升本学生104人)、专科生529人、高职生635人(本部480人、分校155人)。今年高考招生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全国各省市高考报名人数急剧下降,有些高校生源出现危机,部分省市出现“零投档”情况。而在如此严峻的招生形势下,我校虽然在部分省份中为二本院校,但录取分数却高出一本分数线,在招生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针对此现象,人民日报在新华网上公布了关于今年高校招生的新闻调查,题目是《“生源危机”倒逼发展转型,“弱势”高校路在何方》,对高校生源危机现象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没有一本的招牌,却赢得了一本的声誉和生源”,“这一切成功都源自该校定位清晰,集中力量办品牌”。记者的调查分析让我们从侧面看到我校近年来坚持特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努力得到社会认可,将来高校间的竞争还要在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丰富就业指导形式,加大校外就业市场开拓力度,加快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2011届毕业生4654人,其中研究生344人,本科毕业生3691人,专科毕业生619人。经统计,我校研究生就业率为89.24%,本科生就业率为80.68%,专科生就业率为84.98%。今年共有659名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院校硕士研究生,占本科毕业生人数的18%,较去年增幅为31.3%。被国内知名院校录取330人, 占考取研究生总人数的86.6%,其中162名同学被国内“985”、“211”院校录取,275名同学被国外160余所大学录取。
 加强安全教育,扎实推进日常管理。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举办了第三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开展新生心理普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持续深入的心理帮助。2010年度心理咨询中心共接待个体咨询600余人次。
 2010年为新生发放生源地贷款1226.795万元,续放老生贷款723万元。评选国家奖学金3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51人,国家助学金5222人。
 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校园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举办了2011年春季田径运动会,第十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三届“闪亮?新声”校园主持人风采大赛、第九届女生节以及阿拉伯文化节、健美操大赛、校园歌星大赛、健身秧歌排舞、书画摄影展等活动等。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工作。500名志愿者顺利完成了为期两周的世园会保障任务,承担世园会VIP服务外包项目的195名师生将全程参与世园会贵宾接待工作。世园会开园以来,我校花卉大使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共406批、437人次,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刚、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等海内外贵宾。世园会组委会授予学校“最佳参与单位”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此外,我校500名志愿者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世界遗产日大型电视直播,200多名学生参与了第十八届国内旅游交易会志愿服务工作。学校还为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选派3名引导员和1名志愿者。暑期,我校共有210名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支教帮扶活动。
 去年以来,我校学生先后在第十五届“外研社杯”英语大赛、中欧青年辩论赛全国选拔赛、第二届中国辩论公开赛、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第六届中华全国日语讲演大赛西北赛区预赛、央视“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高水平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1名学生的论文还获得了美国地理学家协会论文评比第一名。
 八、财务管理和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进一步加大财务统收统支力度,严格控制预算外经费使用,严查二级单位的“小金库”,加强财务监审,规范财务运行,有力维护了学校经济秩序,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2010年度,学校财务收入2.94亿元。2010年财务总支出2.8082亿元,比2009年减少1956万元。2010年财务支出中用于工资福利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开支共1.2772亿元,占当年总支出45.48%,其中人员工资、津贴7319.6万元,离退休人员工资、职工生活补贴救济等4805.6万元,医疗费219.6万元,学生助学金2400万元。
 今年以来,学校根据省上化解高校债务的有关精神,全力争取化债分配政策,共获取省财政化债资金7312万元已全部用于还贷。目前,学校贷款总额降低至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8亿元,贷款风险降低。明年生均经费提高到1.2万元,学校的资金环境将会更好。
 学校积极申报中央和陕西省支持专项资金,2011年完成10个专项资金申报,共获批6项,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300万元,为我校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等提供了资金保证。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尽管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未来的任务仍然很重,机遇与挑战并存。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战略上实现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提高的转变,从硬件建设向机制创新的转变,从普遍发展向重点做强的转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变。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等方面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实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这既是“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索,在实现学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这一历史阶段,自身应该发挥出怎样的作用。为此,我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投身到建成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事业中来; 二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要严谨笃学,创新进取,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当前学校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让我们,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为开创学校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删减未经本人同意)

光荣榜
省级表彰
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潘慧霞
省教育系统表彰
全省教育系统2010年经省文明建设“最佳单位”:英语教育学院
第七届山西普通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项目二等奖:杨鹏鹏
2011年度陕西省高校人文深灰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南建?、毋育新、户思社、刘越莲、杨鹏鹏;三等奖:魏在江、邓滢、林梅、裴雨来、孙毅、孙敦夫、吴少华、徐靖、张保宁、温玉霞、王洪琛、王和平、王明惠、王颖洁、姜登祯。
校级表彰
优秀教师:邓睿、刘育红、李开宇、林梅、郭粉绒、王志、江建、孙二军、赵萍、黄楠、张怀斌、张金梅、侯素琴、邓艮
先进教育工作者:王开琴、田立军、任俊萍、邓雯、高仲铭、杨帆(艺术学院)、王诺、吕菲、王坤
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李屹、唐雪梅
先进科研集体: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
先进科研工作者:温玉霞、王洪琛
教学创新奖:周龙、陈朗
教学名师:黑玉琴、王建喜
国家级项目
毋育新、姜亚军、刘晓霞
简讯
◆8月27日上午,学校新学期首次处级干部会在长安校区召开,会议传达了省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精神,通报了暑假期间有关工作,安排了本学期主要工作任务。校党政领导郝瑜、户思社、王颖、褚凤林、刘越莲、龙治刚、王峰、李瑞平等出席了会议,党委郝瑜书记主持了会议。
◆8月28日上午,学校在长安校区召开了2011年迎新工作协调会,安排部署学校2011级新生入学接待以及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日前,根据教社科司函[2011]202号通知,我校9项目或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资助。
◆经高校专业设置专家组评议、省教育厅研究,我校2013年新增破思域和土耳其语2个本科专业。
◆日前,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宋基青领事一行来访我校培训部,龙治刚副校长亲切会见了来访客人并就世宗学堂相关事宜进行了友好磋商。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校地址:西安外国语大学(长安南路437号雁塔校区)2号教学楼一层

咨询电话:400-6767-050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安外国语大学出国留学预科班 西安外国语大学留学预科 西安外国语大学美国留学预科

北京三行华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