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家书专题】笺成,而心到
我们习惯认为,散文、诗歌、小说等文本是宏大叙述的霸权,写作者在勾勒个人独特情感的同时,也须带着共同良知与社会责任,在群众前塑造一个完美理性的形象。德国生命哲学家齐美尔曾断言,“生命并非完全是社会性的。”在书信这种专注于倾述私人话语的文本中,任何人都能够得以从其社会性的一面,转向纯粹本真的自然流露,而不须把自己看做一件有待完成的艺术品。
古代书信的别称有尺素、笺翰、鱼雁、鲤素等,汉语之婉逸浪漫有若一缕青色丝绦挽就你我的心结。最早的书信或是写在树皮草叶上,或是刻在木板竹简中,又或是绘于丝帛绢缯间,虽然这些历久漫漶而古旧的信物绝大多数已然湮没无存,但在今天仍能将我们引致向丰饶的想象,可以清静地神游半日,听风观雨,或是坐落于一片菲薄的阳光之中;读几页随身带着的诗卷,写几行短笺。即便水程陆路皆遥,此情此景牵念一人,亦能为己修得几段心情。一程山水之外,待友人展信,笺成,而心到。
沈从文在返乡回家的途中,写信将观感遥寄新婚妻子张兆和,“山水美得很。我想一同来坐在舱中,从窗口望那点紫色的小山。我想让一个木筏使你惊讶,因为那木筏上面还种菜!我想要你使我的手暖和一些……”再朴实不过的笔墨里字字淡雅平常,却蕴藉着沈从文与妻之间的浓冶情分。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给友人诺伊弗尔的书信中写道,“我不得不相当节俭。我清晨四点整起床,自己煮咖啡,然后工作。我常常就这样在我的小房间呆到晚上;经常和神圣的缪斯相伴,常常和我的希腊人在一起。”在这些清浅从容的私语里,不需特意缀饰辞藻,我们便能够得以触摸到诗人近况窘迫却又不失自得的生活肌理。还有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女士的《两地书》、傅雷先生的家信巨卷《傅雷家书》等,这些只为素常往来而作的信札虽不是字字珠玑,且作体肤一番风细柳斜的心事,或是参赏当中对人对事的探究评议,又何妨?
当然,手写书信并不仅是名人才有的姿态,平凡人家旧木箧里那一封封盖满了邮戳的信笺,也为我们所动容!我总是容易联想到这样的场景,信使们提着一盏风雨灯,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风雨兼程日夜躜行,他们深知着自己脚下的路发端于人情。他们走进寂寞,将一封封书信交付到平常人家手中,才使我们走出寂寞。
有人在担心,写信这种古典优雅的交流方式终会只剩下孑然身影,怅然凌波越过横塘而去。人们在应接不暇的昼夜里,逐渐淡漠了缓慢怡情的审美情趣,寻常的交流不过是电话中的几句闲聊,歌厅中的几支曲子,或是在饭局上互斟淡酒几杯。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电话是吝啬人的通信,偷懒人的拜访,最不够朋友。”电子邮件收发储存固然方便,点击之间已在千里之外,或者习惯将大量的记忆储存在一张薄薄的存储卡上,但若电子技术倏然崩溃,我们的记忆也只好跟随着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
丰盈纯真、细腻温柔的体验,是要经过微妙的心灵悸动才能得以萌生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这颗无法停歇下来的心,实在难以勾兑如此许诺。曾助你我走出寂寞的书信,现在它却无声地寂寞起来了……
我还在想象着,书信需封缄,是否还能象征着人际交往中一种必要的对人性神秘性的尊重?提出了“生命在于敬畏”的诺贝尔和平奖项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泽曾言,“在人对人的关系中,不是存在着比我们通常承认的多得多的神秘吗?”简捷白话的交往,使得人性深处的那种深沉的神秘性日趋淡化。
相比之下,手写书信的恒久价值不就凸显出来了吗?寸缣尺素,手写书信散发出来的人情味、笔墨情趣以及收藏的可贵,恰恰可以填补我们自如纾解的渴望,一份封缄的信函里就包含着面对面促膝漫谈的气氛。书信的“抵万金”,并非只是在“烽火连三月”的时候。在适当的时空里采用书信形式记录情事与叙往这些私人话语,可省笔墨、醒人眼目,有时更能如同面聆教益。 □邹贵珍
古代书信的别称有尺素、笺翰、鱼雁、鲤素等,汉语之婉逸浪漫有若一缕青色丝绦挽就你我的心结。最早的书信或是写在树皮草叶上,或是刻在木板竹简中,又或是绘于丝帛绢缯间,虽然这些历久漫漶而古旧的信物绝大多数已然湮没无存,但在今天仍能将我们引致向丰饶的想象,可以清静地神游半日,听风观雨,或是坐落于一片菲薄的阳光之中;读几页随身带着的诗卷,写几行短笺。即便水程陆路皆遥,此情此景牵念一人,亦能为己修得几段心情。一程山水之外,待友人展信,笺成,而心到。
沈从文在返乡回家的途中,写信将观感遥寄新婚妻子张兆和,“山水美得很。我想一同来坐在舱中,从窗口望那点紫色的小山。我想让一个木筏使你惊讶,因为那木筏上面还种菜!我想要你使我的手暖和一些……”再朴实不过的笔墨里字字淡雅平常,却蕴藉着沈从文与妻之间的浓冶情分。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给友人诺伊弗尔的书信中写道,“我不得不相当节俭。我清晨四点整起床,自己煮咖啡,然后工作。我常常就这样在我的小房间呆到晚上;经常和神圣的缪斯相伴,常常和我的希腊人在一起。”在这些清浅从容的私语里,不需特意缀饰辞藻,我们便能够得以触摸到诗人近况窘迫却又不失自得的生活肌理。还有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女士的《两地书》、傅雷先生的家信巨卷《傅雷家书》等,这些只为素常往来而作的信札虽不是字字珠玑,且作体肤一番风细柳斜的心事,或是参赏当中对人对事的探究评议,又何妨?
当然,手写书信并不仅是名人才有的姿态,平凡人家旧木箧里那一封封盖满了邮戳的信笺,也为我们所动容!我总是容易联想到这样的场景,信使们提着一盏风雨灯,肩负着沉甸甸的使命风雨兼程日夜躜行,他们深知着自己脚下的路发端于人情。他们走进寂寞,将一封封书信交付到平常人家手中,才使我们走出寂寞。
有人在担心,写信这种古典优雅的交流方式终会只剩下孑然身影,怅然凌波越过横塘而去。人们在应接不暇的昼夜里,逐渐淡漠了缓慢怡情的审美情趣,寻常的交流不过是电话中的几句闲聊,歌厅中的几支曲子,或是在饭局上互斟淡酒几杯。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电话是吝啬人的通信,偷懒人的拜访,最不够朋友。”电子邮件收发储存固然方便,点击之间已在千里之外,或者习惯将大量的记忆储存在一张薄薄的存储卡上,但若电子技术倏然崩溃,我们的记忆也只好跟随着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
丰盈纯真、细腻温柔的体验,是要经过微妙的心灵悸动才能得以萌生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这颗无法停歇下来的心,实在难以勾兑如此许诺。曾助你我走出寂寞的书信,现在它却无声地寂寞起来了……
我还在想象着,书信需封缄,是否还能象征着人际交往中一种必要的对人性神秘性的尊重?提出了“生命在于敬畏”的诺贝尔和平奖项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泽曾言,“在人对人的关系中,不是存在着比我们通常承认的多得多的神秘吗?”简捷白话的交往,使得人性深处的那种深沉的神秘性日趋淡化。
相比之下,手写书信的恒久价值不就凸显出来了吗?寸缣尺素,手写书信散发出来的人情味、笔墨情趣以及收藏的可贵,恰恰可以填补我们自如纾解的渴望,一份封缄的信函里就包含着面对面促膝漫谈的气氛。书信的“抵万金”,并非只是在“烽火连三月”的时候。在适当的时空里采用书信形式记录情事与叙往这些私人话语,可省笔墨、醒人眼目,有时更能如同面聆教益。 □邹贵珍
上一篇:华南师大媒体视角:“海南的生态系统在中国甚至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下一篇:华南师范大学:【家书专题】编者按:一封信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