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留学预科 2+2留学 硕士预科 HND 3+1
中国政法大学留学预科
 
 
学生姓名: *
身份证号: *

预报项目:

*
联系电话: *
中国政法大学出国留学预科咨询电话
 
 
 
 
 

中国政法大学举办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战略专题报告会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4月28日下午,由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战略专题报告会”在昌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主任杨凤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主持。

    杨凤城教授以“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远战略”为主题,用大量的数据和生动的事例带我们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要的经济长远规划和发展脉络。

    杨凤城教授说,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面临着四万万同胞的衣食住行问题,同时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让积贫积弱的中国尽快发展起来成为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考虑最多的问题。从1949年到1952年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制止了中华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市场物价,恢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另一方面,基本上完成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确立了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领导地位,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那时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许多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提出了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基本实现工业化——即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党和国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但到后期,由于中央的急于求成与基层的大鸣大放,造成了大跃进等。即便如此,也不能否认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努力。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关于怎么样的社会才算是小康社会,邓小平等党和中央领导人结合中国国情多次作出修正。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四个现代化”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而杨凤城教授表示,“四个现代化”的思想最初是由毛泽东设想,周恩来在1964年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但对“四个现代化”的真正宣传,则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全面展开的。1980年前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大约在200-300美元,当时邓小平就提出了,要在20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1000美元,同时他把这个“小康之家”的目标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而中共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的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关于经济建设在我国现代化所起的作用,杨凤城教授表示,上世纪80年代对现代化的理解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应该成为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经济、思想、价值观以及政治制度,并具有更全面、更科学的中国国家社会进步目标设定,例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我校党委副书记高浣月总结道:“杨凤城教授的讲授让我们再一次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校区地址:北京昌平区府学路27号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

咨询电话:400-6767-050 010-59792290 值班:13552002836

Copyright @ 2013 WWW.LIUXUE11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政法大学出国留学预科班 中国政法大学留学预科 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留学预科

北京三行华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 040377 号